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减少妇产科院内感染中应用效果分析

2014-08-31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缝隙医护感染率

杨 娟

(四川省广元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其控制和预防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关联,已日益引起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视[1-2]。对于妇产科这一特殊科室,最大限度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对妇产科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本研究对500例患者采用了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取得较佳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接诊的1000例患有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接诊的50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年龄17~63岁,平均(41.4±11.2)岁;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诊的500例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设为观察组。2组患者主要涉及的疾病类型包括阴道炎、子宫肌瘤、宫外孕、盆腔炎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2组患者在年龄等基线资料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病情监控、健康宣教以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无缝护理管理措施,主要措施包括与患者家属交流、对患者热情关怀、护理人员弹性坐班等,同时记录2组患者相应的护理前后的精神状态(抑郁、焦虑等)。比较2组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采用本科室医护人员设计的“妇产科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其内容主要为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方面。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妇产科感染部位分布

护理后,2组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宫腔、胃肠道等。对照组感染率为2.2%,观察组感染率为1.2%,观察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妇产科感染部位分布比较[n(%)]

2.2 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的满意度分别为98.8%、100%、96.2%以及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对医护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护理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观念在不断更新,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过程,更是一项服务性工作[5-6]。无缝隙护理主要是指患者在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护理人员全面的护理服务,其主要导向是患者在享受各种护理服务中的各种需求,并以患者满意为最终目的[7-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2组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宫腔、胃肠道等,观察组感染率为1.2%, 而对照组感染率为2.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等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妇产科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9]。观察组无缝隙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 对涉及到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相关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有护理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以及服务的态度、意识等[10]; ② 相关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无大影响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尊重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患者习惯的相关日常生活用品的摆放以及饮食习惯等[11]; ③ 医患人员要对患者的隐私进行必要的尊重,同时对涉及隐私的治疗要告知患者并沟通; ④ 对患者所住的病室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以及舒适的病室环境,如可以提供鲜花以及暗色调的窗帘、油画,亦可提供舒缓轻柔的音乐; ⑤ 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并尽可能满足; ⑥ 医护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的需求,可以通过患者的眼神、语言了解其潜在隐性需求,从而积极主动提供相关护理服务,这点特别适合一些肢体不变的患者[12-13]; ⑦ 对传统的排班制

度进行适当调整,可以采用弹性坐班制度,依据病室的工作需求特点进行灵活排班,保证医护人员对患者临床护理的相关延续。

[1] 杨彩霞.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12): 63.

[2] 张素娟.妇产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4): 120.

[3] 习改梅, 张平.妇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慢性病学杂志, 2010, 12(1): 80.

[4] 马代珍, 王辉艳, 宋秀俊, 等.妇产科综合病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27): 52.

[5] 倪颖, 王良风.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11): 34.

[6] 王玲欢.住院妇科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护理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 29(3): 245.

[7] 杨大萍.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0): 317.

[8] 张雪群.妇产科护理感染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0): 32.

[9] 宋红.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9): 219.

[10] 毛莉.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9): 815.

[11] 顾则娟, 张镇静, 丁霞芬.病房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6(9): 21.

[12] 俞小萍.妇产科综合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 2012, 22(5): 947.

[13] 刘丹, 王聪敏.无缝隙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 2011, 40(7): 735.

猜你喜欢

缝隙医护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雨的缝隙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