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图书馆服务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14-09-01李茜,殷海兵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图书馆

李茜,殷海兵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本文以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为例,阐述了导读工作的思路以及图书馆人才培养的诸多优势,探讨了怎样在图书馆常规工作中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图书馆;导读;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79-0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今天,坚持创新对一个民族来说极其重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全球教育趋势的必然选择。能否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的创新素质教育主要包括课堂教育、图书馆教育和实践教育三方面。高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承担培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图书文献和电子数据信息中心,还是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及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特有的教育和信息服务两大职能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高校图书馆服务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导读是大学图书馆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形式

著名学者老舍先生说过“一个藏书多而用书少的图书馆,也不见得是一个好图书馆。我想,一个理想的图书馆是这样的,它会指导读者读什么或怎样读。”图书馆做好导读平台非常重要。从当前形势对馆员的要求来看,图书馆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馆员素质,增强馆员参与知识创新和服务知识创新的能力。复合型人才和学科馆员是必然的趋势。馆员有必要使自己成为知识咨询员、知识导航员。为了做好导读工作,馆员需要掌握收藏大量动态的学生需要阅读的信息资源。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合理构成,它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的信息系统以及因此而形成的整体功能。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横向综合知识组成。其中前两项内容可以通过学校常规的课程学习获得。而横向综合知识是指与所学专业相关或相近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拓宽学生对边缘学科知识的视野,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校课程体系设置的问题,横向综合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依靠学生的课外阅读。俞敏洪招聘员工的招聘条件之一是要求该应聘者大学期间阅读书籍数量达到200本。他建议大学生读书期间广泛阅读,培养足够开阔的眼界。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人们认为:在年轻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馆员在导读工作中应对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和阅读倾向进行合理的引导,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知识结构是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尺度和发挥人才创造作用的基础。导读工作应注意如下原则:①整体性原则,即专博相济,一专多通,广采百家为我所用。②层次性原则,即合理知识结构的建立,必须从低到高,在纵向联系中,划分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③比例性,即各种知识在顾全大局时,数量和质量之间合理配比。比例的原则应根据培养目标来定,成才方向不同知识结构的组成就不一样。④动态性原则,即所追求的知识结构决不应当处于僵化状态,而须是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结构。这是为适应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研究探索新的课题和领域、职业和工作变动等因素的需要,不然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也谈不上创新。

二、发挥大学图书馆人才培养的诸多优势,提高基于知识创新的知识信息保障能力

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代,有创造力才有竞争力。创新思维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思维过程,它善于广泛地吸收各种信息,在与外界各种事物的交换和反馈中,不断吸取新东西,整合自己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的多元性,也就是它的多维度,指主体思维善于从事物的多侧面、多环节、多因素、多层次来进行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前提,图书馆应重视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注重思维的广阔性和独立性,培养大学生的比较分析,逻辑推理和深刻分析的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研究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除此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创新能力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是一个逐步引导渐进的过程。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被动引导到自我完善的过程。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在人才培养服务方面具备的诸多优势,为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提供优质的资源保障。目前图书馆服务人才培养对策研究具体措施如下:增加经费投入,以保障文献购置量;加强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大量与知识创新有关的各种数据库;积极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便利的科研环境。实施整合教育,打造图书馆信息教育的平台。例如图书馆与学校各职能部门整合、图书馆馆员与学生信息互动教育的整合。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中,紧密地与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相结合。做到信息素养教育与毕业论文、学科竞赛、专业课学习以及图书馆的用户教育相结合,更好地发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三、图书馆常规工作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一,除了组织管理学生的读书社团,还可以多一些组织方式吸纳读书爱好者参与。许多大学生都有读书爱好,也有交流读书心得,切磋读书方法的愿望,只不过因为没有碰到合适的形式而放弃。图书馆应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平台,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方向,创造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健康阅读,尽可能地激发大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创造动机,建立良好的创造氛围。其二,图书馆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和跟踪大学生的流通借阅率,建立读者数据库,以便更好地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可以向兄弟院校学习好的方法;也可以针对某个学科联系创办书展、网页上提供更为成熟完善的学科导航服务等。其三,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主体,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的主要对象。大学生的参与程度对图书馆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勤工助学参与图书馆管理。目前已经有不少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图书馆实践,还可以将这扇门开得更大些,吸引更多的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在实践中参与管理图书馆。其四,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要求会越来越高。图书馆馆员在导读方面身份应该是双重的。既要在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挥服务职能,又要充当教师角色,在咨询和导读中发挥参谋和引导作用。采集分编工作应该更多地考虑师生利益,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流通岗位借还书、找书、上下架以便利读者为宗旨,开设更多个性化服务,为知识创新服务。其五,图书馆还可以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是读书节的传统活动,只是延续性不够。我们可以长期坚持下去,以培养学生饱满的读书热情,形成一种流动的、鲜活的图书馆文化氛围。同时应该倡导积极向上的主题给读者健康向上的阅读导向。图书馆一直举办各种讲座。聘请的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形式内容可以多样化。建议多举办国学经典这种弘扬伦理道德的主题讲座,这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树立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动机。

如何让大学图书馆更好地发挥职能,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不仅仅是馆员的使命,更多地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参考文献:

[1]姚道先.论大学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中的功能和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8).

[2]王宇.图书馆科研与实践创新的互动关系[J].图书情报工作,2013,(6).

[3]周杨姊.多主体参与: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

[4]靳东旺.“卓越计划”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图书馆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图书馆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