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校合作的高职护士职业基本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

2014-09-01蒙桂琴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实训护士

【摘要】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高职护理专业护士职业基本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提出必须走院校合作之路,培养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院校合作高职护理精品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70-02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护士职业基本技术精品课程建设自2009年9月至今,多年来不断总结经验,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情的院校结合教学模式,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临床护理人才需求,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性质

护士职业基本技术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学生就业考试必考课程。

二、课程目标

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护理操作技能、良好个人素质、毕业后能适应社会岗位群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三维的护士职业基本技术课程目标,即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三、教学资源

(一)组建院校合作的师资队伍。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护士职业基本技术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有专职理论兼实训教师6人,兼课理论教师1人,兼职实训教师8人,固定的临床兼职教师2人,除固定的兼职教师外,另外还建立兼职教师库(聘请临床护理专家60人担任兼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请临床护理专家到学校指导及参与护士职业基本技术教学。

(二)院校合作实践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有6个综合实训室、3个一体化教室、2个示教室、1个模拟病房;临床见习基地有南宁市5家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临床实习基地有100多家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志愿者服务基站有6家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

(三)院校合作编写教材。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助产专业使用的《护士职业基本技术》教材,由学校任课教师与临床护理专家共同编写,该教材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融合,突出“院校合作”特点。教材特色是基于工作过程编排模块内容,使各模块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的编排与工作过程一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护理工作的流程有整体性、系统性认识。涵盖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的全部内容,并且融入人文关怀、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内容,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充实临床护理的新知识、新技术及广西技术操作规范,各模块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案例为引导,突出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主线。

四、教学方法

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第一,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学,锻炼学生评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法。对部分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内容,如无菌技术、注射法等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即边教边学边做,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理论课堂与实训场地相融合,有利于学生对技术理论的掌握与运用。“评”重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在“学与做”的过程中使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评价质量。

第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体验式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如护患沟通的教学,让学生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家属等。

第四,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临床仿真的情景中学习,能加深对理论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如急诊患者入院护理,让学生模拟患了急病的患者、医生、护士、家属,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对急诊患者入院的护理程序和急诊患者入院后的护理内容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第五,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选择合适的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融入小讲课、以小组进行操作演示、角色扮演、考核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五、院校合作的教学模式

(一)校内教学。在理论教学上以临床工作为导向,对临床常用的知识点,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透彻便于记忆;实训教学主要教授基本技能,聘请临床护理专家到学校指导及参与教学,将临床工作过程要求纳入教学要求,制定标准操作流程,统一手法使教学符合医院质量管理要求。按照教学规律和医院质量控制标准,以真实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建设校内实践、实训基地,设置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接轨,技术操作与岗位质量要求接轨。“工作”标准与履行岗位职责接轨,使学生在其中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在实训室开放的过程中,模拟病区护长、各班次护士及患者,认真执行各班次工作职责,根据“病情”对模拟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各项护理操作。为达到“全员参与、个个练兵”目的,把操作练习与技能比赛结合起来,邀请临床护理专家担任比赛评委。

(二)校外教学。将各专业课原来分散式见习模式,全部统一安排,实行“整体见习”。每学期集中见习1~2周;利用广西各大医院4~5月份无实习生的时机,有计划、有组织安排以“服务医院发展,服务患者需求,发展自我能力”为宗旨的护理志愿者活动,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医院,在临床护理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护理技术,对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生活照顾、陪护患者、健康宣教等。利用暑期开展护理临床实践活动,在暑期用20天左右的时间到当地医院或敬老院等进行护理临床实践。在入学第三年进行为期10个月的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六、院校合作的课程改革

(一)教学计划改革。为配合学生到临床开展护理志愿者活动。修改了课程安排,将护士职业基本技术由原来的第二学期开课,2个学期结束,改为第一学期开课,3个学期结束。教学内容上,增加了护士职业礼仪与护患沟通学时数,目前又把这些内容分割出来,独立开一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

(二)护士职业基本技术强化实训教学改革。一是在第四学期进行护士职业基本技术强化实训,为学生到临床实习做准备,对强化实训操作的项目、授课方法、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增加临床招聘考核常考项目的训练课时,提高应聘的成功率。二是由原来的老师准备实训用物,改为全部由学生准备用物,让学生独立完成与临床接轨的物品管理。三是由原来的单项训练及单项考核改为由老师编写综合实训案例,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然后以临床综合案例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更贴近临床。

(三)见习计划改革。由原来的单学科分散式见习,改为多学科整合,整体见习,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工作程序。

(四)院校合作教学模式改革。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院校合作教学模式,院校合作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把课堂当病房,把病房当课堂”。学校老师走出去,到临床实践,共同完成临床见习、实习的带教任务;把临床老师请进学校来参与教学,让学生直接有机会接受临床专家的教学;近年来请临床专家到学校指导并参与教学,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临床专家对本校学生更了解,学生能接受临床专家零距离的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增进了院校师师生的感情,在招聘、学生就业方面达到了互利双赢。

七、建立院校合作的课程立体评价体系

以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测试学生最终成绩水平的基准。改革以试卷成绩为主作为判断学生学业水平的传统评价方法,而是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学习过程进行考评,包括对学生模拟工作场景的综合素质考核,请医院护理专家对学生进行“三基”、人文关怀、沟通等综合能力的考核。学生之间相互当操作考官,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考核,在相互考核中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经过相互考核学生对各项操作的评分标准更熟悉,有利于巩固操作流程,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评价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护士职业基本技术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必须走院校合作之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临床专家、学校教师、学生互动,才能培养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英.突出以人为本管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J].护理管理杂志,2008(2)

[2]蒙桂琴.TBL教学法在高职《护士职业基本技术》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2)

[3]肖飞.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J].职教通讯,2012(3)

[4]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B0024);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立项(桂卫干院[2009]32号)

(责编卢雯)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实训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