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管理指导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08-31刘发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阻塞性疾病功能

王 玫, 刘发兰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 呼吸科, 四川 遂宁, 629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气促和呼吸困难等[1], 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中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COPD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目前尚没有根治COPD的方法,虽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有限。COPD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需要患者具备COPD的健康知识,并主动参与疾病管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1]。近年来,帮助慢性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5月收对40例COPD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指导,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慢阻肺患者,纳入标准: ① 所有病例均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X线胸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 ② 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有关慢阻肺的诊断标准[3]; ③ 行给氧、抗感染等治疗后,处于稳定期; ④ 无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躯体疾病; ⑤ 无严重并发症; ⑥ 神志清醒,认知能力正常,可进行正常的沟通。排除标准: ① 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② 糖尿病、高血压、严重的心衰竭者; ③ 肝、肾严重疾病的患者; ④ 肺癌、肺脓肿、肺结核、自发性气胸; ⑤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80例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56~79岁,平均(62.4±11.2)岁;病程4~17年,病程(11.4±6.2)年。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一般资料经SPSS软件统计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的治疗方法相同,均给予雾化吸入、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住院期间做好基础护理,随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指导。

1.3 自我管理指导

1.3.1 成立自我管理健康小组:成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导小组,成员3~4人,设立1名组长。患者入院时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对自身疾病、治疗的认知情况。结合查阅的文献以及临床护理经验,初步制定护理计划。召开小组讨论会,制定确切、具体的自我管理指导的内容,然后对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1.3.2 自我管理指导的实施:采用多媒体授课、教育展板、活动挂图、面对面等实施方式,对患者开展自我护理指导。实施的过程中鼓励家属参与、督促,鼓励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每次教育结束后,对患者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和测评,强调教育后的巩固工作。实施内容: ① COPD知识教育。结合《COPD健康教育手册》的内容介绍慢阻肺的医学知识,包括病理生理、诱发因素(寒冷、受凉、空气污染和劳累等)、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如何掌握吸入用药及正确有效的咳嗽方法等。嘱患者长期用药并遵循医嘱,避免漏服和改变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2]。讲解吸烟对心血管和肺功能的危害性,并举一些因吸烟而导致病情恶化的实例,告诫患者戒烟。介绍氧疗的目的、意义以及坚持氧疗的重要性,使患者明白长期吸氧是一种改善预后、提高生存时间非常有益的治疗性措施,并给以氧疗的安全知识教育; ② 自我技能指导。嘱患者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备用,引导和鼓励患者做正确的运动训练和呼吸训练,根据患者生活习惯及病情状况制定不同的锻炼计划,如活动能力较差的患者可选择室内走动或以呼吸锻炼为主,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患者可选择有氧运动,如太极拳,气功、八段锦、公园散步等,活动量以不引起明显胸闷、气急症状为宜[3]。教会患者呼吸技巧及急性加重期症状的识别和处理,当场演示吸入性药物的吸入方法。饮食方面嘱患者增加食品种类及多样性,多食瘦肉、蛋类及豆制品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保证维生素(动物肝脏、瘦肉、鱼、蛋、新鲜蔬菜等)的摄入量等。③自我情绪管理。告知患者不良病情对自身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掌握情绪转移法、意向放松发以及倾诉法等心理调节方法,帮助患者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控制自己的行为,保持愉快的心情[3]。鼓励个性开朗、自我管理成功的患者分享经验,激发患者的同理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共包括12项,3个维度,每个维度4个条目,分别为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以及希望总体,分数越高说明希望水平越高。②肺功能:比较护理前后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用力肺活量),采用AS307肺活量检查仪测量。③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调查,该量表共包括躯体功能(条目F11~F30)、心理功能(条目F31~F50)、社会功能(条目F51~F70)、物质生活状态(条目F1~F10)4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希望水平和肺功能比较

观察组的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以及希望总体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习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前的FEV1、FEV1/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希望水平和肺功能比较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3 讨 论

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主要累及肺脏,患者肺功能较差,呼吸较为困难,运动耐力降低,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4]。就目前而言,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COPD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位居第4,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活动能力是COPD治疗的重要目标。但就目前而言,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较差,对疾病知识和胰岛素注射知识知之甚少。传统的护理模式中,患者处于被管理的角色,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往往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对慢性疾病的有效管理不是以治愈为目的,而是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健康功能维持在一个满意的状态,使慢性病患者过上独立的生活,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5]。

自我管理是指在医务人员传授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患者在自身诊疗活动中承担一定的预防性或治疗性活动,以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治疗的信心[6]。自我管理是被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一致推荐并肯定的糖尿病防治行为和治疗途径。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是COPD患者长期带病生存的根本保证。自我管理能力强的患者往往有较好的自我保健意识与技能,有些患者还有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自我管理可以使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高医疗依从性、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强的患者生活质量也比较高[7]。戴叶花等[8]研究显示,COPD自我管理与生活质量的总分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本研究通过在COPD患者中实施自我管理指导,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COPD教育和管理,促进患者建立起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心,帮助患者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技能,激发了患者的潜能,使护理过程由被动变主动,建立健康行为。整个护理过程中,患者不断提高和掌握COPD的理论知识,掌握自我护理的技能,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用药、锻炼及氧疗的依从性,进而促进了健康功能。

[1] 刘璐, 刘淑梅, 柏玉萍, 等.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在拒绝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2, 26(13): 1203.

[2] 张井宣. 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2): 338.

[3] 周志红, 严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11, 26(17): 85.

[4] 赵琳, 崔妙玲, 李丽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希望水平及自我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 2012, 26(32): 2297.

[5] 韩燕霞, 钮美娥, 汪小华, 等. 自我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3): 1166.

[6] 陈亚红, 姚婉贞, 康健,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状况与自我认知的多中心调查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0, 33(10): 750.

[7] 张彩虹, 何国平, 李继平,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10): 1120.

[8] 戴叶花, 侯爱和, 张摇平,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3): 52.

猜你喜欢

阻塞性疾病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