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融入评价体系的农民工融入社区评析

2014-09-12刘圣源祝瑜晗王筱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4期
关键词:农民工

刘圣源+祝瑜晗+王筱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城市务工农民工数量不断提高,至今已达到2亿。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工在城镇社区居住的融入度偏低。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对浙江杭州16个社区进行调研,从社区、农民工、本地居民三方面群体获取数据。以社区的民主、自治、设施、服务建设为维度,建立广泛适用的融入评价体系,以此对农民工的社区融入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区融入 农民工 融入评价体系 社区建设维度

引言

近几年来,农民工融入城镇社区成为社会热点。2012年1月4日,民政部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描绘了农民工参与社区生活的“路线图”。这是国家就农民工融入社区问题下发的第一个专门政策文件。今后,就业、医疗、住房等社区服务项目将逐步覆盖农民工,社区在拟订社区发展规划等事项时,也将听取农民工的意见。本文依托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项目和杭州民政局,从社区、农民工、本地居民三方面群体入手,对杭州社区进行田野调查。根据对先前研究的扩展,建立可以广泛使用的农民工融入评价体系,并分析了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具体制约因素,以提出能够起到切实作用的建议。

农民工社区融入研究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形成了农民工。他们的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或者在农村仍有承包地,但在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当前我国的农民工群体,主要分布于广州、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聚居在就业的工厂、企业周围的社区,成为了社区的新成员。然而,由于城镇和农村经济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二元户籍制度等因素,农民工难以对城市产生归属感,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农民工融入城镇社区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基本途径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终极目标,因此促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民工潮”的出现,国内学者有关农民工的各类研究层出不穷,涉及到农民工的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众多专家学者对农民工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愈加深入。在理论研究方面,由于农民工的规模与我国的二元户籍制度,郑功成(2002)提出了对农民工的权益和社会保障进行保护的政策建议。除了户籍制度的影响外,农民工融入城镇同样需要达到经济、文化等层面的融入(杨菊华,2009)。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上,张利军较早地将视野转移到了社区并提出了“社区支持”这一概念。社区支持包含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农民工建立社区,将其纳入社区管理体制和对农民工进行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保障、社区参与方面的支持,最终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之后开始有学者将农民工融入城镇这一问题进一步细化到了社区,关信平和刘建娥(2009)从城市接受社区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在社区融入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以社区融入带动社会融入的策略。同时,农民工的社区养老问题以及子女的社区生活问题进入研究视野(郭竞成,2009)。白晓梅(2010)认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需经历三个层面:经济层面、社会日常生活层面、社会心理层面,并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角度对农民工融入问题解决措施进行了细化。类似的研究将农民工社区融入问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将视野转移到了社区建设,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角度,强调了社区融入在城市融入中的重要地位,开辟了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新领域。

在实证研究方面,经过一些学者对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发现,即使在包括户籍制度、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达到了融入,心理层面融入依然是农民工融入城镇的难题(杜鹏、丁志宏、李兵、周福林,2005)。基于对我国五大城市进行的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刘建娥(2010)确立了居住、社区、经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就业及健康7个影响融入的关键因子。这类实证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的层面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细化到社区的探讨和分析,这一角度的研究对于农民工问题的根本解决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

从国内外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农民工融入城镇社区的研究已经不少,范围涵盖了户籍制度、经济、文化、心理等诸多层面并形成一定理论,但对于农民工融入城镇及社区并没有具体化的评价以及相应解决措施。这就给决策者留下了一个难题:在难以考量农民工融入社区的程度和效果的情况下,制定决策是困难的。因此,建立一套评价农民工融入情况的评价体系是必要的。

融入评价体系

本文采用针对农民工融入社区的重要因素建立融入评价体系,以对农民工的社区融入进行评价。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法获取信息、数据,根据数据反映的内容不同划分为社区生活指标体系和社区支持指标体系两大类指标,其中社区支持指标体系分为8个维度和32个明细指标,以此构建农民工融入社区指标评价体系。

社区生活指标体系分为稳定偏好、定居意愿、就业状态、本地态度、生活状态、总体满意度6个指标,体现总体农民工对社区生活的直接评价的平均水平。各指标根据问卷相应问题设定,由调研所得相应问题各选项比重数据乘以各自的设定得分得到指标数值。

社区支持指标体系根据社区民主、农民工自治组织建立、社区设施开放、社区针对农民工融入社区的服务提供四个基本要素,建立四个纵向维度指标—民主类指标、自治类指标、设施类指标、服务类指标;根据社区、农民工、本地居民三个群体,建立三大反映主观评价的评价类指标:社区评价类指标、农民工评价类指标、居民评价类指标。并以各个社区建设的方向、重点对农民工从各方面融入社区的促进程度建立社区促融类指标,形成四个横向维度指标。明细指标如表1所示。

明细指标依据田野调查所得问卷数据分析而得,各明细指标根据相应问题中各选项比重乘以设定的相应得分得到最终的指标数值。特别地,社区的四个维度的态度指标仅代表四个维度对于社区的必要性。而在农民工评价类指标以及居民评价类指标中,民主、自治、设施、服务四大类指标中的态度指标由相应方面的满意度、必要性两部分指标依据设定权重相加构成。endprint

基于融入评价体系对农民工社区融入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民工不断产生和发展,当前农民工数量已达2亿以上。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二元户籍制度、城镇居民之间的隔阂以及城镇社区归属感的缺乏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农民工仍然是城市的候鸟。他们游离于城乡之间,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或一些不确定就业的独特群体。

本文以浙江杭州为例,依据融入评价体系,对所得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个明细指标的数值。各个明细指标的理论数值范围均为0-100。

(一)基于社区生活指标体系

社区生活指标体系中,6个指标数值反映农民工在城镇社区中生活的直观评价。如表2所示,接受调研的浙江杭州农民工的职业稳定偏好平均水平为68.09;定居意愿平均水平为55.28;就业状态平均稳定程度为76.50;本地居民对于自己接受态度为72.07;对自己生活状态平均评价为53.58;对于城镇社区生活总体满意度为60.74。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杭州农民工希望在城镇有稳定的工作,并且就业稳定程度较高,本地人接洽态度也并不是主要问题。不过,农民工在杭州定居意愿并不是很高,这源于杭州的住房价格、生活消费、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目前在杭州社区的生活状态并不是很满意,这源于杭州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对于社区生活的总体满意度低,这源于社区建设、社交环境、精神文化活动匮乏等因素的影响。

(二)基于社区支持评价体系

社区支持评价体系的评价对象是对支持农民工融入而进行的社区建设,可以考察三方面群体对于社区提供支持农民工融入各个维度建设的总体性评价(见表3)。

1.农民工和本地居民对于社区建设偏好与侧重点的差异。农民工和本地居民对于社区建设偏好与侧重点的差异源于各群体的评价类指标与社区促融类指标的比较分析。分别进行社区建设状况与社区成员满意度的分析和社区引导与社区成员认为的必要性分析(见表4)。

社区状况代表社区对于现今社区四个维度的发展状况自我评价。农民工与本地居民对于四个维度的社区建设会有自身的满意度,且往往会与社区相应的社区状况自我评价产生一定偏好偏差。这类偏离能够反映出社区对相应建设于社区成员产生影响效果缺乏一定的了解,在主观偏好上有一定的偏差。

社区引导代表社区在各个维度的建设力度评价。这一指标与农民工、居民对四个维度的必要性相比较,可以得到社区在各个维度的建设力度的投入与社区成员存在侧重点的偏差。这一偏离程度反映,社区目前的建设引导与社区成员需求的存在差异。

在表5中,偏好偏差的数值代表相对于农民工、本地居民的实际满意度而言,社区对于自身建设的高估(数值为负数)或低估(数值为正数)部分。可以看出,在四个维度的偏好偏差中,社区对于自身设施和服务产生了高估,而低估了自身民主和自治建设状况。

在评价侧重点偏差时,偏差数值为正数代表社区在此维度的侧重引导高于社区成员认为的实际必要程度;数值为负数代表着社区在此维度的侧重引导低于实际必要程度。可以看出,目前的社区仅在民主这一维度的侧重引导高于农民工认为的必要程度,而在其余方面均由相当程度的缺乏建设引导。对于农民工与本地居民而言,社区在农民工自治组织和针对农民工开放的社区设施方面尤其不足。本地居民方面,当前社区在面向农民工的社区服务方面也有明显不足。

2.三个群体对于社区建设评价态度的差异。三个群体的处境不同,对于社区建设的四个维度存在着差异。由于社区成员与社区在四个维度的态度指标构成上存在差异,因此仅在社区建设不同方面的必要性上共同进行分析,而在满意度上仅对本地居民和农民工进行分析。

三个群体对民主、自治、设施、服务的必要性评价反映各个群体的态度,体现相应维度在各个群体中的主观必要程度。

根据表6的数据,在民主态度方面,相对于农民工,浙江杭州社区和本地居民认为必要性较强,而农民工则并不认为民主对自身融入有很强的必要性;在农民工自治组织方面,相对于杭州本地居民与农民工,杭州社区认为农民工自治组织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在社区设施方面,相对于杭州本地居民与农民工,杭州社区更认为社区设施对于农民工融入社区有很强的必要性;在社区服务方面,相对于社区,农民工和本地居民认为社区服务有较强的必要性。这四个方面可以反映杭州的社区、农民工、本地居民在认识促进融入的社区建设必要性方面有着不同的认识与态度。

农民工与本地居民对于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四个维度的满意度存在差异。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杭州社区本地居民在各个维度满意度均高于农民工的满意度。这一现象反映出本地居民在没有切身体会的情况下,对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的建设发展相对更加乐观,而农民工对此的满意程度依然较低。

3.三个群体对于社区建设各维度作用排序的差异。在指标体系方面,三方面群体对民主、自治、设施、服务四个维度的排序指标反映出三方面人群对于四个维度的排序。在评价体系的分值范围中,得分越高受重视程度越高。由此可以得到各个群体对四个维度在农民工融入社区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排序以及社会总体对四个维度的排序。

为了使不同群体间的排序分值可以比较,需要计算三个群体对四个维度的相对重视度。对社区、农民工、本地居民对四个维度的排序分数计算每一群体的平均分值,再分别算出四个维度的分值与平均分值的差值便可以得到相对重视度(为了直观地展示,表7中相对重视度均加上了大于各差值的最小正数)。可以看出三个群体对于支持农民工融入社区的社区建设的整体重视程度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在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的问题上,浙江杭州的社会群体普遍认为社区服务的作用排在第一位;社区民主与社区设施作用相差不大,分列第二、三位;而农民工自治组织的建立作用最小。分别来看,社区认为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作用最大的是社区服务,之后则依次是农民工自治组织的建立、社区设施、社区民主;农民工认为促进自身融入社区作用也是最大的是社区服务,之后则依次是社区设施和社区民主,而认为自身自治组织的建立作用并不大,排在其他三项之后;而浙江杭州本地居民认为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作用最大的是社区民主;社区服务与社区设施的作用相差不多,分列第二、三位。endprint

本文采用相对重视度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反映出各维度指标在各群体眼中的地位与其他群体的其他指标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社区不仅认为社区服务的作用位居四个维度之首,而且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其他维度的作用,且这一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对此的重视程度。由此可知,在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这一问题上,各群体对于各维度建设的作用认知存在着差异。

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浙江杭州16个社区进行调研,从社区、农民工、本地居民三方面群体获取信息、数据。并依据对这些信息、数据的分析,以社区民主、农民工自治组织的建立、社区设施、服务建设为维度,建立了可以广泛适用的融入评价体系。

运用融入评价体系,从社区生活指标体系的结果可以看出,浙江杭州农民工希望在城镇有稳定的工作,且就业稳定程度高于预期。同时农民工并没有受到本地人的歧视,相反,接洽态度也并不是主要问题。不过,由于杭州的消费水平、房价、生活节奏工作压力、收入水平、社区建设、社交环境、精神文化活动匮乏等因素,农民工对于在杭州定居的意愿并不是很高,对于在社区的生活状态和总体满意度较低。

从社区支持指标体系可以看出,社区、农民工和本地居民三方面人群在社区民主、自治、设施、服务四个维度上的支持看法不同。可以分为:社区建设偏好与侧重点方面的差异、社区建设评价态度的差异以及社区建设各维度作用排序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造成了目前社区在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方面的建设存在着问题,进而影响着农民工融入社区的总体进程。

参考文献:

1.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8)

2.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33(1)

3.张利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和社区支持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7(6)

4.关信平,刘建娥.我国农民工社区融入的问题与政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3)

5.钱文荣,张忠明.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合度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6.郭竞成.浙江社区的建设与发展[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

7.白晓梅.城市化视野的农民工社区融入类型剖析[J].重庆社会科学,2010(7)

8.杜鹏,丁志宏,李兵等.来京人口的就业,权益保障与社会融合[J].人口研究,2005(4)

9.刘建娥.乡-城移民(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实证研究—基于五大城市的调查[J].人口研究,2010,34(4)endprint

本文采用相对重视度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反映出各维度指标在各群体眼中的地位与其他群体的其他指标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社区不仅认为社区服务的作用位居四个维度之首,而且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其他维度的作用,且这一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对此的重视程度。由此可知,在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这一问题上,各群体对于各维度建设的作用认知存在着差异。

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浙江杭州16个社区进行调研,从社区、农民工、本地居民三方面群体获取信息、数据。并依据对这些信息、数据的分析,以社区民主、农民工自治组织的建立、社区设施、服务建设为维度,建立了可以广泛适用的融入评价体系。

运用融入评价体系,从社区生活指标体系的结果可以看出,浙江杭州农民工希望在城镇有稳定的工作,且就业稳定程度高于预期。同时农民工并没有受到本地人的歧视,相反,接洽态度也并不是主要问题。不过,由于杭州的消费水平、房价、生活节奏工作压力、收入水平、社区建设、社交环境、精神文化活动匮乏等因素,农民工对于在杭州定居的意愿并不是很高,对于在社区的生活状态和总体满意度较低。

从社区支持指标体系可以看出,社区、农民工和本地居民三方面人群在社区民主、自治、设施、服务四个维度上的支持看法不同。可以分为:社区建设偏好与侧重点方面的差异、社区建设评价态度的差异以及社区建设各维度作用排序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造成了目前社区在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方面的建设存在着问题,进而影响着农民工融入社区的总体进程。

参考文献:

1.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8)

2.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33(1)

3.张利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和社区支持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7(6)

4.关信平,刘建娥.我国农民工社区融入的问题与政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3)

5.钱文荣,张忠明.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合度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6.郭竞成.浙江社区的建设与发展[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

7.白晓梅.城市化视野的农民工社区融入类型剖析[J].重庆社会科学,2010(7)

8.杜鹏,丁志宏,李兵等.来京人口的就业,权益保障与社会融合[J].人口研究,2005(4)

9.刘建娥.乡-城移民(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实证研究—基于五大城市的调查[J].人口研究,2010,34(4)endprint

本文采用相对重视度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反映出各维度指标在各群体眼中的地位与其他群体的其他指标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社区不仅认为社区服务的作用位居四个维度之首,而且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其他维度的作用,且这一重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对此的重视程度。由此可知,在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这一问题上,各群体对于各维度建设的作用认知存在着差异。

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浙江杭州16个社区进行调研,从社区、农民工、本地居民三方面群体获取信息、数据。并依据对这些信息、数据的分析,以社区民主、农民工自治组织的建立、社区设施、服务建设为维度,建立了可以广泛适用的融入评价体系。

运用融入评价体系,从社区生活指标体系的结果可以看出,浙江杭州农民工希望在城镇有稳定的工作,且就业稳定程度高于预期。同时农民工并没有受到本地人的歧视,相反,接洽态度也并不是主要问题。不过,由于杭州的消费水平、房价、生活节奏工作压力、收入水平、社区建设、社交环境、精神文化活动匮乏等因素,农民工对于在杭州定居的意愿并不是很高,对于在社区的生活状态和总体满意度较低。

从社区支持指标体系可以看出,社区、农民工和本地居民三方面人群在社区民主、自治、设施、服务四个维度上的支持看法不同。可以分为:社区建设偏好与侧重点方面的差异、社区建设评价态度的差异以及社区建设各维度作用排序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些差异,造成了目前社区在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方面的建设存在着问题,进而影响着农民工融入社区的总体进程。

参考文献:

1.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8)

2.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33(1)

3.张利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和社区支持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7(6)

4.关信平,刘建娥.我国农民工社区融入的问题与政策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3)

5.钱文荣,张忠明.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合度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6.郭竞成.浙江社区的建设与发展[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

7.白晓梅.城市化视野的农民工社区融入类型剖析[J].重庆社会科学,2010(7)

8.杜鹏,丁志宏,李兵等.来京人口的就业,权益保障与社会融合[J].人口研究,2005(4)

9.刘建娥.乡-城移民(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实证研究—基于五大城市的调查[J].人口研究,2010,34(4)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民工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农民工当副镇长选好也要用好
农民工梁国胜:让自己成为最坚实的桩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理性看待和应对农民工“二次返乡”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以前觉得没必要,现在希望常态化 体检在农民工中越来越“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