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模式探讨

2014-09-01陈功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体育

陈功

【摘要】分析体育文化的内涵和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探讨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50-02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属于一种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现象,拥有较高的层次与品位,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学校文化质量以及促进学生树立体育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高职院校体育师资以及体育载体等的缺乏,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因此需要改善体育文化的建设方式,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

一、体育文化的概念

体育文化通常是指体育运动自身包含的、围绕着体育运动形成的所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也可以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要素。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为目标,以锻炼审议以及增强体质为主要途径,在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最终形成的具有精神以及物质文化的综合成果。按照不同的内容,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可分为内层、外层以及中层三个层次,内层是精神方面的体育文化,例如体育文化价值观以及情感意识等;外层主要是指院校内偏物质的体育文化,例如体育场馆以及体育器材等;中层主要是实施方面的体育文化,主要包括制度体育文化等。

二、建设体育文化的意义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通常是以学生为主,以促进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目标多元性是发展体育文化的基础。

(一)整合体育资源。高职院校的体育资源通常包括体育设备、体育场馆以及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还包括体育科研成果以及体育教师等软件设施。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较为注重硬件设施的开发,以传统的球类、田径以及体操等项目为主,体育设施配置不合理,直接影响了现代休闲体育运动的发展,如瑜伽、跆拳道等。现代休闲体育项目没有必要的设施支持,标准化的课程设置虽然考虑到了学生的需求,但是没有关注个体体育发展的需求。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但多数高职院校体育资源信息化整合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资源中的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需要在体育文化的建设中得到整合。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当代社会的发展已开始逐步地推动体育深入到日常生活中,体育能通过教育媒介成为一种增强体质的方式。以文化建设的方式来推动体育的发展,不仅仅能够增加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与种类,使体育锻炼产生能够给予身体系统的刺激,以此促进心理的调节与人格的完善,而且能够以精神健康来培养现代公民所需的公开、公平的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促进道德情操的塑造与现代公民精神的形成。

(三)促进发展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文化是软实力的关键要素,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都是文化存在的方式。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体育设施存在体育设施滞后、体育发展的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高职院校文化中的体育文化处于缺位状态。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应以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建筑以及体育器材等相关物质性的文化建设为基础,健全和完善体育管理体制与规范体育规章制度等相关的制度性文化建设为保证,充分地发掘体育文化的校园资源,提升学生参与构建体育文化的软实力,为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人才提供长期保障。

三、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必须以新课改为根本依据,从当前的教学实际出发,采取科学的建设措施。

(一)物质文化建设。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表层文化通常是指外显的物质文化,通常表现为体育运送的形式以及设施等较为直观的物质形态,例如校园内的体育器材、体育场馆等。物质文化建设可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市场模式。将市场机制引入体育文化建设中,以便广泛地筹集资金。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建设通常离不开经济基础。体育活动需要经费,宣传需要经费,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经济作为基础很难实现体育文化建设,因此只有将市场机制引入体育文化建设中,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联合,筹集活动资金,为体育文化建设打下基础。

第二,学校自身模式建设。如今,学校对于体育场馆以及体育设备等的维修都需要投入大量经费,这是学院建设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建设体育文化应当建立在学院自身建设的基础上。

(二)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体育意识文化建设属于深层的文化建设,也是内隐性的精神化。在建设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深层文化建设是最为重要的,体育行为的改变是量的改变,而体育意识的改变是质的升华。体育意识文化建设可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第一,舆论模式。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通过板报、网络以及电视等形式,宣传体育知识与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等,使学生理解参与体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完善学生的人格。

第二,引导模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健康为主,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全面地认识体育的功能,从认知以及感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使学生在体育中得到乐趣,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四、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建设策略:

(一)精准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专业技能人才,在教学中尤其应重视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高职学生应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职业能力,要能够胜任一线技术工作,因此,学校要在体育课中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锻炼出强健的体魄,那么,教学目标就要与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相匹配。

(二)对体育教材进行必要的改革。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主要依靠教师的口头传授和示范动作。而没有教材使学生很容易忘记教师所讲的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教材,如果有教材则是要修改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职业特点,增加插图,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体育运动。如果在市面上找不到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体育教材,高职学校应自行编制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要求将已有的教材进行适当修改,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三)进行职业模拟训练。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除有体育理论课程和体育训练外,还应适当组织职业模拟训练,让学生在准职业的环境下亲身体验职业工作流程,使学生认识到职业对身体各方面机能的要求,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各种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是贯彻健身计划、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高职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以新的理念与新的视角为主,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与综合素质,推动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琴芬,常进.论高校体育俱乐部与校园体育文化的辩证关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徐卫华.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对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0)

(责编黎原)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体育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