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机制

2014-09-01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民办财务人员财务

戴 琳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9)

20世纪80年代,我国奉行改革开放政策,支持、鼓励民办高校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正式起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2年4月24日,全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3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03所。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的问题越发突出。

一、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机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财务管理机制有“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两种形式。其中“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内部只设一级财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学校的财务管理活动和事务,在一级财务管理部门之外不再设同级财务管理机构,学校所有财务事务都必须通过一级财务部门处理,校内各部门没有任何财权,也没有制定部门财务规章制度及实施办法的权力。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则是指学校财经工作和财务收支在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明确校内各级各单位责、权、利关系和学校统一领导的基础上,根据财权适当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由学校和校内各二级单位进行分级管理。不难看出,两种财务管理体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分权程度不同,两者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办学规模和不同管理水平的民办高职院校。

二、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治理结构失衡。民办高职院校多由企业或个人投资兴建,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投资者将办学作为谋取个人或组织利益的途径,不少民办高职院校的董事长、校长的职责不够明确,由出资人说了算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导致民办高职院校财务自主权缺失。在不少民办高职院校中经常发生以行政权力干预甚至取代学术权力的现象,这些不规范的现象,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2.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相比于国外民办高职院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相对单一。目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主要经费来源就是学费,学费占民办高职院校总经费来源的80%,甚至更多,这也大大限制了民办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

3.会计职能过偏于服务职能。众所周知,会计除了发挥核算职能外,还必须发挥其监督的职能。但是目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一般核算职能上。这种过多强调服务职能的行为,会弱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模式,严重抑制了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效率,直接阻碍了民办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4.预算管理体制滞后。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不能有效指导预算编制,这使得民办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处于一种本末倒置的状态,不利于学校整体战略的实施;②以公办事业单位的心态搞预算,经不起市场检验。不少民办高职院校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忽视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使得预算与市场脱节,从而阻碍了预算的有效实施;③教育成本控制和设备使用效益问题没能引起重视,致使预算与实践脱节。

三、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机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财务管理观念滞后。这已成为影响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有效管理因素之一。首先,在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中缺乏依法理财观念,不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就是将制度视为形同虚设,有章不循,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其次,理财观念落后,基础工作不到位,账目不明细,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最后,市场观念缺失,导致资金利用不合理。上述滞后的财务管理观念,严重阻碍了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良性发展。

2.财务风险意识薄弱。近些年,国家虽大力鼓励支持民办院校的发展,但不少民办高职院校本身底子薄弱,资金缺乏,于是不少民办高职院校在未进行理性财务风险分析的前提下就盲目贷款,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严重的甚至因无法承受巨大财务风险,而陷入无法还贷的困境。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前面说过,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仍停留在强调记账、算账、报账的过偏于服务职能的阶段,这不仅抑制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也直接导致了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执行不力。特别是财务监控体系方面,往往只有针对会计核算方面的监控制度,对其他事项的监督基本没有。笔者觉得,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已成为民办高职院校规范发展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4.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不少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人员任职随意,甚至将一些不具备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安排在财务岗位上,这极大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具体表现在:财务人员因财务专业功底不扎实,工作随意,缺乏责任心,工作思路紊乱,被动式工作,缺乏对今后工作的预期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也给民办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困扰。

四、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机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建立现代理财观。现代理财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效益观念,民办高职院校应将成本与效益比较,逐渐形成成本效益一体化,寻求降低教育成本的最佳途径,实现教育投资的效益最大化。②风险观念,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民办高职院校的经济效益处于高度不确定的状态,财务管理风险与日俱增。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存活下去,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必须树立风险观念,理性投资,才能让自己的效益呈正值。③财务管理中心观念,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确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才能将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

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民办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应根据校情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财务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监督检查机制的功能,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创新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关键,必须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各项财务事务进行预算,深入研究预算编制方法,完善预算程序,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民办高职院校资金的利用效率。

3.建立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增强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具体来说,应保证对财务风险监测的持续性,一旦出现效益下滑,资金收支不平衡等问题时,立即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时刻关注学校的收支状况,保证其平衡性。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借助计算机的辅助作用,更全面、更快捷的使用财务数据,有效增强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4.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财务人员的优化。首先,民办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配备具有任职资格的专职财务人员,同时,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财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养、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民办高职院校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才能真正满足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总之,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机制的健康运行,是实现民办高职院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亟需建立起一整套充满活力的财务管理机制,从而促进我国民办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高腊生,田细菊.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及其创新[J].财会通讯,2005,(5).

[2]朱琳莉.浅析企业资金管理的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2009,(4).

[3]李小安.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J].学术论坛,2010,(12).

[4]刘晴云.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2).

[5]牛兆辉.从工作实际出发谈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之道[J].中国总会计师,2012,(1).

猜你喜欢

民办财务人员财务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水利财务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