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时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干预

2014-08-31李良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

李良燕

(安徽省宣城中心医院 感染科, 安徽 宣城, 242000)

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者约1.1亿[1],此外中国还有约49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2]。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的总体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HC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3-4]。由于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程长,并发症多,有一定的传染性及癌变的可能,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加上抗病毒治疗疗程长、费用高、副作用较多等原因,患者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则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本研究对住院接受干扰素(IFN)a抗病毒治疗的肝炎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了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本院感染科住院的慢性肝炎患者134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89例、丙型肝炎45例,男70例、女64例,年龄18~76岁,平均(43.5±3.16)岁。所选病例均为符合防治指南并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住院患者[5]。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疗程、应用的干扰素种类、付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及随访指导。

1.2.2 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除包括上述常规护理外还予以详细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及行为干预等。

1.2.3 评价方法: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心理评价。所有评分表由患者进行主观评分,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进行量表评分,比较慢性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HAD包括2个部分,即焦虑亚量表和抑郁亚量表,各有7个条目,每条分4级(0分、1分、2分、3分)计分,测量后分别计算分值,大于9分者为阳性[6], 评定为焦虑或抑郁心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综合护理干预3~6个月后,干预组焦虑抑郁发生率由83.8%下降到38.2%,对照组焦虑抑郁发生率由83.3%下降至72.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比较[n(%)]

2.2 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经干预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5),并且干预时间越长,量表评分下降越明显,而对照组干预后评分虽有下降但不明显,2组患者经干预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3 讨 论

病毒性肝炎是一组由于肝炎病毒经各种传播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其中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具有慢性迁延性的特点,临床上存在长期性、难治性及传染性等难点,而慢性重复性应激,易导致患者产生抑郁反应[7]。由于疾病传染性导致的社会歧视使患者在患病后要承受躯体、精神和经济上的多重压力,调查[8-11]显示病毒性肝炎特别是慢性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随着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选择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但因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疗程长、费用高、副作用较多等特点,患者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同时指南明确指出,抑郁是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可从烦躁不安到严重的抑郁症,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对出现明显抑郁和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应予立即停药并密切监护[12]。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影响,能造成其免疫功能低下和心理负担加重,使其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最后导致其生存质量下降及生存率降低。因此,使用干扰素前、治疗过程中都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情绪变化等心理状况[13],并给予及时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抗病毒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有调查[14]显示,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其焦虑和抑郁程度要高于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本研究干预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采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有: ① 详细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包括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举行健康讲座与针对个性化的疾病知识讲解相结合、24 h热心电话、电话随访等; ② 心理干预,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焦虑抑郁情绪特点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指导或请精神科予以治疗的综合干预,注意应坚持用鼓励、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患者,同时要取得家庭、社会等的全方位支持,以保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持续性; ③ 行为干预,主要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适当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宜的运动方式(如瑜伽、太极、慢走等)、运动量的选择、音乐治疗、放松训练等手段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经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这表明本干预组中的护理干预方式和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医学模式更强调整体的概念,人文关怀[15]、心理护理在护理中的作用虽然得到重视,但目前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的人文素养仍比较欠缺,心理护理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发生率由83.8%下降到38.2%, 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焦虑抑郁发生率由83.3%下降至72.7%, 说明对照组只通过常规的、简单的、重复性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还远远不够,这与周建妹等[16-17]的研究一致。另外,部分抑郁患者经综合干预后仍需及时请精神专科医生诊治。综上所述,对于接受干扰素治疗的肝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还应对其进行有效积极的心理治疗[18]等综合干预,不仅能增加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还有助于干扰素治疗时对肝炎患者心理障碍的防治,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同时显著提高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时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 庄辉.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挑战[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5, 23(SI): 2.

[2] 蒋荣猛.丙型肝炎可治愈[N].健康报,2014-04-17(4).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1):65.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131.

[5] 金生.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2012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指南简介[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3): 193.

[6] 郑磊磊, 王也玲, 李惠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综合医院中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5):264.

[7] 邵淑红, 李尊岭.急慢性应激对海马BDNF表达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2, 4: 428.

[8] 陈晓蓓, 杨丽华. 病毒性肝炎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临床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 2002, 82(6): 398.

[9] 陈文娜, 周美英, 陈肖平.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 2013(10): 1596.

[10] 肖静, 陈萍, 李小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2(9): 649.

[11] 陈芳.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3): 5.

[12] 郭建琼, 程玲, 刘洪利, 等. 163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21): 2240.

[13] 叶蕾, 朱肖鸿, 朱翔贞. 慢性乙型肝炎硬化患者情绪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2, 19(2): 97.

[14] 宋晓西. 护理干预对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9): 1479.

[15] 张鸣秋, 丁秋娥, 余玲玲, 等.人文关怀在眼科门诊护理中的实施及效果[J].医学前沿, 2012, 2(16): 252.

[16] 周建妹, 于恩彦, 任爱华, 等.抑郁与高龄高血压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l,36(4):395.

[17] 张文, 房丽, 牛海艳.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抑郁症状的个体化心理护理[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 医学版, 2012, 21(10): 781.

[18] 周丰勤,王伟仙.积极心理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7): 128.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