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抚触方式延迟处理早产儿胎脂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9-02冯彦袁越峰陈慧娜

军事护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皮肤感染出血点皮下

冯彦,袁越峰,陈慧娜

(绍兴市妇幼保健院 特需科,浙江 绍兴 312000)

以抚触方式延迟处理早产儿胎脂的临床效果观察

冯彦,袁越峰,陈慧娜

(绍兴市妇幼保健院 特需科,浙江 绍兴 312000)

目的探讨以抚触方式延迟处理早产儿胎脂对新生儿体温、感染以及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的187例孕周在35~37周的早产儿,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抚触方式延迟去除胎脂,对照组出生后即去除胎脂,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体温变化、感染发生情况以及观察组新生儿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即刻、1 h、2 h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48 h内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新生儿进行抚触后无皮下出血点,出生后3 d内均未发生皮肤感染。结论以抚触方式延迟处理早产儿胎脂对于近足月早产儿减少低体温的发生及降低新生儿感染率有明显益处,而且实施过程方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早产儿;胎脂;体温;感染;抚触

新生儿出生后(特别是早产儿),皮肤表面有一层胎脂,是由皮脂腺分泌和脱落的表皮形成。过去认为,胎脂只能在出生前防止羊水浸渍胎儿皮肤及在分娩时有润滑的功能;现在已逐渐认识到,胎脂在出生后有防止早产儿体温散失及微生物入侵皮肤等方面的作用。擦洗胎脂也常使皮肤受伤,而易引起皮肤感染。特别是一些无产科并发症且近足月的早产儿,由于出生时生命体征较平稳,往往无需送到新生儿监护中心治疗,但却可能因为护理不当或者照顾不周导致此类早产儿发生低体温或感染。我科自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对近足月早产儿行延迟处理皮肤胎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早产儿。纳入标准:无产科并发症,经阴道分娩,Apgar评分≥7分,均未至新生儿监护中心观察治疗。共纳入早产儿187例,其中男97例、女90例,胎龄35~37周;出生时体质量2200~3100 g,其中2200~2500 g 101例,>2500 g 86例。采用抽签法将187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时体质量、Apgar评分、早接触早开奶时间等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在擦干全身及头部的羊水和血迹后,按常规用无菌柔软纱布醮强生婴儿油擦拭头部及全身胎脂进行油浴。观察组新生儿仅擦干全身及头部的羊水和血迹。两组新生儿均立即穿衣包裹,进行早接触、早吸吮30 min,2 h后送母婴同室病房(母婴同室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36~48 h,由经过培训具有抚触资格的护理人员应用抚触程序(新生儿抚触室室温保持在25~28℃)代替纱布擦拭进行油浴,去除多余的胎脂。腋下及腹股沟处有胎脂者,采用局部抚擦手法,同时观察新生儿胎脂附着处皮下出血情况。

1.3 观察指标 (1)体温:测量新生儿出生后即刻、1 h和2 h的肛温。(2)全身感染症状:观察新生儿出生后48 h内肺炎和败血症等的发生情况。(3)皮肤状况:包括有无出血点(出血点<5个计为无出血点,≥5个计为有出血点)、胎脂消退情况及有无皮肤感染。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肛温比较 从表1可见,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刻、1 h和2 h的体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新生儿的感染率比较 出生后48 h内,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3%(2/87)和12.0%(1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P<0.05)。其中观察组发生新生儿肺炎1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对照组发生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败血症4例。

表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体温比较℃)

2.3 观察组新生儿的皮肤状况 观察组新生儿进行抚触后无皮下出血点;出生后8 h躯干及皱褶处胎脂已逐渐消失,26例新生儿腋下、腹股沟处有少量胎脂;出生后3 d内均未发生皮肤感染。

3 讨论

新生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表皮角化层差,易散热,早产儿尤甚。寒冷时无寒战反应,而靠棕色脂肪化学产热,早产儿棕色脂肪少、产热能力差,寒冷时更易发生低体温[1]。同时新生儿角质层薄,皮肤柔嫩,皮肤pH值偏碱性,抗损伤与防感染的保护作用相对较差,易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2]。

本研究中,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即刻、1 h、2 h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随着时间变化,体温回升明显,说明延迟处理新生儿皮肤胎脂,可有效减少散热,使体温迅速回升,减少新生儿低体温的发生。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胎脂对皮肤具有保护作用,可阻止微生物通过皮肤侵入体内,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由于新生儿感染会造成永久性病理损害或死亡[3],因此通过延迟处理新生儿皮肤胎脂来预防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生儿胎脂于出生后8 h后已逐渐吸收,48 h后多数新生儿只有腋下、腹股沟剩余少量胎脂,以抚触代替纱布擦拭进行油浴能有效去除剩余的胎脂,达到清洁皮肤的目的,同时可以避免新生儿皮肤擦伤。此外,抚触不仅能使新生儿儿茶酚胺、肾上腺素、自清素等分泌平衡,加强免疫反应性,并调节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和应对环境压力的能力[4],减少感染的发生;而且还可以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通过物理作用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减少低体温的发生[5]。

综上所述,以抚触方式延迟处理早产儿胎脂对于近足月早产儿减少低体温的发生及降低新生儿感染率有明显益处,而且实施过程方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杨锡强,易箐文.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7-108.

[2] 宫道华,吴升华.小儿感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

[3] Rennie J M.罗伯顿新生儿学[M].4版.刘锦纷,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110-1111.

[4] 蔡红,孙虹.关于婴儿抚触的进一步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6(10):49-50.

[5] 郑雅琴.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涂抹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48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2A ):77-78.

(本文编辑:仇瑶琴)

2013-04-20

2013-09-28

冯彦,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产科护理工作

10.3969/j.issn.1008-9993.2014.04.026

R473.72

A

1008-9993(2014)04-0075-02

猜你喜欢

皮肤感染出血点皮下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预防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皮肤感染的效果
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及医护人员带菌情况的调查
改良换药方法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感染疗效观察
Mutually Beneficial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