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探析

2014-09-01马丽群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商务模块化

马丽群

【摘要】分析英语专业发展瓶颈的成因,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17-02

根据《2013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本科英语专业已连续4年被列入红牌专业,高职商务英语被列为黄牌专业,专业发展遭遇瓶颈。由于受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薪酬待遇低、职业发展前景较差等因素的影响,英语类生源近年来呈萎缩的趋势。进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突破发展瓶颈的方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已成为高校英语专业管理人员和英语专业教师研究的首要任务。基于此,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英语专业发展瓶颈的成因

(一)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呈多元化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广西为例,根据广西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广西将重点培养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紧缺人才,特别是培养一批熟悉东盟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国际交流与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以及外语、东盟国家政策研究、涉外法律、国际金融、商贸、保税物流等国际区域合作的跨界型紧缺人才。

(二)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社会缺乏的是既懂外语,又懂技术、管理、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和营销的跨界型外语人才,缺乏的是既懂外语,又懂外国法律、国际通用规则、国际贸易知识的外向型谈判人才和翻译人才。而部分高校培养的人才知识面不够宽,综合实践能力弱。有些只是在原有语言课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如外贸函电等英语课程,课程体系不科学,实践体系不完善,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除英语外的职业技能,不具备跨界人才的素质。

(三)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笔者对广西4所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2012、2013届184名毕业生初次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就业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就业岗位分散,就业对口率低。毕业生共从事20多种工作,分布在文员、商务、服务业、销售、英语教师翻译等几大块岗位群,对口率仅为18%。二是岗位技术含量低,薪酬待遇低。19%的毕业生从事酒店服务员、话务员、前台接待等工作,平均薪酬较低,如文员实习期工资仅为1578元/月。三是就业稳定性差,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由于对口率低,岗位起点低及薪酬起点低,毕业生频繁跳槽,就业稳定性差,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

二、模块化教学设置及其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模块教学是围绕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习方法上强调知行一致,这种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商务英语专业的模块化教学设置可以将商务和英语两个跨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综合实训课及校外实习基地的紧密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鲜明“双素质”的跨界型人才,在就业上具有如下优势:一是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既可以以英语为谋生的手段,又可以从事商务类职业。二是因具备英语语言优势,提高了从事商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三是培养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和准备,择业不容易产生迷茫感。四是就业专业对口率高,且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职业良性的发展。

三、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在“以商务为核心,以英语为工具,以实践为主线”的专业定位原则指导下,从2008年起开始对商务英语专业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

(一)科学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紧贴职业岗位要求,将课程体系设计为语言课程、商务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三大模块。各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交叉循环,使本专业的核心知识与技能经过不断在更高层面上的重复而得到强化。三大模块还表现出明显的进阶式特征,即一年级侧重语言,二年级侧重商务,三年级侧重综合实践。

1.语言课程模块。围绕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本模块开设了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外贸函电、商务英语洽谈等语言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以商务英语为桥梁课程,与商务模块的其他课程知识互相交织、衔接。

2.商务课程模块。本模块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报关与报检实务、电子商务、商务单证、国际货运代理、消费者心理学等商务专业课程,突出了商务知识和商务操作技能的适量和实用性。采用“案例分析+实践项目”的教学模式,加大了商务操作技能的分量,本模块以商务英语洽谈和外贸函电为桥梁,与英语模块课程接轨。

3.综合实训课程模块。本模块开设国际货运代理实训、国际贸易模拟实务、外贸函电模拟实训、商务单证、报关与报检实务、电子商务等实训课程,强化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具体的商务任务的技能。该模块课程将全英文的教学内容和商务的实训项目相结合,将英语能力和商务技能充分结合。

(二)合理设计项目教学模块。对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洽谈、商务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单证、国际货运代理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模块化、项目化改革,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按工作所需将课程分为若干任务模块,所有任务模块都围绕着一个项目学习目标,和相关的知识形成联系,由此来构成统一的教学集中模块,通过科学地组建课程内容模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都能够扎实地掌握相对应的技能,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操作能力,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以商务英语函电为例,该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对商务函电的应用能力。根据模块化教学的性质和该课程的特点,将商务英语函电设计为贸易磋商、订单及合同签订、履行合同、售后服务四个模块;再设置四个模块相应的项目实践任务,如贸易磋商又分为开发客户、询盘、报盘、还盘、接受等子项目。并制定模块、子项目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最后配合实践指导书,制定与之配套的专项技能目标。

(三)建立完善的实践体系,为能力模块及项目目标的完成搭建平台。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体系由三大平台构成,即课内实践平台、校内实训中心实践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平台。三个部分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效用,同时各平台之间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又相辅相成,使学生的主要技能能够在循环中得到强化和提升。

1.课内实践平台。课内实践平台主要体现在所有课程的实践部分。对语言课程模块进行以交际教学法为代表的教法改革,强调课堂的互动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商务课程模块主要通过将基本的商务知识和技能分解为项目在课堂内进行实践活动。

2.校内实训中心实践平台。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中心由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及办公自动化实训室构成。将学生每六个人组成一家公司,在全真的商务与办公环境中,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广大学生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了解到现行价格、供求关系等市场行情,从而形成资源共享、产学互动的大课堂。

3.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平台。商务英语专业在区内外的十余家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了长期性的专业实习基地,其功能是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寻求就业前景,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商务技能和职业意识。

(四)建设跨界型师资队伍。一是行业专家请进来,商科类核心课程由合作企业业务骨干兼职担当,保证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无缝对接。二是专业英语教师走出去,出国培养、进修商科课程或者下企业锻炼等方式,使语言类教师具备跨界知识和视野。三是引进行业专家,把有多年行业经验,在外贸、国际商务领域中的区域性领军人物,引进教师队伍,带动跨界型教师的培养。

四、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效果

将未进行模块化教学设置改革的2012、2013届应用英语专业(184人)毕业生和进行模块化教学设置改革的商务英语专业(224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的数据进行对比可知,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专业核心领域商务和文员两大部分,从事商务(61.70%)和英语翻译(6.30%)两者相加,专业对口率为68.0%。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则较均匀地分布在商务、英语教师和翻译、文员、服务员四大部分。从事英语专业的对口工作英语教师和翻译的毕业生为17.9%,也就是说对口率仅为17.9%。而且,商务英语毕业生平均岗位工资都相应的比应用英语高,差距从150元到600元不等。

经过模块化教学设置改革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有如下优势:一是专业对口率高。商务英语专业就业专业对口率为68.0%,比应用英语专业的17.9%超出50%。由于就业对口率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也较高。工作满意度也高,八成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学习与工作岗位相符。二是就业岗位相对集中,岗位技术含量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相对集中在培养的目标岗位群之内,如从事商务的毕业生,集中在与外贸、业务员、国际货运代理相关的岗位。由于是跨界人才,毕业生有英语特长,又掌握商务操作技能,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从事外向型工作相对于国际贸易专业而言有外语优势,相对于纯外语类专业而言,有商科优势。三是薪酬起点较高,职业呈可持续发展态势。模块化改革后学生实习期间平均工资比纯语言专业的学生高320多元,不同类别岗位的工资相对应都高一些。专业对口,学生跳槽的频率相对小,即便是跳槽,也会应聘不同公司相同的岗位,这种岗位的延续性利于工作经验的积累、行业人脉的形成,为将来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英语类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跨界型英语类人才的培养成为大势所趋。对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突破发展瓶颈的方法,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文明.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2]肖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递阶式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327)

(责编卢雯)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商务模块化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商务休闲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