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及对策探析

2014-09-01刘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7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改进措施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压力下,更多的人出现了职业倦怠症,特别是教师行业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本文分析了造成青年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且探讨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青年外语教师;职业倦怠;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26-02

一、教师职业倦怠概述

职业倦怠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提出,是指个体在强烈的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惫以及耗竭的状态,其易发职业群主要是助人行业,例如护士、教师、律师等。教师是一种被公认为的工作压力较大,并且工作强度大的职业。并且教师职业的工作种类比较特殊,每天的工作内容基本大同小异,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工作压力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缓解,比较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特别是青年教师,更是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症的高发人群。年轻人工作需要激情,而教师职业不能刺激他们足够的工作激情,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对待工作不积极的现象。

二、青年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负面情绪严重。青年外语教师在出现职业倦怠感觉以后负面情绪的表现尤为严重,主要可以表现其情绪不稳定,精神不振,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积极性下降,怀疑自身工作能力,对职业生涯报以悲观态度。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同事、学校失去耐心,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不满,容忍度下降,抱怨日益增多,同事之间关系紧张。

2.生理情况下降。青年外语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症以后,主要表现为生理耗竭状态,例如经常出现疲惫、精神不振以及身体虚弱等。生理耗竭会影响对疾病的抵抗力,身体健康情况锐减,经常会出现感冒、头疼等。整体来说在出现职业倦怠症以后,生理情况急剧下降,整个个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青年外语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

1.社会因素。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人们对教师的印象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以及要求都比较高,这对青年外语教师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工作压力。现在外语学习模式的多样化以及知识的大爆炸,使得教师不得不保持强烈的紧张心态去赶超社会的发展,积极捍卫自己的专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外语教学涉及到的学科知识越来越广泛,以及各种教学新模式的提出,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以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以及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像情境法、任务驱动法、交际法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这就要求青年外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承担知识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交际合作者、课堂资源整合者以及教学效果评价者,要求教师转变传统中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保证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这些要求都是教师日益增加的职业压力,是造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2.组织因素。组织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漠视教师现象,教师知情权以及决策参与权方面实现程度比较低,导致教师对于学校组织的认同度比较低,进而在工作时就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甚至是对工作保持冷眼旁观的状态。另一方面,外语逐渐成为各个学校的教学重点,对于外语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但是教师在里面的地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人,教师是实现教学改革的主要单位,改革的源头应该是教师,从下而上,是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和改进,并且在取得成果时应该得到相应的表彰。但是,现在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却是改革从上而下,以一种传递商品的模式在运行。

3.个人因素。随着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外语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更是要在自己懂、会、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懂、会、行,青年外语教师要想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必须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习得理论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这在一方面成为教师不断前进的动力,同时也是一种职业压力,在推动教师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又有踌躇不前的顾虑。另外,教育的高要求对教师的个人心理素质要求也比较严格,必须要学会自我调节,在面对较大的职业压力下,能够自我缓解。但是很多青年外语教师都具有强烈的“好胜心”,过于追求完美的偏执,进而会制定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要求,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职业倦怠。有的教师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外语教学本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遇到挫折时不能及时进行调整,整个人萎靡不振,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形成职业倦怠症。

四、青年外语教师职业倦怠改进措施

1.正视教师职业。随着社会对外语教学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对于青年外语教师的期望以及定位也要合理化,不能对其造成职业压力。同时,青年教师也应该发挥年龄的优势,不断接受新知识,在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下,通过各种新技术的使用获得更多专业知识的学习,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待教学改革,青年外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勇于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工具来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探究、提高。同时,青年外语教师不能只满足与现状,要结合教学现状以及专业要求积极进行教学科研,善于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2.改进完善学校管理模式。学校应该尊重教师,重视教师职业需要以及心理需要,增强青年外语教师的归属感,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其职业满足感。同时,学校在进行教改的过程中要保证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青年外语教师相比较来说阅历还比较少,在面对工作压力时容易产生浮躁的心理,情绪不稳定,学校就有义务来帮助其更好地应对教改带来的压力和困惑,激发其工作热情度,增强其自信心。最后,学校应该就青年外语教师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改革,主要包括对其进行人文关怀,增强对外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力度,完善教学条件,最大程度降低青年外语教师的教学压力。在其面对挫折产生消极态度时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及鼓励,保证对职业生涯充满希望和动力。

3.个人素质的提升。青年外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在接受教师这份职业时,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社会的期望以及职业教学中遇到的挫折。因此,青年外语教师要对自身存在的不合理观念进行调节,培养乐观积极的职业态度,要肯定自己的职业能力。在繁重的工作负担、教学任务繁重以及社会期望高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亮点,寻找激发自身教学欲望的兴奋点,以此来刺激自己的工作热情和职业忠诚度。

五、结语

教师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职业,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影响青年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社会、学校应该增强对教师的关注程度,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降低青年外语教师的职业压力。同时,教师自身也要进行自我素质的提升,积极应对职业倦怠这一难题。

参考文献:

[1]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05).

[2]陈慧.民族地区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程晓堂.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调查研究[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重庆三峡学院第六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JG120625)。

作者简介:刘娜(1981-),女,四川彭州人,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改进措施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主变冷却器全停跳闸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
压片机加料器充填叶轮的改进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