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让它被这么吞下肚

2014-09-10王晓明

南风窗 2014年24期
关键词:岩壁山谷景区

王晓明

渝南的W市,它本是挖煤的矿区,人口不断增加,煤却越挖越少,就在大家开始担心的时候,发现了黑山谷:一条长13公里,分隔渝黔两地的峡谷!高山密林之中,它一路与溪水瀑布相缠,经常狭窄得几乎一人横身展手就可触及两边的岩壁:天地造化,让当地撞大运,摊上了这等难得的景观!

当地政府立刻大笔砸钱,兴建黑山谷旅游公园。设计者相当用心,设施称得上完善,管理也颇仔细:沿着溪水铺设的木栈道,不少地方常年被岩壁滴水,就有员工定时刷洗泥苔,以免游人滑倒。大概也因为如此,这公园很敢开价:门票100元,6公里电瓶车30元,从旅游中心到公园南入口15分钟车程,本地巴士收费5元,坐公园的巴士,则要15元……

这还不甚要紧,更大的问题是:随着公园建成、名声外传,对黑山谷的破坏也开始了。

这破坏大致是两类,一是直接破坏公园景区,这些年大凡旅游过名胜的人,都会痛心于各地景区里愚蠢的大兴土木和商铺化,以及作为商铺化之一端的旺季高价门票和不限制人流,为了赚一点现钱,不惜把景区搞得杂乱肮脏、口碑日坏。这在黑山谷也有,比如鞠翠阁附近,有两处地方竖了木牌,说可以看到珍贵的黑叶猴,可偏偏就在木牌附近,一处安装了卡拉OK的大音箱,游客(我见到的则是闲着无聊的餐厅服务员)一高歌起来,声音—往往还跑调—就响彻山谷;另一处开了一家游乐射击铺,让游客坐在峡谷这一面,往对面的岩壁上乒乒乓乓:莫非黑叶猴爱听人唱歌开炮,会闻声而来,给你鼓掌加油?

另一类是破坏公园的周边环境,这在黑山谷非常严重。公园有南北两个出口,每一个—尤其北出口—的外面,都是削坡填坑,大造楼宇,至少十几个住宅区,几乎清一色20来层的公寓楼,密集的载重卡车,将狭窄的盘山公路碾得坑坑洼洼……往景区外再走几分钟,更是一个山谷一个山谷批地造楼,规模之大,令人瞠目。

黑山谷山势陡峭,只有小块的平地可以种粮,因此也就人烟稀少,两端各只有一个小村子,南端的那个才十几户人。正是这样的地人比例,才维持了生态平衡,让公园可以在谷内设立多架检测仪,夸耀空气中的负离子度。

可现在,两个村子都被拆迁,所有的平地都用来盖旅馆、造公寓楼,这些盖完之后,即便只住1/10,住客的停车、用水、生活垃圾处理、道路和配套商业设施的需求,以及必然带来—对林区特别重要—的火灾隐患的增加…… 黑山谷能够负担吗?如果不能负担,却还是硬往它头上堆,它的水脉、植被系统、地层结构,会不会出问题?一旦出问题,那可是对整个黑山谷不可挽回的大破坏!从这个角度看,公园门外的大兴土木,远比园内的卡拉OK更可怕,它是有可能将整个景区连锅端的。

这么明顯的自杀行为,为什么还干?

一般人也能出门游历这件事,一旦被资本盯上,被它用来“发展”以“利润最大化”—这几年许多官员的口头禅—为目的的“旅游业”,以至于游客和他们的观赏对象一起,都成为这架新的赚钱机器每日吞吐的生产资料,那么,旅游资源的广遭破坏,无数游客的“上当”之叹,也就势所难免。

看起来,要想保住黑山谷,关键的一条,就是不能让它被这样的产业完全吞下肚。

也就是说,必须重新定义“旅游”和“旅游业”:游人观山景、赏湖色,是跟他买股票、投基金完全不同的事。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继承了先辈的事功,在所属的城乡和人群中孜孜辛劳。正是这人地之间的持续交往,养成他享受湖光山色的兴致。说大一点,这是他的一种“天赋人权”。因此,旅游景区与医院、学校和博物馆一样,同属于社会的公共服务空间,恰如黑山谷公园的“公”字所昭示的,它是公共之物,不可以被买来买去、私人占有,不能被市场化。

即便W当地的政府,一时无法全额负责,公园的管理部门,因此可以收一点门票,但这必须以取回管理成本为上限,绝不能额外牟利。至于公园内外的各种破坏行为,更当严厉禁止,实际上,这些活动本来多半就是违规的,只要破除了资本逻辑的蛊惑,认真执法,此类祸害并不难遏止。

感谢黑山谷,不但让我深切体验了自然造化的神奇,更明确了我对于今日通行的“旅游业”的认识:它是对人的生活内容的又一次利用,也是对人的天赋权利的又一场剥夺。因此,它与广招人憎的金融投机一样,应该被尽早革出人类的生活世界,以便别样的真正促进和丰富人与美景健康互动的旅游形式,得以充分成长!

也许只有这样了,大自然和先辈留下的湖光山色,才不会被我们这几代不肖子孙毁坏到不可收拾;我们的后人,也才能继续沿着黑山谷的清溪散步,呼吸饱含负离子的空气。

猜你喜欢

岩壁山谷景区
山谷里的居民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睡吧,山谷
一只鼠兔
『摘牌』
“摘牌”
岩壁野餐会
某景区留念
途遇大蟒蛇
诡异的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