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疗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的意义

2014-08-31张士巧崔卫东赵幸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康复

张士巧, 崔卫东, 王 岚 , 赵幸福

(1. 河北省衡水市精神病医院 河北 衡水, 0538002. 2.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科教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30)

慢性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的缺陷严重可致精神残疾。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不能明了,尤其是慢性精神分裂症在治疗和预后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药物治疗虽然对控制精神症状可获显著疗效,但是在提高患者独立生活技能、改善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效果却不甚理想,无法改善和提高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医院开展了农疗康复训练模式,现充分利用本院的地理优势,从2009年开始逐渐开展农疗康复模式治疗慢性精神分裂,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① 住院时间>2年,符合ICD-10发布的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 ② 年龄为18~50岁; ③ 无严重躯体疾病; ④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患者; ⑤ 患者或其监护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⑥ 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入组患者按疾病分型分为青春型17例,紧张型15例,单纯型10例,偏执型26例,未定型18例。入组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排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年龄16~61岁,平均年龄(35.42±7.21)岁,其中青春型8例,紧张型5例,单纯型6例,偏执型12例,未定型11例,平均病程(2.7±1.01)年;对照组44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8.20±5.41)岁,其中青春型9例,紧张型10例,单纯型4例,偏执型14例,未定型7例,平均病程(3.13±1.53)年。2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维持原有药物治疗和封闭式护理管理方法,不采用任何特殊康复措施。观察组在给予原有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若天气条件允许,由专职护士组织实施农疗计划。每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技术培训,根据患者的个人爱好指导参与养殖、蔬菜种植、林果技术、花卉培育4项内容。患者每日参与1 h的农疗康复训练,并辅以现金、代币等方式的奖励。每2周对患者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组织患者交流感受,讨论培育心得。农疗过程中鼓励患者多与社会接触,在医护人员指导和帮助下,使患者掌握基本的生活及社会技能。

分别于训练前、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这几项指标的评分。

2 结果

2.1 2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农疗康复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PANS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3、6、12个月后 PANSS评分比较

2.2 2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农疗康复训练12个月后,观察组ADL各项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显著差异(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ADL评分比较[n(%)]

2.3 2组患者的PSP及IPROS评分对比

农疗康复训练后,观察组PSP 总分和其中对社会有益的活动、自我照料、扰乱和攻击行为三项评分改善程度显著,观察组的IPRO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随着精神类疾病治疗及服务模式的转变,在改善患者精神症状的基础治疗上,如何做好康复训练、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社会功能、降低致残率和实现对精神疾病的三级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由Leavell和Clarkt[3]提出精神卫生工作分为三级预防的概念,覆盖了精神卫生医疗护理全过程,概念中包括病因学的一级预防,在疾病发生期的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服务对象就是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目的是减少精神疾病造成的致残率,促进康复。目前国内精神专科医院相继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康复训练模式[4-6],农疗康复模式训练受地域的限制,目前开展较少,但在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增加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三级预防,改变传统封闭式住院管理模式的探索上,农疗康复模式具有积极的研究价值。我院拥有园林式建筑特点,病房区域和康复区域相结合,这种地理优势有利于农疗康复模式的广泛性和实质性开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慢性精神分裂症目前多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患者长时间与家庭、社会隔离,易形成孤僻、懒散、行为退缩等症状[7-8]。开展农疗康复训练后,改变了患者单调封闭的生活模式,分散和转移对自身病情和不良情绪的注意力,加速康复进程。在本研究中,患者参加农疗康复训练6个月后, PANSS评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P<0.05或P<0.01)。参与农疗康复训练12个月后,观察组ADL各项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显著差异(P<0.01), 而PSP总分和其中对社会有益的活动、自我照料、扰乱和攻击行为三项评分、IPRO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与报道农娱治疗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相一致[9-11]。

[1] 石贵凤, 徐芬兰, 王莉, 等. 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院内康复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2(41): 145.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ICD-10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 clinical descriptions and diagnostic guidelines[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2.

[3] Leavell H R, Clark E G. Preventive Medicine for the Doctor in his Community. An Epidemiologic Approach[J]. An Epidemiologic Approach, 1958.

[4] 郭细先, 陈亚萍, 刘堂龙, 等. 交往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12): 1157.

[5] 顾桂英, 曾德志, 樊学文, 等. 电话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19(11B): 74.

[6] 陶敏, 李娇, 董凤云, 等. 认知行为一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J]. 护理研究杂志, 2011,25(8):2193.

[7] 关艳华, 龚小虹, 周桂洪, 等.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放式职业劳动训练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8, 13(9): 53.

[8] 伍业光, 赖群清, 张为, 等.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康复效果评价[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 11(1): 55.

[9] 郑志华, 侯春龙, 蔡广超. 农娱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中的作用[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3, 29(6): 442.

[10] 杨健. 农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14): 1745.

[11] 张文. 农疗对精神分裂症慢性期病人康复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09, 21(6): 624.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康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