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洁癖与零宽容(外一篇)

2014-09-01陈鲁民

雨花 2014年4期
关键词:管宁洁癖好书

●陈鲁民

洁癖与零宽容(外一篇)

●陈鲁民

要求官员们经济上干净,作风上干净,人格上干净,这固然要靠个人的自律、自悟、自净,更要靠全社会对不洁现象的零容忍态度去制约。

《红楼梦》里,妙玉是个有洁癖的人,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里,刘姥姥跟贾母到她的栊翠庵做客,她嫌刘姥姥用过的茶杯脏,要扔掉。还要打水来冲地,并不准抬水的小厮进庙,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

小说家言,或可存疑,然而现实生活中,有洁癖的并不在少数。

宋人张知甫在《可书》记:“米元章有洁癖,屋宇器具,时一涤之。”《明史·倪瓒传》记:“倪瓒为人有洁癖,盥濯不离手。”

我单位有一位老领导,也有洁癖。他一上任,单位的卫生面貌就大为改观。他喜欢洗手,卫生间里就有了洗手液和烘干器;他见不得地上污垢、墙上斑驳,各个办公室都加大了打扫卫生力度;他看不惯那些邋遢的人,周围的部下个个都收拾得利利索索。他下了班就到处转,看到哪里不干净,马上叫人来打扫。几个月下来,办公楼焕然一新,大院也干干净净,被评为省级卫生庭院。

从生理洁癖还可引申到心理洁癖,即洁身自好、不为外物所污的习性。

汉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记,高士许由以为官场龌龊,不屑与之为伍,听到尧要让位给自己的消息后,感到耳朵受到了污染,因而临水洗耳;隐士巢父比他更甚,竟以许由洗耳的水为秽浊,不愿让牛在其下游饮水。

还有三国时人管宁,他跟华歆同学,读书时两人合坐一张席。但后来有一天,他们在读书时,华歆跑到街上去看热闹,管宁觉得华歆读书太容易受外界诱惑,是个俗人,就很看不起他,把席割开分坐。

从心理洁癖还可再引申为道德洁癖,即人格、操守、德行的洁白无瑕。

2013年中国农历春节,传来德国教育部长安妮特·沙范辞职的消息。缘由是她32年前的博士论文涉嫌剽窃,尽管她特别能干,政绩特别突出,又是总统亲密盟友和下一任总理的有力竞争者,但还是被有“洁癖”的德国人民毫不客气地赶下台,因为他们不能容忍有道德瑕疵的人掌管国家大权。

其实,在这之前,2011年3月,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就因博士论文“未充分交代引用来源”,被迫放弃博士头衔,重压下被迫辞职,远走他乡,定居美国,这颗政坛“希望之星”陨落时年仅39岁。古滕贝格落马不久,前议会副议长科赫·梅林“中招”,论文剽窃遭网民曝光,作为欧洲议会最年轻的女副议长不得不黯然辞职。

如果再推而广之,还有美学洁癖、政治洁癖、制度洁癖等,不论形式怎么变化,其核心就是两个字:干净。

干净也有两个层面,一是自己干净,出淤泥而不染,“质本洁来还洁去”,为民是奉公守法的好人,入仕是廉洁自律的清官,为学者是自尊自重的君子,为商是诚实守信的儒商;二是不仅自己干净也要求他人干净,对他人的肮脏不能容忍。譬如我的老领导对脏乱环境零容忍,管宁对华歆的庸俗零容忍,德国民众对官员的道德污点零容忍,奥林匹克委员会对兴奋剂零容忍,香港政府对腐败的零容忍,贪污1元也要处理等。

我们的社会,正在向着“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理想目标进发,“干净”肯定是其中重要内容,要求官员们经济上干净,作风上干净,人格上干净,这固然要靠个人的自律、自悟、自净,更要靠全社会对不洁现象的零容忍态度去制约。具体来说,组织部门要有洁癖,拒绝那些心灵脏的人进入干部队伍,更要防止边腐边升的现象发生;媒体舆论要有洁癖,紧紧盯住那些“表哥”、“房叔”,要一挖到底;人民群众也要有洁癖,鄙视、仇视那些硕鼠、蛀虫,以形成合围之势,这样,让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一露头就千夫所指,人人喊打,久而久之,或可造就海晏河清、风正弊绝的大好局面。

我最讨厌的书

近年来,媒体总在批评中国人不读书,这恐怕也要在出版方面找找原因,如果没有什么值得读的书,那么不读也罢。每次我进书店,就会想起苏格拉底逛市场后的观感:啊,我没想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同感,面对那铺天盖地的图书,我会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怎么会有那么多我读不下去的书!

古人说开卷有益,那是对好书而言。现在,全国每年出版19万种图书,世界第一,可是,平心而论,好书实在有限,平庸的书居多,不少是东拼西凑的书,剪剪贴贴的书,无病呻吟的书,跟风炒作的书。就我个人来说,我最讨厌这样几类书:

励志的书。这类书又可分为《成功学》、《心灵鸡汤》两大类,一般路子都是,讲个真真假假的小故事,引出个貌似深刻的大道理。写这种书的人,往往是混得不怎么样的穷酸文人,百无一用,不得不编点瞎话骗几个稿费。我不是说不能出励志书,但时下的励志书,滥竽充数者太多,浅薄、粗糙、牵强、烂俗,于是就让人反胃了。

研究关系学的书。这类书是教人怎样精明地处理人际关系,讨上司或老板的欢心,在社会上吃得开。譬如《职场36计》、《如何被上司赏识》、《当代厚黑学》、《当老板的最好马仔》等,教人勾心斗角,心口不一,挑拨离间,坐收渔利,把上下、同事关系搞得复杂而诡秘。这种书读多了,人就会老于世故,对人无半分真情,精于算计,处事多虚情假意。

教人发财的书。这类书是教人怎样在生意场上拼搏,赚钱,发财,出人头地,如《财富圣经》、《炒股108招》、《我的第一桶金》、《快速发财秘典》、《如何在25岁前成百万富翁》等,书名颇诱人,举例也很生动,前景描述得更辉煌,可你要真信、真照着干,肯定会惨到一败涂地。道理很简单,如果发财那么容易,写书的人干嘛还那么辛苦地去爬格子?

养生保健的书。写教人健康长寿的书,本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可时下这类书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且都吹得神乎其神,似乎照他书中所言办法养生,就能长命百岁。你鼓吹吃红薯延年益寿、他宣传吃绿豆包治百病,而且书名也很吸引眼球,譬如《从头到脚说健康》、《不生病的智慧》、《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等等,都曾风靡一时,骗了读者不少银子,但内容却自相矛盾,谬误百出。

考试宝典。中国是个考试社会,成千上万人在考中学、考大学、考职称、考公务员,出指导考试的书就成了出版界一块肥肉,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或曰《题海宝典》,或曰《考试大全》,或曰《历年考题精选》,或曰《高考必读》,或曰《考级秘籍》,都说自己是权威读本,是国内著名专家撰写,读了我的书一定会顺利过关云云,其实,多是故弄玄虚,谬错不断,东拉西扯,最后往往误人子弟。

高尔基说:“看见书,我就像饿汉看见面包一样扑了上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如果遇到一本不好的书,那会是什么结果,不就相当于在食用有毒食品吗?可见,出好书的意义之重大。

我们正在为文化大繁荣而努力奋斗。出版繁荣是文化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书出得多不见得就是繁荣,很可能是在冒虚火,与其花钱费力出那么多没用或有副作用的书,还不如走精品路线,少出书、出好书,让读者爱不释手,读了有收获,学了有教益。只有这样的书,才无愧于“人类进步阶梯”的美誉。

猜你喜欢

管宁洁癖好书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好书共享
管宁割席
爱护小耳朵
少妇洁癖的背后
好书推荐
洁癖
我的“洁癖”一家
管宁割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