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概念

2014-09-01王新武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人民教育出版社词条教科书

王新武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一、重量

现行小学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中,有对“重量”的介绍,单位用到“克”和“千克”,值得商榷。例如,《数学》二年级(下册)2008年7月第2版,2011年10月甘肃第一次印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85页,克和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练习十八,第2题(根据图示)写出体重____千克。90页,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一些;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有100千克重,鸵鸟的一个蛋就重1500克。104页,有多重——小明重25千克,等等。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推行国际单位制,在中学不遗余力地讲:质量的单位是千克,重量的单位是牛顿。几十年过去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社会不配合,试看社会上铺天盖地的以“斤”作重量单位的现象就可想而知了。权威的工具书至今仍保留着公斤是“公制重量(或质量)的主单位”的定义,起着舆论导向的作用,让老百姓如何适从?影响甚大的中型语文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对某些字、词的定义上存在着科学性的缺陷,在许多词条的注释上不合逻辑,经不起推敲,以下略举数例,试分析其失误。重zhònɡ①重量;分量:举~|这条鱼有几斤~?②重量大;比重大(跟‘轻’相对):体积相等时,铁比木头~。重量: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物体具有向下的力,这个力的大小叫做重量。重量在各地区因地心引力的不同而有微小的差别。在两极比在赤道大一些,在高处比在低处小一些。重金属:比重大于5的金属。比重:①物质的重量和同体积的纯水在4℃时的重量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该物质的比重,例如金子的比重是19.3,水银的比重是13.55。②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长。密度: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即单位体积中所含的质量,用克/立方厘米表示。体重:身体的重量。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也就是物体惯性的大小。表示质量所用的单位和重量的单位相同,用斤、公斤等。一般用天平来称。质量通常是一个常量,不因高度或纬度而改变。斤:重量单位。旧制十六两等于一斤,现用市制,十市两等于一市斤,合1/2公斤。公斤:公制重量(或质量)的主单位,一公斤等于一千克,合二市斤。也叫千克。参看“国际公制”。克: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千克见公斤。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质量”的关注远甚于对“重量”,同样,一个人健康状况如何,通过这个人的“质量”就可以反映出来。因此,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应当介绍“质量”,不宜提“重量”,因为“重量”是要用“牛顿”衡量的,如果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一个人的重量是600牛顿,那简直等于听天书。

二、扩大与缩小

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传统定义,“扩大”属于乘法的范畴,“缩小”属于除法的范畴,对于这种观念,本文在此略加探讨。

1.“扩大”属于加法的范畴。就整数范围而言,“扩大”是在原有的1倍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部分称为扩大(常见以成倍地增加为前提),最终结果等于原有的1倍加上增加的部分。如果是成倍地增加,当然可以用相同加数的简便计算——乘法来进行,但不等于求倍数。如果认为扩大1倍就是用1去乘,那就一点儿也没有扩大。

2.“缩小”属于减法的范畴。就整数范围而言,“缩小”是在原有的1倍的基础上再减少或曰扣除一部分称为缩小,最终结果等于原有的1倍减去扣除的部分。如果是等分性质地扣除,当然可以用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来进行,但不等于求倍数。如果认为用几去除就是缩小几倍,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例如把某物或某数平均分成4份,只取其中的1份,自然比原物或原数“缩小”了,但那是扣除了3/4的结果,而不是“缩小”了4倍!在小数或分数范围,“缩小”属于减法的范畴更加显而易见,例如:把100缩小一半,绝不是用1/2去除,那样会越“缩小”越大。缩小一半就是要在原数的基础上扣除一半,剩下的才是所求的结果。缩小一半有个巧合,该扣除的部分和剩余部分恰好相当,用2除就可直接得到结果。缩小三分之一就要用“1倍”扣除“1倍”的三分之一即先用3去除得到三分之一,再减去这三分之一方可。(当然也可以用三分之二直接去乘,那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范围)经过这番讨论,还会有人坚持“扩大几倍就是用几乘,缩小几倍就是用几除”吗?

三、打折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关于打折的定义是:“打几折就用几成去乘”,有严重的逻辑错误。“打折扣”是“扣除”的含义,打几折理应是扣除几折,此时的商品价格应是原价扣除折扣部分后所剩余的部分,直接用几成去乘所得的价格只能称为“打到几折”。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打折”,包括降价、食言、做事不彻底、执行命令不完整、对某件事信任有保留等各种含义,总之,“打折”是一种表面现象或者说是不可见的,真正能看到的是事物所剩余的部分,以商品价格而论,我们所看到的和最关心的是降价以后的实际价格,也就是“打到了几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定义“折扣”和“打折扣”,如果说“打九折”的剩余价格尚占到原价的九成,那么“打零折”的剩余价格只占原价的0%,可是逻辑知识告诉我们“打零折”是没有打折扣,于是“不打折扣的价格”等于零,消费者宁愿商家原价销售商品即“打零折”销售!请看英语词典中关于“discount”的定义:(名词)①折扣:to give 10%discount打九折;②贴现(动词)打折扣2贴现。很明显,这里也有一个翻译上的错误:10%也称“一成、一折”,“给一个10%的折扣”是指商品价格打了一折而不是九折(10%也称“一成、一折”)。英语词典中的这个例句,也可以用90%去乘而得出打折后的价格,但那等于“打到九折”,而不是“打了九折”,打折部分仅仅等于一折!我国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关于打折的定义是不可取的,既不符合逻辑,又不能与国际接轨,有什么理由值得留恋呢?理应立即加以纠正,以正视听。

四、辞书的修改建议

1.辞书中以【千克】词条为主,定义为“质量的主单位,等于1000克。旧称公斤,今已主张废弃。”以前定义中的“公制”二字,似可不必再用,因为需要大力推行国际单位制,市制应尽快推出历史舞台。

2.【质量】词条的定义中,删除“表示质量所用的单位和重量的单位相同,用斤、公斤等”,明确定义“表示质量的单位用千克”。

3.【重量】词条的定义中,明确加上“表示重量的单位用牛顿,物理学用公式M=mg表示,式中M表示重量,m表示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其数值在海平面等于9.8。”

4.【比重】词条,换用【密度】。【密度】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用千克/米3×10-3(或Kg/M3×10-3)表示。

5.【体重】词条,换用【身体质量】。如果坚持要用“体重”,则体重计的单位要用牛顿了。人飞入太空,不再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即重力加速度不起作用,此时身体的质量却依然存在。按照以前词典的定义,重量和质量是一致的,重量消失,难道质量也随之消失?这个人是否也可视为消失了?笔者在一本医学教科书中见到“体质指数”的提法,不知该书作者是误打误撞还是深思熟虑,一反多数学者主张的“身体重量指数”而称“身体质量指数”,不禁令人眼前一亮,振奋不已。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

[4]要学棣,王新武.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刻不容缓[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人民教育出版社词条教科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2016年9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大数据相关词条
用心探讨例题 品出其中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