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4-09-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8期
关键词:器械胆囊手术室

山东省禹城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 禹城 251200

综合护理干预在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陈志荣

山东省禹城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 禹城 2512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综合护理干预,术中与主治医生的密切配合能大大缩减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患者痛苦。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综合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系统疾患越来越多,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医学技术的不断改革,腹腔镜微创技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技术,是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外科医生及家属在不断要求微创的同时,能达到美容效果,具有切口小,痛苦轻、手术时间短、对脏器干扰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传统开腹术所不具备的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但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术中配合必不可少,这为腹部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经脐入路内镜手术是利用脐部这一人体的自然疤痕,进行脐单孔腹腔镜手术,该术式具有路径短、安全、可靠等优点[1],在临床上开展大大降低手术等的风险性,备受患者及家属的青睐。为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室护士的手术配合至关重要,我院选择自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次入选的60例患者,经B超确诊或CT检查诊断,提示胆囊轮廓清晰,无萎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18~69岁,平均(43±6)岁;胆囊结石4例,慢性胆囊炎10例,急性胆囊炎10例,胆囊息肉6例。临床表现:寒战5例,右上腹痛15例,发热5例,黄疸5例。对照组:年龄19~70岁,平均(45±5)岁;胆囊结石5例,慢性胆囊炎8例,急性胆囊炎9例,胆囊息肉8例。临床表现:寒战4例,右上腹痛11例,发热7例,黄疸8例。两组患者均为胆囊良性病变,排除合并胆管结石,均给予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的全身麻醉,近期无胆囊急性发作,肝功能指标正常,经系统化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大血管损伤、胆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无内科禁忌证,无中转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无感染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上腹不适及其他消化道症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60例患者均静吸复合式全身麻醉,采用单孔腹腔镜在传统腹腔镜的基础上,通过使用防漏装置,建立气腹,用腹腔镜器械分离显露胆囊三角区,剥离胆囊,将标本拉至切口处吸尽胆汁,切除胆囊,用标本钳顺利取出胆囊,处理肝床创面,使胆汁不污染切口,解除气腹,缝合切口。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做好物品准备、仪器准备、按工作流程做好术中配合,给予这些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舒适护理干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整理等,给予这些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 心理护理干预 巡回护士在术前1天到达病房对术者进行访视,主动介绍自己,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取得相互间的信任配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阅读病例资料,向患者介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流程即:术前准备、术前注意事项及麻醉、手术过程,以及该手术的优点,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应积极为患者解答,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信任度,同时,仔细讲解麻醉时的体位及相关事宜,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打消患者顾虑,着重介绍脐孔清洁的重要性和方法,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手术。术前嘱患者禁食、禁水,避免术中误吸,导致意外的发生。嘱患者术前排空膀胱,留置导尿管,避免术中误伤膀胱。

1.3.2 舒适护理干预 特别关注患者手术前中后的舒适度,使病人始终在生理上感受到舒适,调动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既能减轻手术前和手术中恐惧和焦虑,也能减轻手术后的不良反应[2],从而使手术顺利进行。

1.3.3 术前准备 由于腹腔镜手术所用器械相对较多,因此,应安排一体化手术间,巡回护士术前检查腹腔镜器械的性能以及密闭功能是否完好,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备用状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准备好相关的抢救药物。保持室温适宜,一般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40~60%。保持手术室空气纯净度,连接好输液三通管,建立静脉通路,确保术中麻醉药的顺利应用及输液的通畅,并告知患者取头高脚低位,密切留意监视器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及清晰度,必要时用络合碘棉球擦试镜头,保持手术野清晰,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用药、调节输液滴速,做好手术护理记录,协助医生及时进行有关麻醉的配合工作。

1.3.4 术中配合 器械护士于术前20min进行刷手,铺好无菌器械台,患者入室后,巡回护士应热情接待并鼓励患者,安慰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缓解紧张情绪,使其产生安全感,再次观察静脉通路,确保输液通畅无渗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清点核对纱布、器械、缝针等,为方便手术观察,巡回护士应将显示屏放置于主刀医生对侧,传递器械时可做到准确及时,根据医生要求调节好气腹机压力,一般维持在12~13 mmHg,使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将术中使用的电刀、超声刀、电凝钩等仪器连接测试,注意光纤避免打折,并随时保持电凝钩清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3.5 术后整理 机器的优劣直接影响手术质量的好坏,因此定期进行器械维修、保养,手术结束后,认真清洗,将器械所有关节打开,螺旋帽拧下,使用流动水进行彻底反复刷洗,尤其是对有管腔的器械要用小毛刷刷洗,避免血液和黏液干涸后凝固清洗不彻底。对不易清洗的物品,可采用酶洗液浸泡10min,再用流水冲洗,也可采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漂洗,放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进行灭菌,留下次使用。清洗过程密切观察器械各关节部位,防止小配件丢失。严密观察患者腹部情况,患者手术清醒后,应告知患者先进性深而慢的呼吸,减轻CO2气体对膈神经的刺激,摇床置患者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造成误吸。与麻醉医师共同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术后应特别注意充分吸氧,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进食半流质饮食。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每个病人的手术时间,从医生切皮开始到手术结束缝合完切口;通过称量血纱布重量的方法测定手术中出血量。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平均为(50.6±10.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6±5.4)ml。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平均为(69.4±15.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0.2±8.5)ml。术后均无不良并发症发生。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医务人员的要求甚高,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按照手术步骤,准确、迅速地传递合适器械,本文研究显示,在护理人员的良好配合护理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0.6±10.3)min,大大低于对照组(69.4±15.8)min,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6±5.4)ml,少于对照组(50.2±8.5)ml。由此可见,护理人员术中与主刀医生默契的配合,可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大大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手术配合护士应加强相关的理论学习和操作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作用以及对器械的正确处置。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同时避免并发症等手术风险,减少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1]李丽梅,刘承利,陈江敏,等。舒适护理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20(1):92-94.

[2]严守菊.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4):154-155.

R473.6

A

1007-8517(2014)18-0120-02

2014.07.20)

猜你喜欢

器械胆囊手术室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