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例

2014-09-01隋秀梅张庆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办学校企

隋秀梅,张庆玲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例

隋秀梅,张庆玲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支柱产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办学模式,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的局面。

双主体;办学模式;课程体系;管理机制;探索与实践

在长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一主多元”办学模式和“五同”人才培养模式下,我院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签订了“订单培养”战略合作协议,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加大,双方达成了把校企之间松散型合作提升为长期稳定、利益融合的合作共同体,促进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共识,2012年6月,双方共同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一、双主体办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形式

1.基本内涵。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校企双方参照股份制运作方式,企业以资金、场地、技术入股,学校以设备、师资、学生工学结合、企业职工培训等入股的形式,共同出资举办;双方共同选派人员组成学院领导班子;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接受校企双重管理。

2.基本形式。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建设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对专业的报批、招生、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考核;各专业以“工学交替”、“2+1”(即在校读书两年,可在企业顶岗实习一年)、“现代学徒制”等为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承担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员工学徒等实践性教学任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校企之间形成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

二、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建设以校企共建专业为载体,以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为抓手,以校企互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改革为手段,以入职资格证书与专业学历证书相互融合为切入点,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材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校企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互动。实现人才合育、教学合作、文化互补、管理互通、资源共享的“双主体”办学格局,使企业真正成为“育人主体”。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各专业均以“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创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采用了“工学交替、全程订单”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学生为企业订单培养,在不同的学习时期采用不同的企业工作和在校学习的交替形式,在第1学年每学期在企业工作2周,在第2学年中每月进行企业工作和学校学习的交替,在第3学年采用在校学习4周,其余时间都在企业顶岗的交替形式。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适应“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构建了“分段培养、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即专业基本能力培养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训练课程和专业综合拓展能力训练课程三个阶段课程。第一阶段课程开设在第1学年,为认识实习(学徒适应期)、公共基础课程、基础平台课程和基本素质训练课程;第二阶段课程开设在第2学年,为专业基础课程和单项技能训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生产实习(学徒成长期);第三阶段课程开设在第3学年,为专业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训项目及顶岗实习(学徒成熟期)。使专业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步、专业教学与员工学徒穿插,校企全程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课程建设及教材开发。校企共建专业中,均按就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并由校企共同开发。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分析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将课程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明确和细化;以企业真实劳动过程为主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并融入行业标准,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全程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使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并与岗位工作相适应;按企业管理要求完善考核评价标准,课程考核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方法;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保证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三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校企共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方向)四个专业,校企共同制定了2011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了四个专业的课程标准,共同实施了三个年级的课程教学,共同对1168名学生(员工)进行考核评价。目前已有103名员工入职、269名学生在岗实践(学徒)、869名学生在校学习。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专业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分析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结合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现有资源,校企共同开发实训及培训项目,把实训项目按课程、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归类,规划购置和开发实训设备,经过多次研讨和论证确定实训室建设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设备采购由学院负责,实训室场地由企业提供,实行校企共建、共用、共管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4.“双师型”队伍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培养骨干、专兼结合为原则”,进行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兼职教师培养;通过教研活动、企业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和能力。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结对子,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等方面相互帮助、共同探讨、共同提升,专任教师送到企业参与项目研发与技术改造。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2名,企业兼职教师29人,已建成双带头人、双任课教师的“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三、探索双主体办学模式的管理体制改革和长远发展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构建起校企双赢的“双主体”办学模式,实现校企对接,促使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职业院校与区域产业全方位合作的成功之路。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学院与公司共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轨道集团公司培训中心与轨道学院合署办公,由学院院长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组成学院领导班子,实行院长负责制;双方选派精明强干的专职管理人员,组成学管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实行层层责任落实制度,保障课程教学和学生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完成。

2.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设备部长、机电公司经理、运营公司经理、事业部部长等兼任各专业带头人,轨道集团公司内30余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承担实践教学、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就业,实施校企共建共管专业建设。

3.加强考核与激励。轨道交通学院同时接受轨道及通集团有限公司和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双重考核,并分别以企业和学院各自的考核模式和评价结果进行督促与奖励,体现教师的双重身份,除此之外,还要通过第三方评价教学实施过程、实施成效、人才培养质量。

4.展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双主体办学模式使校企之间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以双方共同投入为纽带,以学生(员工)培养为主线,校企双方统一调度相关资源,消除了目标隔离、经费隔离、成果隔离、人员隔离等障碍。校企合作培养的毕业生,增加了生产性顶岗锻炼经历和合作企业文化、理念、岗位意识的培养及熏陶,具有了与企业接轨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对于学校来说,课程建设更具职业性,教学方法更具先进性,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对企业来说,参与招生、培养、录用人才的全过程,为企业提供了量身定做及择优的渠道,这种互利互惠关系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联合办学的积极性;对学生来说,一入学就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明确了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培养了“敬岗、爱岗、适岗”的良好职业素质,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从学生走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1]杨杭旭,马广.汽修专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2,(05).

[2]曾炜.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建设[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3]郭江,李荣.实施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09,(09).

G647

A

1674-9324(2014)14-0240-02

隋秀梅(1965—),女,教授,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张庆玲(1971—),女,副教授,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办学校企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