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怜己的人相伴到老

2014-09-10施立松

现代妇女 2014年7期
关键词:朝天门郁达夫婚姻

施立松

与郁达夫离婚后,王映霞不愿以“弃妇”的形象示人,她重新到社会上工作,心里赌着一口气:离开郁达夫,我要活得更好。

每天,王映霞把自己打扮得清清爽爽,脸庞虽然不再细腻如绸、轻盈柔软,但仍面目清新、神采奕奕。她还是美的,丰姿绰约,风韵犹存,追求她的人仍然不少,而且还不是无名小辈。她没有嫁给单身的“绯闻男友”浙江教育厅长许绍棣,一方面她不愿落人口舌,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婚姻。她无限感慨地说:“对于婚姻,对于女子的嫁人,那中间的辛酸,我尝够了,我看得比大炮炮弹还来得害怕。我可以用全生命全人格来担保,我的一生,是决不发生第二次那样的痛苦了。”

她的第二次婚姻,让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她选择老实厚道、其貌不扬的钟贤道。她的心底是澄明的,风浪过后,作为再婚女子的她,更知道这种不动声色的男子,往往内心深处充满的爱的力量,才足以抵挡寻常岁月的平淡。

她说:“我既不要名士,也不要达官,只希望一个老老实实、没有家室、身体健康、能以正室原配夫人之礼待我的男子。”她要的无非是一个尊重,在爱情里如果没有尊重,爱情又从何谈起。

那一日,雾锁山城,天地间只剩白茫茫的一片苍凉,红尘万丈,她看到自己的灵魂在独自踉跄飞奔。朝天门外,嘉陵江边,他陪她消磨漫漫长夜,钟贤道说:“我懂得怎样把你已经失去的年华找回来。”也许冥冥之中,她一直在等待,等待时间深处的无限可能,而钟贤道这一句平实无华的话,好像命运为她揭晓预设的谜底,她突然愿意再相信一次。这一次,她的选择没有错,他践行他的诺言,至死都不曾放下对她的呵护。

他们的婚礼排场盛大,贺客盈门,宴宾三日。他只是想在众人面前,为她找回面子,让她那被郁达夫踩落在地的尊严,经他的手,徐徐栖回她生命的高枝。

他们做起柴米夫妻,用彼此的温暖,来滋养寂寂无色的光阴的花枝。钟贤道称呼孩子们为“小心肝”,称她为“老心肝”,事事都让着她、想着她。

那时,他们并不富裕,薪水只够应付日常开支,钟贤道对自己相当刻薄,不吸烟,不喝酒,一件灰色的棉袄,他一穿就是十几年。但在王映霞身上用钱,却总是慷慨潇洒。王映霞喜欢旗袍,他每一次外出,都省吃俭用,坐末等车位,住最便宜的旅馆,回来,却一定会给她带一块时新布料。

他们家的衣橱里,花花绿绿的,挂满了她时尚而精致的四季衣裳;解放后,她去单位上班,一片灰绿蓝黑中,她仍是最精致的,齐整的短发,纹丝不乱,雪白的衬衫外是小翻领的粗布衫,总是笔挺合身的,她的身上,处处都是他的心思。

“文革”时,她身为“黄色作家”郁达夫的前妻,拉出去批斗成了家常便饭,他每次都紧随而去,守在一旁,苦苦哀求红卫兵,愿意代她受过,甚至不惜跪地求饶,只求不要打她。

那些苦难的日子,因为有他替她抵挡一阵尘世的乱箭,所有的苦涩和疼痛,都不再那么难挨。

“文革”结束,她仍然去上班,工作虽然烦琐,但她能从中得到认同,感受自身的价值,而他仍然默默地分担她工作中的烦恼,分享她的喜悦。他是她身边的棉,打在她身上的痛经他的缓冲,到她身上已消饵殆尽;侵袭她的寒,因他的阻隔而温暖和煦。

38年的婚姻生活,没有声裂金石,没有风花雪月,但她是满意的。所谓爱情,就是在多雨的黄昏,泡一盏薄荷茶,与岁月,与怜惜她的人,共老。

(摘自《东方女性》)(责编 微子)

猜你喜欢

朝天门郁达夫婚姻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朝天门
对婚姻的忠诚
贵人
走出重庆的那扇门
竹枝词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只因当初多看了你一眼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与北京的关系
《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