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把握

2014-09-01汤玉红卢清昌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古典

汤玉红,卢清昌

(湖北医药学院 思政课部,湖北 十堰 4420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把握

汤玉红,卢清昌

(湖北医药学院 思政课部,湖北 十堰 442000)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从整体性出发,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不被“肢解”,进而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只有以整体性为归宿,才能实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

[1]石云霞.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和教学体系的一致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5).

[2]逢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体会和讲授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

[3]张雷声.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J].教学与研究,2007,(8).

G641

A

1674-9324(2014)14-0095-02

此文系湖北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3d078。

汤玉红(1969—),女,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相应的,马克思主义也一直被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批判地改造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对它的形成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来源于英国的古典经济学,没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粘深研究,不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不可能的。科学社会主义也不仅是来源于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是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改造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三个组成部分亦均带有四个鲜明的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社会理想;致力于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三个部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而非泾渭分明的独立内容。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在突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同时,要努力以新的视野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进行把握。

第一,要从科学体系和教学体系的一致性出发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主线。该逻辑主线的把握,要做到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展史,符合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认识发展史;并体现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核心和灵魂;体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这一逻辑主线的确立应该是:以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内容,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必然结论,阐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辩证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落脚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掌握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武器,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的自觉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理解,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绪论”的第三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论述中。在这一部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基于上述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安排时,就注意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又不局限于三大组成部分,特别注意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内容简单相加,而是从总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同时,尊重马克思主义学科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计划的一定学时要求出发,在内容和逻辑的安排上要突出重点,使之合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首先要突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要突出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一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教材不刻意追求面面俱到,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如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的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阶级的观点、资本主义一定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理想的观点等,都力求讲述清楚,使教材的内容既重点突出,又基本上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第二,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学说之所以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这种完备而严密体现在它“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克服了旧哲学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由此而创立的唯物史观,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把伟大的认识工具交给了人类,特别是交给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吸收英国及法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切合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从而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历史时期的真正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显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密切关系就表现在它贯穿于三大组成部分中。这种“贯穿”并不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原理的相加,而是指在这三大组成部分中的“贯穿其中”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原理。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与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这个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附件2)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界定时给予了明确的回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首席专家逢锦聚教授介绍说,新编教材既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着眼,又不局限于三大组成部分,努力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很丰富的理论体系,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因此,我们在突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同时,要努力以新的视野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进行把握。只有从整体性出发,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不被“肢解”,进而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只有以整体性为归宿,才能实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古典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权
论韵律文体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