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正确舆论导向 推进雷锋精神内化为医德素养

2014-09-01戴燕玲邹静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医者医德

戴燕玲+邹静

【摘要】推进雷锋精神内化为医德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雷锋精神若要内化为医德素养,且形成常态化机制,需要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这就需要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以使推进雷锋精神内化为医德素养形成常态化建设。

【关键词】舆论导向 雷锋精神医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38-02

雷锋精神是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它代表着社会的道德理想,体现着民族的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就医务人员医德素养而言,雷锋精神若要内化为医德素养,且形成常态化机制,需要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起有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因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推进雷锋精神内化为医德素养的常态化建设中尤为重要。本文试基于舆论导向对推进雷锋精神内化为医德素养进行探究。

一、推进雷锋精神内化为医德素养的重要意义

医德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名医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多年来营造的医德良好环境受到了“唯利益论”、“唯技术论”等一些片面甚至不健康的思潮的冲击,给医务人员医德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提高医务人员医德素养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呼吁医学界学习雷锋精神,并将此作为医改的重要内容,以期纠正当前医学界中的一些不良风气,重塑医者的良好形象。由此可见,雷锋精神对于医德医风的建立,是一种不可忽视、不容遗忘的德育资源。

二、舆论导向与雷锋精神向医德的内化

雷锋精神若要内化为医务人员的医德素养,且形成常态化机制,要求医务人员自身不仅要真正地相信、接受并遵守雷锋精神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该要求作为自我的职业价值准则与职业行为依据。而舆论在期间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舆论导向能够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对于雷锋精神向医德素养的内化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反之,不良的舆论导向只会使本已十分紧张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

(一)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督促政府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督促政府抓住积极的因素,加强正面典型宣传,营造健康向上的弘扬雷锋精神的舆论氛围。如2012年10月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期间,《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主流媒体的品牌栏目连番滚动报道,寻找和发现优秀乡村医生,展现了他们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崇高医德素养。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为大众勾勒出“白衣天使”的大爱形象,塑造了“仁心仁术”的乡村医生形象,切实发挥了媒体引导舆论的重大作用,正面宣传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这样积极的舆论导向呼吁或促成政府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利用各种政策措施对在医疗行业弘扬雷锋精神进行引导,给雷锋精神内化为医德素养以制度保障,给医务人员践行雷锋精神以强大推动力,引发及时的舆论效应。

(二)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医务人员将“雷锋精神内化为医德素养”自我教育的养成。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难以把握的外部精神力量对自己言行的制约,这便是舆论的力量。人的思想极易受到主导性舆论的影响,如果舆论引导是积极的,可激励医务人员的情感,启发他们的心灵,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医德修养产生量到质的变化,将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自我教育是医务人员行之有效的修身之道,因为可以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达到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将雷锋精神上升为其人生社会价值实现的内在动力,转化为对高尚医德的自觉追求。如通过“树标杆,立典型,学雷锋”的积极引导,可以使医务人员对雷锋精神的深切认识和深刻感悟,把雷锋精神所倡导的理念作为自己职业活动的重要部分,提高在职业行为中践行雷锋精神的自觉,逐渐将雷锋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医德素养。又如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营造良好的医疗机构的单位风气即医德医风,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行医原则、习惯和作风,它反映了医务人员的精神状态和群体意识。医德医风对于医务人员的医德素养的养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的医德医风作为无形的精神力量,具有激励情感、凝聚人心等积极作用,能够让医务人员自觉审视自身行为,端正医德品性。

如果舆论导向是消极的,医务人员在该环境中会接受到负面宣传、谣言、成规陋俗、歪理等负面误导,从而降低其本来所固有的思想判断力,无法抵御不良思想的冲击,失去秉承雷锋精神的信心,从而阻断教育者对医务人员的医德素养所进行常态化教育,给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阻碍。

(三)有助于公众公正评价医疗行业及医务人员。自古以来,舆论对于医务人员和医疗行业的评价向来是正面且积极的,“悬壶济世”、“仁心仁术”等医者形象深入人心。医者承载着患者的生命和希望,是一个必须拥有崇高精神境界和职业道德的群体,雷锋精神是塑造医务人员正确职业价值观念的正能量。在良好的舆论环境中,通过舆论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正确的定位评价、积极地引导调节,有助于公众公正评价医疗行业及医务人员,从而肯定医务人员对雷锋精神的践行,提高其学习雷锋的积极性;有助于巩固医者在公众心中的正面形象,鼓励医务人员持之以恒地践行雷锋精神。不良的舆论导向只能把医者和患者推向对立的两边,挫伤医务人员学习雷锋的积极性,从而加速医患关系的紧张,乃至出现诸多恶性事件的发生。

由此可见,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与水平,把握舆论向理智发展,掌握应对媒体的主动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推进雷锋精神内化为医德素养的常态化建设中尤为重要。

三、加强正确舆论导向,推进雷锋精神内化为医德素养

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舆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领域当中,是对抗还是和谐,是冲突还是稳定。利用正确导向指引舆论可以带来积极的“蝴蝶效应”,促进医学界“雷锋精神”的弘扬,提升医者的医德素养,改善日渐紧张的医患关系,优化当下中国就医的人文环境。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舆论的重要作用,重视各方面的信息管理,完善舆论引导机制。众所周知,社会舆论是一个国家及其执政党的检验剂;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立科学治国理念和正确指导方针的黄金法则。政府部门有责任有义务营造正确的舆论环境,这是一项统摄全局的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宣传感染力和号召力;以高超的政治艺术引导大众媒体,提升政府信息的公信力,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科学引导社会舆论。多做正面宣传,及时消除公众质疑。

其次,医疗卫生机构也应重视舆论导向的重要性,抢占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塑造医者良好的道德形象,加强正面典型宣传,及时形成正面的舆论效应。一是对外做好自身形象的大力宣传和展示,努力向社会传达以雷锋为榜样的医者良好道德形象。如现下,多地医务人员已经联合起来组成了庞大的“医学网络军团”,在网络上对医者的生存状态和正面形象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并借助医疗界“雷锋精神”的典型人物诸如“肝胆春秋吴孟超”、最美乡村医生李前锋等的先进事迹赢得公众对医疗工作的理解,从而塑造医者正面的形象。二是虚心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避免有违医德的医疗行为的出现。三是当出现有可能损害医者良好形象的负面舆论时,积极查清事实,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召集新闻媒体,消除不实报道带来的不良影响,学会危机公关。

最后,媒体人应当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公正的是非观念,以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识进行媒体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不能以偏概全,丑化医者形象;不能先入为主,削弱医患信任;更不能跟风炒作,加剧医患冲突。媒体人的责任当以稳定和谐的大局为重,以正面宣传医疗道德行为为主,为营造雷锋精神内化为医德素养的良好舆论导向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邵培仁.媒介舆论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美]扎勒.公共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赵曙光.公共舆论[J].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北京:中国报业,2011

【基金项目】2012广西社科规划重点课题(12ZKS06)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医者医德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