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对重庆市永川区大中小学的调查

2014-09-01张书红张林萍周启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汉语规范语言

洪 倩,张书红,张林萍,周启燕,李 荣

(重庆文理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重庆 402160)

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基于对重庆市永川区大中小学的调查

洪 倩,张书红,张林萍,周启燕,李 荣

(重庆文理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重庆 40216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也深入各个方面,它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也冲击着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网络语言虽给汉语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但也给汉语言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网络语言;语文教学;正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之中,它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但大部分人都过多的着眼其负面影响,忽视了正面影响。老师与家长对网络更是谈虎色变。学生沉迷于网络,许多网络词汇就慢慢地浸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网络的时代,学生不可能远离网络,网络语言强大的影响力则不可忽视,应从积极方面引导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

一、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

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接触网络更频繁,网络语言也随之被大众认识、传播和使用。在众多使用网络语言群体中,我们发现中学生是使用网络语言最多的。可以说,他们是网络语言的忠实“粉丝”,网络语言已经渗入到他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在平常的交流中,网络语言脱口而出;在日记、博客中,更是信手拈来;甚至在作文中,也能发现它的踪影。但是很多中学生不能准确的辨别什么是网络语言,尤其是农村的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很少。但农村现在也有不少网吧,有的学生还是会接触网络,从而认识网络流行语,并成为它的传播者。和这些传播者接触的孩子不知道他们说的是网络用语,只是出于好玩、跟风的心态。但与他们交流时却发现他们话中有网络语言。大学生和小学生都使用网络语言,大学生则是使用网络语言最多的群体,他们对网络语言的认知度比较高,有较高的辨别能力。小学生则是因对网络的接触有限制,他们对网络语言知道的并不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用。

二、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许多研究者都已经系统的探讨过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对规范汉语的冲击。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它的积极影响。认为网络语言颠覆了传统文化,对汉语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时髦的“新鲜语言”,它的形式多种多样:①有符号,把“一一”表示“无语”的表情;②有数字和字母,如520(我爱你)、9494(就是就是)、BT(变态)、PMP(拍马屁);③语法结构的非常规运用,如词类活用(很女人、很男人)、改变搭配规则(被考试、被涨工资)、中外语法混用(郁闷ing);④谐音,用“大虾”代替大侠,用“斑竹”代替版主……另外还出现了“淘宝体”、“琼瑶体”等各种“体”。学生要是在学习中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就会使他们对传统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产生不利。在语文学习中,到处都是错别字或语法错误,如把“同学”写成“童鞋”等。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使他们热衷于网上交流与表达。对于传统文化,他们有或多或少的排斥、怀疑,甚至是抨击。而网络语言的现代化和个性化气息,却受到了他们的青睐。网络语言形象、生动、有趣、独特、简约,许多网络词汇还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学霸”、“学渣”高度的概括出“学习认真努力,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不认真不努力,成绩差的学生”。比起规范汉语的表达,他们不仅简约生动,而且含蓄、幽默,还避免了规范汉语表达中的生硬和尴尬。有时候还反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比喻、拟人等),构造或诠释了大量表意丰富、形象简约的网络新词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习得,他们也渐渐地开始创造网络新语。当他们看到自己创造的时尚而独特、幽默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被广泛运用时,就会激发其创新的精神,使主观能动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在语言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语言,享受网络语言创造的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这有利于中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现代汉语是经过不断地筛选而发展起来的,网络语言也是在不停的丰富和淘汰中发展着的。大量新词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基本词汇。网络语言已经介入现代生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不可能避开它。其实,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言文字并不对立,有些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词汇。如“给力、雷人、宅男、宅女、团购、微博”等一些网络热词甚至被陆续收入了第五、六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网络语言是不断更新的,这就提高了青少年对新兴事物的适应能力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在与人交谈中,通过使用网络语言而创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青少年更加敢于表达了。在创造、运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则使用平时学到的语言或文学知识。要想创造出独特、优雅、有哲理的网络语言,还是需要多读书、多学习语言知识的;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产生对语文的热爱,学好汉语。

三、对语文教师的建议

网络语言是一种具有强适应性和强生命力的语言,虽然存在着许多优点,但也不可避免暗藏着许多不足之处。面对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网络语言,语文教师则面临严峻的挑战。是否该接受网络语言,是否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网络语言,那怎样引导学生辨别和运用网络语言,这些都是现在老师必需面对的问题。很多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辨识有问题,尤其是中小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辨别不够,是需要老师正确引导的。

1.必须客观对待网络语言。面对独特、个性,对传统文化有冲击力的网络语言,许多语文老师把它视为洪水猛兽,都认为是不规范的语言,甚至全盘否定,禁止学生在学习中特别是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对待新型的语言,我们采取的方式不应该是逃避而是要学会如何去面对。网络语言是社会方言的一种,已经成为了交流工具。应加强语言学理论学习,对汉语言文字有较丰富的学养。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网络语言会成为学生学习规范汉语的障碍,但是它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2.掌握一定的网络语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师此时肩负重任,一定要从语言的规范化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甄别。那么教师就必须要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网络语言,这才能更好的引导和规范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经常会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其中有的符合语言发展规律,有的则不符合。网络语言虽然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手段,但是,由于网络的快速、虚拟、直接等特点,网络语言也存在许多不符合语言规范的现象。所以教师应随时接收、了解新兴词汇,并从语言的角度进行分析;真正地掌握网络语言,才能应对自如。

3.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积极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网络语言,变被动为主动,这会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的。首先,能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老师使用网络语言,会让学生感到惊喜,体会到老师和他们的心理是相近的,从而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顺利。其次,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网络语言的形式多种多样,充满了独特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师对它们进行充分的分析,会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成功的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再次,有助于规范汉语的学习。有许多网络语言都不符合传统的语言规范,可以成为学习规范汉语的反面素材,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学习规范的汉语。最后,提高汉语的影响力。现在对英语的重视,严重影响了汉语的地位。通过对网络语言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汉语的无穷魅力,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4.因势利导学习好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不仅是张扬个性、时髦的语言,是与日常生活、课堂书本语言不同的语言形式。它满足了他们好奇、对新鲜事物渴望的心理。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搜索信息、阅读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法,要建立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关系。引导学生接受积极的网络语言,抛弃消极的网络语言,鼓励学生再创造。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让学生对网络语言“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总之,网络语言对中学生使用传统规范语言、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中学生语文学习心态等方面形成的消极影响,但是也不可忽视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积极影响。将这些正面影响有效地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网络语言为语文教学服务,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辞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田聪.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现状调查与研究[D].河北大学,2011.

[3]张金帅.网络语言的规范性探讨[J].文教资料,2009,(6).

[4]刘灿群,雷婷.网络语言对中小学作文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7):1-3.

[5]姬小梅,杨阳.浅析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大家谈,2013.

[6]潘新和.言语天才成为真天才[J].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5).

[7]王丽娟.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G642.0

A

1674-9324(2014)14-0012-02

猜你喜欢

汉语规范语言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学汉语
来稿规范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