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创新人才的内涵及培养对策

2014-09-02高松岩段明洋宗银雪

科技视界 2014年22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对策内涵

高松岩 段明洋 宗银雪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人才的竞争成为当今时代竞争的主要力量。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创新人才,要了解创新人才的内涵和特征,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有助于全面理解创新人才成长所需的外部环境和影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营造崇尚创新的学术氛围以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新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创新人才;内涵;特征;培养对策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各级各类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准确把握创新人才的内涵与特征,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有助于全面理解创新人才成长所需的外部环境和影响。通过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进一步探索在教育过程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营造崇尚创新的学术氛围以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新实践机会,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1 创新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创新人才呢?创新人才就是能够进行创新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创新人才的作用在于推动时代的发展,而时代发展依靠的是创新劳动。不懂的创造,不能为时代发展做出创新贡献的人,就不能算真正的创新人才。

创新是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创新人才的最根本的品质是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具有缜密的创新思维和具有坚强的创新能力。①具体地说,创新人才应具有以下特质:首先,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其次,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智力健全人所具有的能力。再次,要具备创新思维。

2 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进入了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国家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列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八项重要举措中的第一项。国家的发展在人才,目前应该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培养就有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放在首位。

2.1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进入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大学生从生理、心理和智力的发展方面日趋成熟,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等都得到迅速的发展思维更具有独立性、逻辑性和批判性。这是大学生的感情也更加丰富,做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会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朝着自己确立的目标迈进,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体制改革和就业方式的转换,使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所以,学生只有培养自己有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相信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才能在众多大学生中脱颖而出,适应的新形势下,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2.2 高校功能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校大体经历了以教学为主——教学、科研两个中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三大功能的演变。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批高水平大学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源头,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高校将大有可为。

同时,随着高校功能的转变和发展,使我们认识到,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教育创新和创新机制、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等方面。因此,高校功能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的创新人才,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到更高的水平。

3 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对策

国家的发展靠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地,更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摇篮。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打破僵化刻板的体制,善于发现创新人才的苗子,不拘一格加以培养。②同时,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3.1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我国现行的高校课程设置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传授知识。我国的大学,把传授知识视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学的内容越来越多,教材越编越厚,教材重视知识积累,轻视知识运用。近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还是没有彻底突破固有的模式。高校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传授专业知识。大学中认为人才培养就是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培育各专门行业、职业和岗位的人才。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用创新的精神开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做到终身学习。只有这样,创新人才才能脱颖而出。

3.2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改进教学方法。第一,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主义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给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适当的留出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讨论,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第二,在课程设置上,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课程,培养学生自由的个性,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条件。勇于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大批勇于创新的人才。

3.3 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高校教师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是决定高校质量和水平的决定因素。高校教育创新的骨干是教师,教师被公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以创新为魂的创新教育系统中,教师对开启学生的创造力起主导作用。教师不具有创新素质,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内在休养和创新的素质,使其能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更新。

3.4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实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高校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不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科知识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实际,表现在人才培养上重理论、轻实践。近年来这一问题有所解决,但效果并不明显。大学若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可能永远只停留在形式上。“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坚信之人生,实践长才干。”③为此,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发挥所长,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创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福安,林淑华.创新人才培养方法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56-78.

[2]彭坤明.创新与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5-37.

[3]赵杰艺.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途径[J].教育探索,2009,14:175-176.

[4]韩丛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1:109-111.

注释:

①黄楠森.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人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0(1).

②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J].2007(9).

③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06,8:124.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对策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