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2014-09-10史旭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应用研究高中语文

史旭波

【内容摘要】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悠久历史,无论是哪个学段的语文,都将古诗词鉴赏放在极重要的位置,古诗词在遣词造句方面自有其用词凝练、表意简洁、暗含抒情等特点,而“以诗解诗”就是古诗词鉴赏教学中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文学 以诗解诗 应用研究

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中对社会生活抒情记志所呈现出的一种独特体裁,由于朝代的不同,每个时期又延伸出不同的风格,《尚书·虞书》提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充分表现出中华文化中古诗词的魅力。

“诗”与“词”是两种不同的载体,“诗”是以一种有节奏格律的短句来抒发作者对生活、对思想、对社会的情感。以“五字”和“七字”区分,又呈现出“绝”与“律”两种。而“词”则多暗合词牌配以乐谱,呈现出作者的高尚情怀。唐宋时期,诗词文坛墨客频出,著名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均出自这一时代,这时代的文人墨客多聚江南,喝酒吟诗,咏词作对,而诗词文化也在这个时期取得比较大的发展。

我国的语文教学,从小学学段起就十分重视“诗词鉴赏”,这不光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还是一种文学素质的培养,高中的学生由于已经经历了小学、初中两个阶段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古典诗词鉴赏的素养,而“以诗解诗”教学方法,则是对学生诗词鉴赏积累的灵活运用与扩宽,来帮助他们学习熟记新的诗词。

一、朝代风格“以诗解诗”

由于古典诗词的发展多与朝代更替,社会风貌挂钩。所以,相同朝代所展现出的诗词语言、词句风格、表现手法、抒情达意等都存在一定的类比性。就拿唐代来说,由于国力的强盛,盛唐时期的唐代诗词多大气雄浑而充满浪漫色彩,而诗仙李白本人更是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等盛传于民间的浪漫轶事。而“以诗解诗”教学法,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展现。

就拿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诗经·采薇”来说,教师就可以通过同类诗词风格的“采芑”来向学生举例说明。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

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这两首诗均出于先秦时代,出处则同出于“诗经·小雅”,在风格上,两首诗都呈现出征戍诗所特有的磅礴气势与丰富情感,在描述上,两首诗均以场景为主,辅以抒情,以分层结构分别展现出当时人民与战争之间的不同风貌。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由于先秦时代诸侯分封,划地而治,战争可谓是当时那个社会背景下的特色之一,而出于这个背景下的诗经,其中内容七分之一都是征戍诗。在内容上它们多歌颂战争,歌颂贤明君主的丰功伟业,在感情上,则多体现出怀远、思乡、盼归等相思情愫。通过这样同类对比,思考分析,学生很快就能将学到的诗词鉴赏触类旁通到风格相近的其他诗词,促进他们更好的进行理解。

二、创作背景“以诗解诗”

语文教师都知道,古典诗词的一大特征,就是它创作背景与创作意义的紧密相连,古时诗人大多也是文人,他们以诗词咏情,以诗词咏志,诗词的创作背景也多与他们的遭遇相关。

就拿“念奴娇·赤壁怀古”来说,通过“以诗解诗”方法,教师可以出示“临江仙”中类似句子来让学生做出对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学生对比后会发现,这两句话在表述意义上,都是以“向东流去的水”来表达“时光中逝去的英雄”既充满豪情,又带着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感,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古诗中提到水,多是抒发一种带着忧愁的情绪,苏轼作赤壁怀古时,正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落魄时期,当时他经过赤壁,想到古三国时期的辉煌,却最终发现那些英雄都消失在时间中,故此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词。而临江仙的作者杨慎也是因“触犯龙颜”而被流放云南。至此高官厚禄的生活结束,在云南终老一生。可谓让人唏嘘。“以诗解诗”方法的运用,学生会了解到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不同的诗人在相似的遭遇,相似的心情之下所创作的作品上,表述的意义与情感,能达到一定的异曲同工。他们在将来遇到同类诗词时,就能更好的进行理解。

三、情感表现“以诗解诗”

诗词虽然简单短小,然而在情感的表现上,却可以呈现出包罗万象的意蕴,诗人对古词的创作是随时随地的,在高山,在水边,或送别友人,或离家思归,都可融入感情,以诗句进行表达。“以诗解诗”同样可以运用到这个方法,来对高中的学生展开诗词的教学。

以“蜀道难”举例,以诗解诗的方法运用下,教师可以同时出示“梦游天姥吟留别”来让学生做出对比: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该两首诗出自同一个作者,学生通过对比后会发现,这两首诗的主要内容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诗人对所见风景的震撼,开篇都是以感慨的叙述方式来说明“蜀道”之难走、“瀛洲天姥山”之难找,两首诗都以丰富的想象和古诗浪漫主义的风格作为表现,来说明诗人身处两地之时所见之美,风光之好。通过“以诗解诗”的对比,学生会知道,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多来自于诗人所处的环境,而相似环境下,抒发的情感也会呈现出相近。这样他们在将来学习中,读到类似情感的诗句时,就不会觉得陌生。

总结

“以诗解诗”其实就是一种通过将所学诗词与朝代风格、创作背景、情感表现,以举例的方法来分类对比的教学方法。它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诗词鉴赏知识,还可以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活用到对其他诗词的鉴赏中,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教学中,知识的存在不再死板,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启发。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应用研究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更正说明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