APP下载

日本海外企业经营风险管控研究

2014-09-14王德迅研究员

国际贸易 2014年12期
关键词:日本对策企业

王德迅 研究员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日本企业普遍走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然而,与日本企业活跃的海外事业活动相生相伴的是海外经营风险不断增加,给海外企业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海外企业经营环境,日本政府和海外企业联手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建立和完善安全防范机制,努力消除和降低各类风险隐患,为海外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平台。目前,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海外投资呈持续增长态势,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1.53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2.54万家,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地区)。与此同时,中国企业面临的境外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国外针对中国海外投资的安全风险事件频发,且呈上升趋势。因此,借鉴日本企业在规避海外经营风险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企业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本企业海外投资建厂情况

日本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即开始到海外投资建厂。到了80年代中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日本企业迫于日元大幅升值造成出口企业巨大损失的压力,加速了生产向海外转移的步伐,形成了向海外投资建厂的高潮。目前,日本企业普遍走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开展海外事业的企业越来越多。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日本在国外的企业总数达23351家。从不同地区来看,亚洲为15234家(占总数的65.2%),北美3216家(13.8%),欧洲2834家(12.1%),其他国家和地区2067家(8.9%)。

二、日本海外企业经营风险种类

企业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社会活动中,由于各种无法预料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预期收益下降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日本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

(一)恐怖袭击事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遭到恐怖袭击。例如,1996年12月,在日本驻秘鲁大使馆的人质危机事件中,有松下电器、三井物产等公司的72名职员被扣押为人质。又如,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使世界贸易中心和附近的50家日本公司,直接地或间接地在人员、财产、经营方面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再如,2013年1月发生在阿尔及利亚的针对日本人的恐怖袭击事件,导致日本日挥公司的10名员工死亡。此外,针对日本人的绑架事件也频频发生。2004年,先后有5名日本人在伊拉克被绑架,其中2名记者遇害身亡。2009年11月1名日本工程师在也门遭绑架。这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在给当地的日企带来巨大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也给希望到海外投资建厂的其他日本企业设置了障碍,蒙上了阴影。

(二)政治、社会风险

近年来,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9·11”事件以后,突发事件增多,给日本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带来相当大的政治风险。例如,作为日本汽车厂商在海外的重点生产和出口基地的泰国,2008年和2010年先后发生了示威者占领曼谷国际机场以及在首都曼谷爆发骚乱的事件。又如,2011年年初开始的中东动荡,导致突尼斯、埃及等国局势失控,内乱频发,社会、经济和安全受到严重冲击。而在这些地区投资建厂的日资企业不仅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而且还面临着人身安全保障问题。

(三)自然灾害风险

联合国发布的《2013年全球减灾评估报告》显示,在21世纪刚刚过去的十几年中,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已经高达25000亿美元。各类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改变了企业生存的环境,调升了企业的风险等级,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严峻的挑战。例如,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给日本带来16.9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又如,2011年7月泰国发生特大洪灾,直接造成447家日资企业的厂房被淹而停产。摩根大通证券一份报告显示,丰田、日产、本田在泰工厂因洪灾停工1个月的营业利润损失达到4.6亿美元。

三、日本应对海外经营风险的对策

(一)利用危机管理机制管控海外经营风险

首先,日本外务省、经济产业省、日本贸易振兴会等政府机构和组织在指导海外经营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海外安全协会组织,设立贸易保险制度等措施,构建起政府、国内企业本部(母公司)与海外生产据点(子公司)三个层级的海外安全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实现了国内外企业风险管理的无缝对接和分级管控。其次,参与海外经营的日本企业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将其作为一项战略纳入企业整体战略框架中。大型海外投资企业的董事会下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遵循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风险监控的管理流程,对海外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实行科学统一的管理。2013年10月日本在外企业协会对240家会员企业进行的“海外安全对策调查”结果显示,有81%的国内企业本部建立了风险防范常设机构并配备专职负责人,有92%的企业(129家)建立了危机管理组织,有91%的国内外企业已经制定或正在计划制定海外安全对策手册,此外,有82%的企业(115家)举办了出国前安全教育培训班,其中有7家企业还配发了相关资料和DVD光盘。再次,加强风险识别,有效控制风险点。关于海外安全风险的重点,有75家企业选择了“海外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有73家企业认为“加强对驻外员工和出差人员的管理”很重要,而将“出国前教育培训”作为重点的有57家企业,选择“建立海外安全组织体系”“提高海外安全意识”和“制定和修改海外安全手册”的企业分别有43家、39家和32家。

表1 平时及危机发生时国内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的职责与分工

(二)利用企业内控制度规避海外经营风险

1.明确风险控制主体及其责任

日本从事海外经营的国内外企业,基本上都有常设性的危机管理部门,都备有一整套运行流畅的海外经营风险管理预案。如表1所示,平时,国内母公司在负责制定危机管理基本方针的同时,还要建立针对海外子公司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制定危机发生时的对策要领以及与海外子公司之间信息沟通与反馈的基本规范。对海外子公司而言,按照危机管理基本方针的要求,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评估、配置必要器材以及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与此同时,国内母公司要定期向海外子公司提供国际和地区等安全信息,并对生产据点周边的治安状况、卫生保健以及自然灾害等风险点进行评估,帮助子公司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而当发生危机时,海外子公司要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实施初期应对(包括及时向国内母公司报告情况,通过当地政府、客户以及其他日资企业等渠道尽快掌握相关信息等内容)。总公司在危机应对时,一是要尊重海外子公司的独立判断,支持子公司的决策。二是要在信息收集、分析、评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2.注重信息收集与风险评估

日本一般财团法人劳务行政研究所实施的2013年度《海外员工安全对策调查》(可以多选)结果显示,日本企业获取风险信息的“信息源”渠道很多(参见图1),其中93.0%的企业以日本外务省开设的“海外安全主页”为主要信息源,78.0%的企业依赖公司的海外生产据点获得风险信息,而68.0%和53.0%的企业则分别从当地的日本大使馆(领事馆)和报社等媒体获取安全信息。日本海外企业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动态评估,即随时研判所在国和地区与社会变动有关的风险(如通货膨胀、汇率风险、罢工、暴动、国家政策变动等),增强分析判断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影响度评估,即研究当地政治、经济、治安形势等不确定因素发生变化时,对海外经营目标的影响程度。

3.注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针对海外生产据点所在地安全风险状况,以“管用”为标准制订海外企业风险防范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员工就预案内容进行演练,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演练主要包括:当地对策本部(子公司)在危机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当地对策本部与国内对策本部(母公司)的联络及多部门协作的模拟演练(参见表2)。

(三)利用协会组织打造风险防火墙

日本的海外安全协会组织作为沟通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纽带,在防范海外经营风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海外安全官民协力会议作为日本政府(外务省)和民间(企业)定期研讨海外安全形势和案例、深入交换有关海外安全信息的桥梁和平台,每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干事会,成员由企业、团体负责人和外务省领事局局长构成。海外安全官民协力会议在提升日本海外安全防范能力方面作用明显,它不仅使外务省能直接了解和掌握海外企业、团体及个人所面临的问题,让领事保护工作更具针对性,而且也使海外企业及时了解到政府有关海外安全对策的最新信息。又如,日本海外日本人安全协会是隶属于日本外务省的公益法人组织,其前身是社团法人海外生活情报中心,也是日本国内唯一面向海外日本企业及团体提供安全风险信息援助的社团法人机构。海外日本人安全协会的主要职能是收集、调查和研究海外旅游、生活所需信息;向会员企业提供海外安全信息;为会员企业建立海外安全对策组织提供指导和培训;协助政府制定海外公民安全对策;协助外务省举办研讨会并承办海外安全教育活动等。此外,该协会还出版发行了《海外旅游指导系列》《国际恐怖活动形势读物》等宣传册。再如,一般社团法人日本在外企业协会是专为解决日本企业在海外投资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而成立的民间团体。主要从事:“海外赴任者手册”的编写;进行有关“海外子女教育、海外安全对策”的调查研究;举办“中国经营研究会”“俄罗斯商业风险研究会”以及“海外安全组织研究会”等。为整合海外投资环境,减轻进入海外的日本企业的经济负担,日本在外企业协会还尽力向海外日本企业提供有关两国间的社会保障协定以及租税条约等的咨询帮助。该协会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是开展有关“海外安全与危机管理者”的资格认定工作,为完善企业海外安全体制培养专业人才。这项考试每年举行两次,主要面向企业、团体等从事海外安全和危机管理业务的人士,考试合格者获得日本在外企业协会颁发的海外安全与危机管理者合格证。协会出版物是《月刊全球化经营》,其中,海外安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连载以及全球化经营、危机管理与海外生活等专栏深受读者好评。

图1 日本海外企业获取安全信息的渠道

(四)利用保险制度为海外企业保驾护航

为了促进日本企业展开海外投资和贸易活动,减轻日资企业设在海外的子公司遇到战争、恐怖活动、自然灾害以及交易对象企业破产等不测事件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日本政府在“贸易保险法”的基础上设立了贸易保险制度。所谓贸易保险制度是企业在对外进出口贸易、海外投资过程中遇到战乱、恐怖袭击等不可抗力因素,或者遇到交易对方破产或不履行债务等正常商业保险无法救济的保险制度。目前由隶属于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贸易保险(NEXI)”承办贸易保险理赔业务。值得一提的是,从2004年4月开始,日本经济产业省向设立在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日资企业提供贸易、投资保险服务。主要做法是由NEXI向各国政府直属的贸易保险机构承接再保险来实施,海外企业可以在各东道国贸易保险机构申请,最终审查和保险金支付由日本贸易保险负责。据统计,2013年NEXI在亚洲地区的贸易保险额达4.7万亿日元(占整个保险金额的51.1%),而列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越南、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表2 危机发生时对策本部采取的措施与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猜你喜欢

日本对策企业
企业
日本元旦是新年
企业
企业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探寻日本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黄金时代》日本版
走,找对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