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2014-09-01余天雾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教育人文精神

余天雾,李 静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肝胆外科,重庆 永川 40216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医学教育的进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重大转变,医务工作者除了为病人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之外,还需要为患者提供精神、文化、情感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1]。与此相对应,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医学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人文医学教育,更何况在当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大环境下,多所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惨遭患者杀害的事例屡见报道,更加需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医学院校一定要充分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力争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附属医院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称“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世界卫生组织90年代曾提出,现代的医生应该是五星级医生,即健康的提供者、医疗的决策者、健康的教育者、心理上的交流着、社区的领导者以及组织的管理者。显然现代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和医学技术外,人文修养及道德情操也是现代医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某种程度上,人文素养甚至比专业的医学技术更为重要。作为一名好医生,绝不仅仅是有高超的技术,还必须重视病人的心理、精神、外界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这就要需要医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明确强调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CME)及英国医学委员会(GMC)提出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社会学教育,2002年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IME)公布《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提出7种核心能力,其中4项与医学人文素质有关。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制度规范都对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可见,医学教育不但强调临床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还特别注重人文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二、现阶段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建设不完善。国外医学院校非常重视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的转化,并且很好地将人文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一直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讲授和临床技能的培训,漠视人文课程的设置,把其仅仅看成医学专业课以外扩大学生兴趣的课程,并且往往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授课学时数相对较少,加之授课内容较抽象概念化,大多以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生课堂上往往“开小差”,注意力相当不集中。同时学生也明白选修人文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拿学分,以便完成学习任务,更进一步滋生避重就轻的思想。此外,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设置缺乏系统规范性,与专业课程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性,学生在学习时难以形成有序的体系来提升人文精神[2]。

2.临床教师人文素质教育意识淡薄。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然而,临床教师由于平时医疗工作相对繁忙,教学工作往往成为医务人员的“额外负担”,根本不愿意承担临床带教工作,更无暇顾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加之在市场经济的直接影响下,各项临床工作都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为了获取自身劳动价值的体现,个别医务工作中就出现“开大处方、收红包、吃回扣”等不良现象[2]。换句话说,个别临床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意识就较淡薄,缺乏对患者的同情和怜悯心,更不合适来指导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这些不良医疗行为都对医学生人文教育产生较多的负面影响。

3.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下,医学生始终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对人文知识的吸收,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肤浅层次。虽然部分同学选修了人文教育课程,但学生始终认为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与毕业后就业的关系不大,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时间去认真学习和消化,并坚定地认为医学生仍应该以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学习为主,因而几乎所有学生都埋头专研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期待大学毕业后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或者为后续继续再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就产生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训。显而易见,这种在大学阶段重视医学科学知识而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行为是导致医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反思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与原因,借鉴与扬弃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的经验与启示,为此笔者尝试着提出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对策与举措。具体方法如下:①时刻灌输医学人文教育理念,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内容,形成医学与人文教育并重的办学氛围;②调整医学人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灌输式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加强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如在见习或实习课程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训;③强化医学人文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强化医学人文师资队伍建设,如:邀请文史哲功底深厚的临床医师到学校开设课程作专题讲座,不断加大对临床教学医学人文精神的专题培训,不断提升道德品质素养。④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环境,将医学人文理念渗透到校园每个环节和角落,如经常在学校、医院的黑板报上宣传相关医学人文知识,这一工作主要由学习部成员完成,老师可给予相关专业指导工作。

众所周知,医学教育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我们现在所培养的学生是需要拯救未来人类健康的主导者。事实也充分证明,对于把学生培养成顺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人文素质教育应当视为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门必修课。因此,我们应该在教书育人和临床实践工作中,注重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整合。但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经过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作为每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在临床教学过程程中时刻灌输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为提高我国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1]李云涛,石琳煦.在临床医学见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68~71.

[2]卢书明,李春艳,李艳霞,等.临床教学中强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441~444.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教育人文精神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深入基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