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教学中融入学生自护自救技能培训的思考

2014-09-01姚卓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体育课体育教师

姚卓

【摘要】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调查对象与数据,分析学生自护自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学会自护自救知识的重要意义,指出体育课中自护自救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教学安排。通过体育课教学中融入学生自护自救技能培训,学生对自护自救的认知度提高;学生运动损伤、校内意外损伤发生率下降;不仅给体育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再学习机会,而且开创了中国红十字会组织与学校长期深化合作的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师体育课自护自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47-03

当前,如何让大学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自护自救的知识和技能,保护好学生在校期间的自身安全,维护好校园的安全和稳定,成为摆在所有高校面前的一个难题。在体育课教学中融入学生自护自救技能培训,一定意义上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试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一、研究的对象与数据

据华商报报道,围绕自救话题,该报2011年对2624人进行调查,在105期《华商调查》公布数据统计显示:81%的被调查者自己或他人有过突遇危险的经历;90%的被调查者没有掌握足够的自救知识;90.5%的被调查者赞成通过课堂学习自救知识;56%的被调查者所掌握的自救知识主要来自媒体。同时调查还显示,81%的被调查者有过突遇危险的经历;41%的人明确表示不掌握自护自救的知识。

本课题组对来自全区296所中学,306名(男生119人,女生187人)目前在读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表1问题统计表

问题 男生 女生 比例(%)

1.遇到过自己或他人意外事故 88 96 60.1

2.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 0 1 0.3

3.学习过止血和包扎 1 2 0.9

4.接受过火灾、地震逃生演练 78 134 69.2

5.遇到意外事故首选120急救 119 187 100

6.遇到意外事故选择自救 0 1 0.3

7.知道体育老师懂得自护自救 7 4 0.35

8.愿意学习自护自救知识 116 185 98.3

9.愿意体育课安排自护自救内容 102 171 89.2

10.愿意单独选修自护自救课程 58 123 59.1

调查数据分析:当前60.1%在校学生遇到自己或他人意外伤害事故;仅1人次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3人学习过止血和包扎;69.2%的学生学习过火灾和地震的逃生演练,主要因为汶川地震后的教训。遇到意外事故100%的学生选择打120电话或送医院;但如果没有通信设备或远离医院,99%的学生不知道自护自救处理。知道体育老师懂得自护自救知识的学生仅占0.35%;愿意学习自护自救知识的学生达98.3%;结合运动学习自护自救知识的占89.2%,部分学生主要考虑在体育课程当中想多打一些球,不想被其他事耽误太多时间,但愿意单独选修这门课程。

在对上述学生进行自护自救的重要性调查中了解到:认为非常重要67%,重要21%,一般7%,不太重要4%,不重要1%;在对为什么一般、不太重要和不重要的原因时学生回答较多的是:不会遇到危险13%,遇到伤害时有医生和医院81%。其他原因占6%。

现代科学证明,影响人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教育、环境和遗传。但在掌握自护自救知识来源调查中,来自学校教师教的只占6%。学生自救知识的不足,至少暴露了学校教育的某些弊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学校是相对安全稳定的世外桃源,安全教育问题仅放在火灾、地震的逃生演练上,忽视了学生上体育课、体育比赛、课外活动、郊游等自护自救知识的培训,认为即便有些个别学生伤害问题,也有校医和医院负责解决。所以,在校大学生的自护自救教育工作往往被忽视,以至于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多数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没有把自护自救教育作为重点,缺少必须的、基本的自护自救知识传授与自护自救技能培训,致使许多学生的自护自救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足。因此,除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安全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开展自护自救教育,普及自护自救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护自救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其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

二、高校学生自护自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对自护自救认识不足。当前,高校学生自护自救意识淡薄,对自护自救手段和方法缺乏认知,基本常识欠缺。大多数高校把安全知识传授,主要放在火灾、地震的逃生常识讲座和演练,宣传的形式仅局限于校园板报和校园刊物上。对于在校学生运动方面、出门旅行、郊游方面、身体突发疾病等方面的自护和自救,可以说一片空白,对于学生本人也好或者学校也好,出现伤害问题、疾病问题和其他事故往往只知道求助医生和医院。一旦伤害事故发生,只会打110、120急救电话。第一时间的最佳抢救处理在等待医生和运输途中被耽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短短几分钟内错失了救护良机而消逝。其次,一般的伤害事故处置不当,往往会造成二次伤害,给自己或他人、家庭或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遗憾。

在自护自救方面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部分高校仍处于旧的体制之中,缺失自护自救知识教育的理念,认识不到安全教育的功能,认为其可有可无;二是没有自护自救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学生缺乏深入性、系统性、普及性的教育;三是教育手段陈旧、落后,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四是教育内容枯燥、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和针对性,影响教育效果。

(二)学校承担培训学生自护自救知识的主角不清。由谁来承担自护自救知识的教学和培训,这是所有高校都面临到的突出问题。学校专门请外校的医生和专家来学校讲授,一是费用高,二是课时不好安排,不能所有学生都能学到;学校专门聘用专家或医生,学校又没有这个编制和岗位。医生也好、消防员也好,都不能系统地、完整地讲授自护自救知识,特别是一些常规性的,实用性的自护自救知识不是一堂讲座所能讲授完的,自护自救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需要一定的课时量和练习才能完成。

在现有的学校中除校医外,懂得一些损伤防治和急救处理的就是体育老师,专职的体育教师在大学学习期间,都学过运动医学、运动损伤防治,包括急救常识和急救处理。一般的常规自护自救的培训都能胜任。但长期以来学校忽略了体育教师的能力,优秀的自护自救培训师资长期被浪费和闲置,体育教师的附加值长期被埋没,体育运动知识里的自护自救内容长期被废弃,可以教的没教,必须学的没学,造成学生对自护自救这一部分知识的出现缺失。

(三)学校没有相应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学校自护自救知识教授的空白,与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师、没有相应的课程安排有很大关系。在我国,学生自护自救技能培训没有被列入体育课或其他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学校也没有相应的课时要求或学分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只能按照大纲内容教授运动项目技术内容。如果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针对运动项目特点和经常会出现的伤害,附加教授一些有关的防护和自救,那可以说一举两得,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印象往往会非常深刻。这种情景教学,学生更容易掌握自护自救的技能。

三、学生学会自护自救知识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保护国家人才资源。加强高校自护自救知识教育,对于维护大学生在校园自身安全,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大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学生的自护自救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警觉性,防患于未然。同时,在同学中遇到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候,能及时处理,相互帮助,减少伤害。自己的一份能力和一份责任心,换回来的也许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二)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需要。加强在校生的自护自救知识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意外伤害事故应变的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自护自救常识,不仅可以降低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社会、为他人的安全,伸出援助之手,为社会献一份爱心,给他人的安全给予帮助和支援,学有所用,还能助人为乐。

(三)弥补过去安全教育的不足。加强高校自护自救知识教育,能够弥补中小学以及过去高等教育中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意外伤害事故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自护自救知识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护自救意识和综合素质,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社会经济高速增长,提供合格的高级人才,为学校和家庭平安稳定,人们的出行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四)提高高级人才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社会各领域的不断进步,高校毕业生的增多,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走出高校的毕业生们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对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他们独自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和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的时侯,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运用什么手段和途径来保护自己。特别是当没有了现代通信设备和其他人的帮助下,意外伤害事故,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自己的无知,将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浪费。综合素质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扎扎实实地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四、体育课中自护自救的内容

近年来,在学校体育中伤害事故频繁发生,一些学校为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取消了如铁饼、标枪、跳马、跳箱、双杠等危险系数较大的体育项目,甚至取消了长跑比赛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近年来不断地呈现下降趋势,低血糖、贫血、肥胖等等病症,在学生当中不断增加,运动意外导致的后果,令学校提心吊胆,来自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加大,为避免责任和麻烦取消了大部分的运动项目,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分析和研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制定出科学、严谨的防范措施,是学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在高校体育中,主要以球类、操类和舞蹈、武术和拳击、水上、冰上、户外运动项目为主。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擦伤、扭伤、挫伤、骨折、脱臼,脑震荡、昏迷、休克、出血、溺水。常见身体损伤的组织多发生在肌肉、肌腱、韧带、软骨、骨组织。常见损伤的部位多集中在四肢、关节、腰等。此外,户外运动中常遇到的动物咬伤、烧伤、过敏、中毒、中暑、雷击、触电、交通意外等突发事故和伤害。

针对体育课中,常见的损伤、意外以及学生自身的疾病、遗传病、身体缺陷、先天不足、女生的生理自然反应等情况,体育教师在教授各项技术的同时,把各个项目极易遇到的损伤和突发状况的急救处理予以同步教授,基本上就能解决自护自救中大部分主要内容。每名体育教师在他们的专项选修课中,可融入自护自救教学,这样做的好处表现为:一是有针对性、警示性、预告性,让学生在运动中提高保护和防范意识,对可能发生的伤害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在思想和行动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避免错误的判断和选择,起到快速恢复和治疗的效果。二是把大量的自护自救知识予以拆分开教学,把自护自救的教学内容分散到个体育项目中,把自护自救课时安排和课时量分到各项目当中,减掉专职教师授课,降低与其他课时冲突,给高校的大量必修课和公选课让出主要的时间和课时,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体育课自护自救内容的教学安排

自护自救知识内容多、范围广,几个课时不能讲完和讲透主要内容,很多内容不能光口授,必须要示范与练习相结合,只有亲手操作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技术手法和要领,因此在教学安排上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学分与考查相结合,精讲与多练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

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主要是体育教师在教授体育项目的各单项时候,安排1~2个课时,专门讲授该项目最容易引起损伤的原因以及预防保护和急救的处理方法,把该项目自护自救的内容纳入理论课的讲授和考试当中。选修主要是针对有兴趣想更多了解自护自救知识的,或者针对有意要加入红十字会志愿者行列的那部分学生所专门开设的选修课程(见表2)。体育课中针对各运动项目容易受伤部位的保护和受伤后的自救是精讲,选修课针对心肺复苏、包扎等采取边教边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授课方法进行教学,并提供绷带、三角巾等教具和人体模型给学生反复实践和练习。

表2必修和选修课程安排一览表

六、结论

(一)通过学习,学生对自护自救的认知度提高。课题组通过对本院2010和2012级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跆拳道体育选修课和自护自救公共选修课,共计4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学习过自护自救和未学习过自护自救的学生各占50%。统计结果显示,学习过自护自救的学生,对自护自救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的认知比未学习过的学生要高,学生对自护自救知识模糊的认识转变为清晰,对自护自救的自信心明显增强。

(二)通过学习,学生运动损伤,校内意外损伤发生率下降。课题组两年持续对2010~2011学年和2011~2012学年院医务室跟踪调查,每个月对学生运动损伤和校内意外损伤进行登记统计,有比赛的月份如9月和5月,运动损伤发生率比较高。2010~2011学年没有安排自护自救课程学习,2011~2012学年各运动项目都安排有自护自救课程和选修课程。对比两年学生受伤人数,环比都出现下降趋势。统计结果显示,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自护自救意识明显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救护能力得到提升,到院医务室处理受伤的学生对比呈下降趋势,教学效果反馈良好。

(三)通过教学,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再学习机会。体育老师在大学学习的自护自救知识,原本只是针对体育课、运动队训练和比赛中学生突发性出现运动损伤和意外时能及时处置的运动医学常识,在平常的授课和训练当中,很少向学生教授,作为知识储备,应急时自己使用,以备不时之需。现在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一部分,系统地、完整地教授学生,需要体育教师积极进修,整理和补充自护自救的知识,同时需要准备一定的教辅材料,需要多次操作和演练。通过一年的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的自护自救能力得到提高,处理学生运动伤害事故更加果断和自信,同时提升了体育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潜力得以发挥,丰富了知识面,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传递了救死扶伤精神的正能量。

(四)开创了中国红十字会组织与学校长期深化合作的模式。以往红十字会到学校培训自护自救知识,往往是时间短暂,培训学生的人数有限,而且在培训的内容上,多为演示心肺复苏术或止血包扎,学生只是在旁观看,没能安排学生对人体模型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如此培训的效果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最后只能流于一种形式,就当是学校和红十字会各完成上级布置的一个工作任务,学生也只是做一次观众,看了一个热闹,什么也没有学到。

而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把自护自救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后,课时量得到一定保障,教师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手把手示范和讲解,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对人体模型进行操作,对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的技能,能准确把握,并且印象深刻,在实际运用中能达到救死扶伤的效果。学院通过学生有效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断高涨,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进来,红十字会组织也乐意配合学院的教学,愿意主动调集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和专家教师,协助学院的教学工作,深入开展不同形式的自护自救知识普及和教育,通过以点带面,提高了学生自护自救的意识和技能,不少学生主动提出要求加入到红十字会志愿者行列,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校与红十字会组织的这种横向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自护自救的技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学校的安全和稳定,达到了维安维稳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鼓励和激发了学生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学会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参考文献】

[1]第105期生活调查结果:学校设自救课很有必要[EB/OL].(2006-5-15)[2013-12-20]. http://www.hsw.cn/news/2006-05/15/content_5420253.htm

【基金项目】2011 年度广西教育系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立项研究课题

(责编何田田)

(二)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需要。加强在校生的自护自救知识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意外伤害事故应变的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自护自救常识,不仅可以降低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社会、为他人的安全,伸出援助之手,为社会献一份爱心,给他人的安全给予帮助和支援,学有所用,还能助人为乐。

(三)弥补过去安全教育的不足。加强高校自护自救知识教育,能够弥补中小学以及过去高等教育中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意外伤害事故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自护自救知识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护自救意识和综合素质,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社会经济高速增长,提供合格的高级人才,为学校和家庭平安稳定,人们的出行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四)提高高级人才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社会各领域的不断进步,高校毕业生的增多,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走出高校的毕业生们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对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他们独自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和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的时侯,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运用什么手段和途径来保护自己。特别是当没有了现代通信设备和其他人的帮助下,意外伤害事故,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自己的无知,将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浪费。综合素质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扎扎实实地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四、体育课中自护自救的内容

近年来,在学校体育中伤害事故频繁发生,一些学校为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取消了如铁饼、标枪、跳马、跳箱、双杠等危险系数较大的体育项目,甚至取消了长跑比赛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近年来不断地呈现下降趋势,低血糖、贫血、肥胖等等病症,在学生当中不断增加,运动意外导致的后果,令学校提心吊胆,来自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加大,为避免责任和麻烦取消了大部分的运动项目,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分析和研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制定出科学、严谨的防范措施,是学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在高校体育中,主要以球类、操类和舞蹈、武术和拳击、水上、冰上、户外运动项目为主。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擦伤、扭伤、挫伤、骨折、脱臼,脑震荡、昏迷、休克、出血、溺水。常见身体损伤的组织多发生在肌肉、肌腱、韧带、软骨、骨组织。常见损伤的部位多集中在四肢、关节、腰等。此外,户外运动中常遇到的动物咬伤、烧伤、过敏、中毒、中暑、雷击、触电、交通意外等突发事故和伤害。

针对体育课中,常见的损伤、意外以及学生自身的疾病、遗传病、身体缺陷、先天不足、女生的生理自然反应等情况,体育教师在教授各项技术的同时,把各个项目极易遇到的损伤和突发状况的急救处理予以同步教授,基本上就能解决自护自救中大部分主要内容。每名体育教师在他们的专项选修课中,可融入自护自救教学,这样做的好处表现为:一是有针对性、警示性、预告性,让学生在运动中提高保护和防范意识,对可能发生的伤害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在思想和行动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避免错误的判断和选择,起到快速恢复和治疗的效果。二是把大量的自护自救知识予以拆分开教学,把自护自救的教学内容分散到个体育项目中,把自护自救课时安排和课时量分到各项目当中,减掉专职教师授课,降低与其他课时冲突,给高校的大量必修课和公选课让出主要的时间和课时,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体育课自护自救内容的教学安排

自护自救知识内容多、范围广,几个课时不能讲完和讲透主要内容,很多内容不能光口授,必须要示范与练习相结合,只有亲手操作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技术手法和要领,因此在教学安排上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学分与考查相结合,精讲与多练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

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主要是体育教师在教授体育项目的各单项时候,安排1~2个课时,专门讲授该项目最容易引起损伤的原因以及预防保护和急救的处理方法,把该项目自护自救的内容纳入理论课的讲授和考试当中。选修主要是针对有兴趣想更多了解自护自救知识的,或者针对有意要加入红十字会志愿者行列的那部分学生所专门开设的选修课程(见表2)。体育课中针对各运动项目容易受伤部位的保护和受伤后的自救是精讲,选修课针对心肺复苏、包扎等采取边教边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授课方法进行教学,并提供绷带、三角巾等教具和人体模型给学生反复实践和练习。

表2必修和选修课程安排一览表

六、结论

(一)通过学习,学生对自护自救的认知度提高。课题组通过对本院2010和2012级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跆拳道体育选修课和自护自救公共选修课,共计4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学习过自护自救和未学习过自护自救的学生各占50%。统计结果显示,学习过自护自救的学生,对自护自救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的认知比未学习过的学生要高,学生对自护自救知识模糊的认识转变为清晰,对自护自救的自信心明显增强。

(二)通过学习,学生运动损伤,校内意外损伤发生率下降。课题组两年持续对2010~2011学年和2011~2012学年院医务室跟踪调查,每个月对学生运动损伤和校内意外损伤进行登记统计,有比赛的月份如9月和5月,运动损伤发生率比较高。2010~2011学年没有安排自护自救课程学习,2011~2012学年各运动项目都安排有自护自救课程和选修课程。对比两年学生受伤人数,环比都出现下降趋势。统计结果显示,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自护自救意识明显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救护能力得到提升,到院医务室处理受伤的学生对比呈下降趋势,教学效果反馈良好。

(三)通过教学,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再学习机会。体育老师在大学学习的自护自救知识,原本只是针对体育课、运动队训练和比赛中学生突发性出现运动损伤和意外时能及时处置的运动医学常识,在平常的授课和训练当中,很少向学生教授,作为知识储备,应急时自己使用,以备不时之需。现在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一部分,系统地、完整地教授学生,需要体育教师积极进修,整理和补充自护自救的知识,同时需要准备一定的教辅材料,需要多次操作和演练。通过一年的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的自护自救能力得到提高,处理学生运动伤害事故更加果断和自信,同时提升了体育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潜力得以发挥,丰富了知识面,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传递了救死扶伤精神的正能量。

(四)开创了中国红十字会组织与学校长期深化合作的模式。以往红十字会到学校培训自护自救知识,往往是时间短暂,培训学生的人数有限,而且在培训的内容上,多为演示心肺复苏术或止血包扎,学生只是在旁观看,没能安排学生对人体模型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如此培训的效果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最后只能流于一种形式,就当是学校和红十字会各完成上级布置的一个工作任务,学生也只是做一次观众,看了一个热闹,什么也没有学到。

而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把自护自救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后,课时量得到一定保障,教师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手把手示范和讲解,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对人体模型进行操作,对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的技能,能准确把握,并且印象深刻,在实际运用中能达到救死扶伤的效果。学院通过学生有效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断高涨,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进来,红十字会组织也乐意配合学院的教学,愿意主动调集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和专家教师,协助学院的教学工作,深入开展不同形式的自护自救知识普及和教育,通过以点带面,提高了学生自护自救的意识和技能,不少学生主动提出要求加入到红十字会志愿者行列,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校与红十字会组织的这种横向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自护自救的技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学校的安全和稳定,达到了维安维稳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鼓励和激发了学生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学会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参考文献】

[1]第105期生活调查结果:学校设自救课很有必要[EB/OL].(2006-5-15)[2013-12-20]. http://www.hsw.cn/news/2006-05/15/content_5420253.htm

【基金项目】2011 年度广西教育系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立项研究课题

(责编何田田)

(二)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需要。加强在校生的自护自救知识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意外伤害事故应变的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自护自救常识,不仅可以降低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社会、为他人的安全,伸出援助之手,为社会献一份爱心,给他人的安全给予帮助和支援,学有所用,还能助人为乐。

(三)弥补过去安全教育的不足。加强高校自护自救知识教育,能够弥补中小学以及过去高等教育中安全知识和自护自救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意外伤害事故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自护自救知识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护自救意识和综合素质,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社会经济高速增长,提供合格的高级人才,为学校和家庭平安稳定,人们的出行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四)提高高级人才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社会各领域的不断进步,高校毕业生的增多,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走出高校的毕业生们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对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他们独自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和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的时侯,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运用什么手段和途径来保护自己。特别是当没有了现代通信设备和其他人的帮助下,意外伤害事故,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自己的无知,将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浪费。综合素质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扎扎实实地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四、体育课中自护自救的内容

近年来,在学校体育中伤害事故频繁发生,一些学校为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取消了如铁饼、标枪、跳马、跳箱、双杠等危险系数较大的体育项目,甚至取消了长跑比赛和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近年来不断地呈现下降趋势,低血糖、贫血、肥胖等等病症,在学生当中不断增加,运动意外导致的后果,令学校提心吊胆,来自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加大,为避免责任和麻烦取消了大部分的运动项目,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分析和研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制定出科学、严谨的防范措施,是学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在高校体育中,主要以球类、操类和舞蹈、武术和拳击、水上、冰上、户外运动项目为主。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擦伤、扭伤、挫伤、骨折、脱臼,脑震荡、昏迷、休克、出血、溺水。常见身体损伤的组织多发生在肌肉、肌腱、韧带、软骨、骨组织。常见损伤的部位多集中在四肢、关节、腰等。此外,户外运动中常遇到的动物咬伤、烧伤、过敏、中毒、中暑、雷击、触电、交通意外等突发事故和伤害。

针对体育课中,常见的损伤、意外以及学生自身的疾病、遗传病、身体缺陷、先天不足、女生的生理自然反应等情况,体育教师在教授各项技术的同时,把各个项目极易遇到的损伤和突发状况的急救处理予以同步教授,基本上就能解决自护自救中大部分主要内容。每名体育教师在他们的专项选修课中,可融入自护自救教学,这样做的好处表现为:一是有针对性、警示性、预告性,让学生在运动中提高保护和防范意识,对可能发生的伤害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在思想和行动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避免错误的判断和选择,起到快速恢复和治疗的效果。二是把大量的自护自救知识予以拆分开教学,把自护自救的教学内容分散到个体育项目中,把自护自救课时安排和课时量分到各项目当中,减掉专职教师授课,降低与其他课时冲突,给高校的大量必修课和公选课让出主要的时间和课时,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体育课自护自救内容的教学安排

自护自救知识内容多、范围广,几个课时不能讲完和讲透主要内容,很多内容不能光口授,必须要示范与练习相结合,只有亲手操作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技术手法和要领,因此在教学安排上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学分与考查相结合,精讲与多练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

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主要是体育教师在教授体育项目的各单项时候,安排1~2个课时,专门讲授该项目最容易引起损伤的原因以及预防保护和急救的处理方法,把该项目自护自救的内容纳入理论课的讲授和考试当中。选修主要是针对有兴趣想更多了解自护自救知识的,或者针对有意要加入红十字会志愿者行列的那部分学生所专门开设的选修课程(见表2)。体育课中针对各运动项目容易受伤部位的保护和受伤后的自救是精讲,选修课针对心肺复苏、包扎等采取边教边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授课方法进行教学,并提供绷带、三角巾等教具和人体模型给学生反复实践和练习。

表2必修和选修课程安排一览表

六、结论

(一)通过学习,学生对自护自救的认知度提高。课题组通过对本院2010和2012级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跆拳道体育选修课和自护自救公共选修课,共计4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学习过自护自救和未学习过自护自救的学生各占50%。统计结果显示,学习过自护自救的学生,对自护自救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的认知比未学习过的学生要高,学生对自护自救知识模糊的认识转变为清晰,对自护自救的自信心明显增强。

(二)通过学习,学生运动损伤,校内意外损伤发生率下降。课题组两年持续对2010~2011学年和2011~2012学年院医务室跟踪调查,每个月对学生运动损伤和校内意外损伤进行登记统计,有比赛的月份如9月和5月,运动损伤发生率比较高。2010~2011学年没有安排自护自救课程学习,2011~2012学年各运动项目都安排有自护自救课程和选修课程。对比两年学生受伤人数,环比都出现下降趋势。统计结果显示,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自护自救意识明显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救护能力得到提升,到院医务室处理受伤的学生对比呈下降趋势,教学效果反馈良好。

(三)通过教学,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再学习机会。体育老师在大学学习的自护自救知识,原本只是针对体育课、运动队训练和比赛中学生突发性出现运动损伤和意外时能及时处置的运动医学常识,在平常的授课和训练当中,很少向学生教授,作为知识储备,应急时自己使用,以备不时之需。现在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一部分,系统地、完整地教授学生,需要体育教师积极进修,整理和补充自护自救的知识,同时需要准备一定的教辅材料,需要多次操作和演练。通过一年的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的自护自救能力得到提高,处理学生运动伤害事故更加果断和自信,同时提升了体育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潜力得以发挥,丰富了知识面,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传递了救死扶伤精神的正能量。

(四)开创了中国红十字会组织与学校长期深化合作的模式。以往红十字会到学校培训自护自救知识,往往是时间短暂,培训学生的人数有限,而且在培训的内容上,多为演示心肺复苏术或止血包扎,学生只是在旁观看,没能安排学生对人体模型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如此培训的效果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最后只能流于一种形式,就当是学校和红十字会各完成上级布置的一个工作任务,学生也只是做一次观众,看了一个热闹,什么也没有学到。

而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把自护自救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后,课时量得到一定保障,教师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手把手示范和讲解,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对人体模型进行操作,对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的技能,能准确把握,并且印象深刻,在实际运用中能达到救死扶伤的效果。学院通过学生有效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断高涨,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进来,红十字会组织也乐意配合学院的教学,愿意主动调集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和专家教师,协助学院的教学工作,深入开展不同形式的自护自救知识普及和教育,通过以点带面,提高了学生自护自救的意识和技能,不少学生主动提出要求加入到红十字会志愿者行列,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学校与红十字会组织的这种横向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自护自救的技能,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学校的安全和稳定,达到了维安维稳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鼓励和激发了学生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学会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参考文献】

[1]第105期生活调查结果:学校设自救课很有必要[EB/OL].(2006-5-15)[2013-12-20]. http://www.hsw.cn/news/2006-05/15/content_5420253.htm

【基金项目】2011 年度广西教育系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立项研究课题

(责编何田田)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体育课体育教师
从陕西省司法案件数据看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关键点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体育课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亮相台反思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剖析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