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的诊断与临床研究

2014-09-04邱祖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坏死性腹痛胰腺炎

邱祖军

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的诊断与临床研究

邱祖军

目的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的诊断与临床方法和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择45例于2012年11月~2013年10月间在本院行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对20例对照组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 对25例治疗组患者行内科综合治疗, 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5例患者治疗有效, 15例患者治疗无效, 9例患者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治疗组14例患者治疗有效, 11例患者治疗无效, 6例患者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患者及早进行确诊并采取综合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病情获得有效改善, 减轻和缓解患者痛苦。

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诊断;治疗

急性胰腺炎发展迅速、病程长, 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难度较大,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及早使患者病情获得确诊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能够使患者预后获得改善, 本次研究特就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的诊断与临床方法和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45例于2012年11月~2013年10月间在本院行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治疗的患者, 主要临床表现为肌紧张、反跳痛、胸部、下腹部以及后背部疼痛等,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其中, 对照组女性占9例,男性患者占11例, 年龄范围居于25~72周岁, 年龄平均值为(50.1±4.7)岁, 治疗组女性占11例, 男性患者占14例, 年龄范围居于27~69周岁, 年龄平均值为(49.3±4.6)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诊断方法 对全部患者进行诊断, 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淀粉酶及其他胰腺炎标志物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血红细胞压积升高、白细胞升高伴核左移;若存在明显腹痛的患者存在淀粉酶升高现象, 病情即得到确诊, 尿淀粉酶、胰源性同工酶、脂肪酶和血清蛋白酶等具有较高的急性胰腺炎诊断准确率, 若患者血清水平超过120 mg/L时则患者出血坏死的可能性较高;X线检查可见靠近胰腺的小肠存在胀大的肠袢现象。

1. 3 治疗方法 对全部患者行营养支持、抗感染以及禁食治疗, 在此治疗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行坏死组织切除外科手术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行内科综合治疗, 主要应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加贝脂、还原型谷胱甘肽、生长抑素、生奥定、奥硝唑以及头孢类药物。

1. 4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1. 5 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患者病情完全得到控制,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对患者进行CT检查, 结果显示胰腺未见异常,组织具有较高清晰度;无效:患者病情没有获得改善, 临床症状未见缓解甚至出现恶化现象。

1. 6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 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若P<0.05, 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全部20例患者中5例患者治疗有效, 占25%, 15例患者治疗无效, 占75%, 9例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 占45%, 治疗组全部25例患者中14例患者治疗有效, 占56%, 11例患者治疗无效, 占44%, 6例患者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占24%,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为临床上非常普遍的病症, 该病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 患者腹痛剧烈, 控制难度较大, 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饮酒过量、饮食不规律等是导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2]。外科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但是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会加重患者的腹腔感染、肠瘘和胰瘘等并加大腹泻、腹痛以及切口感染、脓毒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随着临床上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型药物的不断出现, 内科综合治疗的手段不断增多, 可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但是部分发病突然、生命安全受到巨大威胁的患者行内科综合治疗通常难以立即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配合外科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预后获得有效改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会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引发低容量性休克, 及时进行白蛋白和新鲜血浆补充能够使患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获得提高, 从而使全身脏器的受损程度获得减轻。低容量休克与感染性休克通常同时发生, 因此于患者发病早期即进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可降低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 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统计数据显示, 及早使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感染患者获得确诊便于临床医生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 能够使患者病情获得有效控制,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行内科综合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1] 贺沙沙,王燕萍. 临床药师对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中国药房, 2013, 24(18): 1716-1718.

[2] 李维勤,童智慧,吴丛业,等. 经皮穿刺负压冲洗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坏死组织感染.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2, 11(4): 359-361.

[3] 吴志丹,邵莹. 降钙素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中的应用.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13): 3181.

464000 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坏死性腹痛胰腺炎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特发性腹痛一例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及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