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管理中心理契约的构建

2014-09-01陆晓明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契约高校学生心理

陆晓明

【摘要】分析心灵契约的内涵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契约的重要影响,提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中心理契约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心理契约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02-02

从制度规范角度转为从心理规范角度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即以心理契约为切入点,重视学校和学生的心理契约管理,对形成良好的学校管理氛围有重要意义,是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趋势。

一、心理契约的内涵

心理契约是组织中每一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刻,都存在的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从学校管理方面看,心理契约研究的是以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为目标的,如何提高学校与学生之间期望契合度和满意度,如何维持学校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在学校建设中,心理契约具有核心作用的地位,心理契约的失衡甚至破裂,将直接导致学生对学校的信任丧失,严重下降的管理质量最终影响到学校的管理运行。因此,心理契约应既包括学生个人期望与学校期望、承诺的相关契合度,也包括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投入期望至回报现实的经历后,在情感上与学校形成的契合度。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心理契约的重要影响

当前的高校学生主要为“90后”学生,他们更加追求独立和个性的表达,对内心的需要更加关注,对自己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以制度规范为主的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过分强调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以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造成了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的被动和滞后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只有执行而没有沟通反馈的单向管理方式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如何了解并满足学生的期望和需求,提高学生对于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是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学生成长成才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当前教育教学形势的新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代替以硬性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管理现实,成为一种迫切必要。

学生与学校的心理契约是两者在学生管理中的和谐心理纽带,为使学生对学校产生较高的安全感、满意度和认同感,就需要以良好的心理契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校管理双方的积极、相互的交流和影响。简单来说,引入心理契约对学校的管理作用归纳如下:

(一)积极关注学生的期望。有效地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既需要高校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又需要从人性关怀角度了解学生对学校学生管理的期望、意见和建议。以心理契约建构作为学校管理的新的思路和新途径,与硬性制度互为补充,既可以满足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合理期望,又可以有效地将学生自身发展与学校管理目标有机融合,满足维护学生个体内在需求和期望的人本关怀和学校发展需要。

(二)促进学校与学生间管理的相互信任和良性互动。高校实施管理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学生对管理的满意度不高,甚至对学校产生对立情绪。而心理契约强调高校管理双方在平等、信任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措施,使学生建立一种心理上的合理期待,通过增加个人期望和学校期望的互动,提高个人的期望与学校期望的契合度,以满足学生的合理心理需求,建立相互的信任和心理沟通的桥梁,增加对学校的满意度,减少挫折和对立心理,增强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度,从而在心理和行为方面自觉遵守学校的管理要求。

(三)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主动性。心理契约是以学生为主观个体的、对学生与学校相互关系中期望与现实的契合度的认知,是学生对学校管理的主动承诺、尊重信任、心理需求满足的心理综合体现。及时适当给予学生期望并有效地满足其需求,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实行学校管理的必要性,增强自我管理积极性,在学习和管理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满足管理要求,增强个体发展的自我信心和期望,激励其积极行为的产生,使学生从被动管理变成主动管理。

三、高校学生管理中心理契约的构建策略

学校心理契约主要包括学校与学生彼此之间的心理期望,以及对责任、义务的心理承诺。为此,良好的心理契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心理契约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来构建和谐的学校氛围,依靠人性管理、民主管理,是高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发号施令来解决,而是激发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内在潜力以及创造性和主动精神,在学生管理中,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的主动参与管理,真心为学校贡献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心理契约要求高校管理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和特殊需求,侧重于精神满足和情感关怀,从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实施激励措施,增进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信任,使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学生心理契约管理措施要做到:一要积极了解并认识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重肯定多于否定,重激励多于控制,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满足和精神上带来安慰,进而增强学生明确的是非观念,为构建更高期望增强了信心和动力。二是要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和呵护学生,对其学习和生活遇到的困难,要细心安慰,及时、认真、真诚帮助困难的解决,增强学生心理期望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契合统一,从而提升学生的工作满意度和对学校组织的忠诚度。

(二)创建良性的沟通机制。从高校角度看,沟通可理解为学校与学生之间信息与情感的传递和反馈的双方互动过程。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离不开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增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的了解。一方面,学校能够及时了解和关注高校学生的需要和期望,通过学生的参与及时发现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听取学生意见并协商、统筹的基础上,改进管理。另一方面,作为学生,通过沟通也可以全面了解学校的要求和期望,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努力提高自我素质水平。不良的沟通容易导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产生误解,学生会出现不满的情绪和消极的态度。而作为学校的正常秩序也会被打乱的,与学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造成双方心理契约破裂,甚至违纪违规负面行为出现。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管理者要创建各种沟通途径,真正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意见,通过面对面沟通、网上沟通、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期望以及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倾听、交流、反馈基础上,尊重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通过谈论自己对学校的设想、建议和意见等这种双向沟通方式平等参与学校管理,全面地了解学校管理的期望以及学校工作的重点,增进学校与学生之间双方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增加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促使双方的心理契约达到良好的状态。

(三)创建多种方式的激励策略。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具有不同需求,在学校与学生的心理契约的建立时,需要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适应一定范围内心理契约的调整要求,建立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对校园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感。

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家庭背景不同,受激励的方式也不同,采用多种方式的激励策略,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激励策略包括情感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多种组合的方式。其中情感激励是通过在感情的投入,建立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并与学校产生深厚情感。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培养、凝聚、收获学生的“心”。而精神激励能在精神层面调动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学校管理工作积极性。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荣誉获得、榜样的确立、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认可等激励方式来实施,这一激励方式得特点是维持时间较长、激励深度大。物质激励即通过运用一定的资金和物品刺激手段鼓励学生。包括正激励(发放奖金、奖品等)和负激励(如记过、处分、罚款等),强化正向行为,避免违纪违规行为的产生。

(四)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是维持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保障。要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成才需要,需从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为学生营造和提供符合学生期望、和谐、舒适、积极、进取的高校育人校园环境和设施。

据有关研究人员就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的调查发现,对于学校所提供的硬件环境(如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后勤保障生活等)的满意度评价较低,目前还很难满足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和需求。因此高校应该根据自身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校园硬件资源的投入与建设,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激发学校与学生双方共同信守契约,实现育人成才的目标。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积极营造奋发进取的校园氛围及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将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群体的心理特质凝聚同化,将制度和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内化成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在学校与学生间增强共同信守“承诺” 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发挥学生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成果等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建设当中,在培养主人翁的责任感以及自豪感的同时,实现个人理想与学校教育事业的理想结合。

总之,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有一种从心理规范的角度来进行学生管理的思维。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从制度规范向心理规范的转变就是要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心理契约,以学生的心理契约构建为立足点,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与高校管理目标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迟到,史秀云,荣红霞.关于心理契约对高校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36)

[2]李林.心理契约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3]李秀一,陈毅文.学生心理契约研究概况[J].人类工效学,2010(3)L

[4]祝菡.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模式[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校,2011(4)

[5]赵仁辉,郑淇,刘扬.心理契约在学校学生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0(8)

(责编何田田)

猜你喜欢

契约高校学生心理
一纸契约保权益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心理感受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