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初探
——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为例

2014-09-01穆琳琳李一兵鲁文晓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舰船师资队伍

穆琳琳,李一兵,鲁文晓

(1.哈尔滨工程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初探
——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为例

穆琳琳1,李一兵1,鲁文晓2

(1.哈尔滨工程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研究生为研究基础,结合自身舰船通信特色学科优势,探索具有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如何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学院自身的国际化合作与发展打下基础。

国际化;研究生培养;舰船通信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化人才的高需求已迫在眉睫,继而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进程,目前高校把培养国际化人才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高校需要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重点培养目标之一。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模式应以适应国际需求为目标,注重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促进多元化文化沟通与碰撞,增强其国际交流能力,提高学术水平,进而促进国际间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高校本身的国际氛围与国际竞争力[1]。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近几年来一直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通过探究国际化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整合学院资源,提供多种国际交流途径,改革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我院研究生分为普通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普通博士和外国留学硕士与博士,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有各自独立的培养方案,看似独立的培养方案都是基于舰船通信特色的信息通信工程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而制定的,我校在“三海一核”专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院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打造具有舰船通信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

一、研究生国际化的培养模式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猛增,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争夺已成世界各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权威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在发表的“年度世界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指出,各国的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足够数量、质量的通晓国际竞争规则的管理和科技人才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美国研究生院协会理事会主席Gordhuil Patel教授认为当今培养出的研究生应具有全球观念,能适应全球范围内的工作,同时有处理空间探索、环境保护、食物供给、抵御疾病及世界公民所关注的其他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可见,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教育不可逆转的大趋势[2]。因此探求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目前重要工作之一。我院立足于“三海一核”特色学科,结合自身优势力量,致力于打造在舰船通信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首先,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结合学院自身资源优势,将学位课建设成品牌课程,开设系列舰船通信相关课程,鼓励使用国外先进的教材,注重保持课程体系的完善性与先进性。其次,注重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支持资深教授、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校学习交流,提高教师的外语交流能力,改善教学方法;引进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高端人才,为双语课程、全英文课程的建设配备师资力量,双相融合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三,国际间交流,我院积极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除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我院积极推进国际合作项目、在读研究生赴外合作院校攻读双博士学位、暑期学习、出国留学及联合培养,积极拓展与海外大学的合作。

二、研究生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培养国际化人才首先要立足于国际需求,根据我校“三海一核”特色学科优势,我院致力于打造具有舰船通信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在研究生课程体系当中融入了舰船通信、电磁兼容、无线通信、信息技术和图像处理等多方面的课程,突出体现了不同类型研究生的特点。我院将研究生培养整体规划为两大块:本土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我院根据学科专业设置,制定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和留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对于本土学生,他们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我院借鉴国外高水平相关专业学科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了本土学生的学习课程结构,并融入具有专业舰船通信大覆盖面的课程内容,改革本土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方案。根据学生层次不同,博士生的培养方案除少数公共学位课之外,我院不再单独制定博士生的课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要贴近国际科技前沿,选修课程覆盖舰船通信的多个方向;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基础课程与学术型硕士保持一致,选修课程酌情减少,增加工程实践的时间。对于留学博士和硕士,考虑到目前我院的留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因此培养方案制定时保留专业经典的学位课——随机过程、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信号处理技术,选修课则挑选贴近通信信号前沿基础课程,较为深入细致的讲解相关内容。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我院培养研究生的重点关注问题,因此课程之外,我院对于学生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学术活动、论坛讲座以及学术交流与报告都有相应的学分规定。

三、建设国际化师资团队

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创造世界高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前提是有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保证。他们能够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前沿的科学知识慢慢渗入到教学当中,因此建设一支拥有高素质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是培养国际化研究生的先期储备。为了建设优秀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我院广开途径,聘请相关学科的国际知名学者到我院讲学,定期为研究生讲座,与青年教师座谈传授教学经验,探讨科研课题等。鼓励年轻教师出国访学、对外交流等。建设全英文的留学生课程教学团队,所有任课教师均有至少一年的国外访学经历,能用流利的英语授课与研讨,对于留学硕士和博士的指导教师组除有以上的要求之外,对于导师的科研成果也有一定的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实力,在指导学生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目前我院有二十余名教师出国访学,占专任教师的1/6,学院为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全力支持青年教师学习深造,为学院的国际化队伍建设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提供便利条件,在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加速我院的国际化总体进程。

四、国际交流的全面推广

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研究生,其对外交流沟通能力是必要条件。因此,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拓宽视野,提高对外交流能力,从科研角度讲还能及时地了解国际先进理念和发展动态,接触到新的方法、新的信息和动向为今后课题的研究提供指引[3]。我院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对于国际交流的资助体系参与国际会议,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甚至是攻读学位。从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起就为学生提供对外交流学习的指引,鼓励研究生考取托福、雅思,推荐研究生参加留学说明会与专家、教授面对面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在国外期间的学习状况,定期沟通,及时帮助在外的学生解决各种困难,保障他们的学习无后顾之忧。邀请学成归来的研究生作学术报告,将在国外学习的心得与广大师生一起分享。通过几年来对出国交流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博士生一般在国外期间科研成绩都有较大提高;硕士生的交流能力迅速提升,创新意识增强,科研思路拓宽,总体来说,留学经历有助于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

在学术交流方面,目前我院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学校资助以及对方院校的资助,到国外学习的研究生与日俱增,为研究生的国际化搭建了桥梁,促进了我院与国外高等学府的联系与合作,拓宽了我院的国际化道路。

[1]叶硕,屠中华.大力加强国际化教育提高研究生国际竞争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

[2]黄欣.高校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1.

[3]查远莉.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G643

A

1674-9324(2014)14-0208-0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126)。

穆琳琳,女,哈尔滨市,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舰船师资队伍
打造中原武术国际交流新IP
舰船通信中的噪声消除研究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舰船测风传感器安装位置数值仿真
国际交流与合作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舰船腐蚀预防与控制系统工程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