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4-09-01张庆武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度数课外活动小学生

张庆武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日嘎中心小学,内蒙古 赤峰 025164)

兴趣是对人或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要想学好一门学问,首先要对它产生兴趣。兴趣又是可以培养的。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数学课教学要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会促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注意力会集中,思维会更加敏捷,对所学东西记忆深刻,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就本人多年教授小学数学谈几点体会:

一、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的过程。在学生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从而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出神入化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好动、好奇,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新鲜感,我们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将一些实际问题纳入教学中,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得到学习,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比如我们用铁丝做成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用公式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然后将铁丝展开测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达到预期效果。还可以在提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比较“分数”与“分数”的大小时,我给学生这样的问题: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的多还是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的多?大家分分看,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心理活动,他们会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很快就明白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值小,分母小的分数值大,从而理解其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一种学习的快乐,对学习数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提问:“我们知道能被2和5整除的是什么样的数?”当学生轻松回答后,教师再问:“能够被3整除的数又有什么规律呢?”有的学生可能受被2和5整除规律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够被3整除。”那么13、56、19等都能被3整除吗?,显然这是不行的,这时,教师推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并调换数位上的数字,如471,它可以被3整除,那么换一下数的位置,147、714、741、417,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让学生检验一下,学生经过演算惊奇地发现这些数还能被3整除,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规律呢?”教师刚一提问,学生便会积极思考起来,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产生了主体探索意识,诱发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较佳状态。

二、巧妙地设置悬念

巧妙的设置悬念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我们可以引用一些小故事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变成数学的问题,使之与学习数学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思考,比如哥俩吃饼的故事:一共5张饼,弟弟先动筷夹了一张饼,哥哥为了多吃,一起加了两张饼,说吃一次饼卷饼,两张饼毕竟吃得慢,等弟弟吃完第一张饼后,夹起剩下的两张饼,说也吃一次饼卷饼,结果,还是弟弟多吃了。这里既有智力的问题,又有数学的问题。通过故事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又是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增强了探索问题的兴趣。

我在教学生对圆的认识时,提出如下问题:“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会不加思索的回答:“是圆的”。“为什么不是长方形或三角形的?”学生会马上回答:“不能转动呀。”“为什么圆的会转动灵活其他形状的难转动呢?”学生在思索着,气氛会活跃起来,讨论热烈.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也为这之后学习圆的知识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学生在努力寻找“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的答案对其理解、记忆也是很有意义的.

三、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并不仅仅于课堂,还包含有日常生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中的数学融于教学中。在教小数的加减法时,我就将它放在生活实际中,用我们日常买菜、买生活用品的实例,通过付钱找零引导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进行计算,用日常生活实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生“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时,我让同学们各自画一个三角形,我说:“只要你量出它的两个角的度数,那么只要大家告诉我你量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就能够知道另一个角的度数,你信不信?”学生兴奋而认真地画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度数,争相报告度数,我一一说出另一个角的度数,让学生量一量试试,学生叹服之余,追问为什么。说明他们已经处于“已知”和“未知”的状态,学习兴趣驱使着求知欲望,我紧紧抓住这一点,揭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学生能够牢固的记住这个定理,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对学习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往往无意注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注意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如果能够将课外活动融入到教学中,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们可以开展数学兴趣小组,开辟班级数学板报、数学墙,制作数学教具、学具,开展数学竞赛,安排数学讲座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同学们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课外活动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因此,可经常利用课外活动的实践,结合教材给学生介绍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现代数学的发展,数学小常识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最佳。

猜你喜欢

度数课外活动小学生
图形中角的度数
课外活动类作文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