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健康程度的调查

2014-08-31曹素云朱玉凤常毛毛袁文玉周彩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血液病恶性程度

曹素云, 王 艳, 朱玉凤, 常毛毛, 袁文玉, 李 斌, 周彩霞, 胡 月

(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 血液科, 安徽 淮北, 235000)

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困难、病情重、住院时间长,且需要反复住院,常恐惧化疗、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心理问题较多,负性心理高于一般住院患者[1]。有关癌症的心理问题研究很多,而对恶性血液病的心理问题探讨较少,尤其是2009年以来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2]调查,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时间分组比较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分析其差异性,旨在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研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经三甲医院淮北矿工总医院及其他三甲医院确诊的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5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其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12~77岁,平均49岁。疾病类型为:急性白血病47例,淋巴瘤9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骨髓纤维化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参与调查的护士均经统一培训,由调查的护士对患者说明SCL-90量表填写的有关事项,如遇到患者文化水平低及视力不好等情况时,由护士读给其听,用中性的语言解释,不给予任何暗示语言。调查问卷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导语,即指导患者填写问卷的方法和要求,由患者表达真实的感受和程度。① 无,无该项症状问题; ② 轻度,自觉有该症状,但发生的并不频繁,不严重; ③ 中度,自觉有该症状,严重程度在轻度到中度; ④ 相当严重,自觉常有该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 ⑤ 严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频繁和程度都十分严重。第2部分为症状自评量表的主题部分,有90个条目。第3部分是护士填写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诊断、病程、调查者等。对收集的每份资料统计出各种因子得分,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心理调查得分、治疗效果等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最后对所收集资料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各个因素对心理的影响。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心理健康程度比较

比较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除恐怖症状及精神病性外,男性患者SCL-90各因子分均较高,说明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在性别上的差异,与管健等[3]研究相似;不同年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不同,45岁以下年龄组较45岁以上的患者躯体症状重,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较45岁高;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除躯体症状外,其他心理健康水平均低于文化程度低者,见表1。

2.2 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同住院时间心理健康程度比较

住院时间半年内的为1组,半年至1年的为2组,1年以上的为3组,1组和3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均低于2组的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组和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SCL-90评定结果

表2 不同住院时间的恶性血液病患者SCL-90评定结果比较

3 讨 论

恶性血液病是一种血液恶性肿瘤,一旦确诊就会对患者和家属造成坍塌性的打击,会因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和对死亡的恐惧而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低落、精神错乱等心理反应,甚至会产生轻生念头。第1个月时患者情绪波动大,心理多个方面均出现异常[4]。患者住院后,突然失去了本该承担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会引起各种心理冲突和强烈的心理反应,这需要医务人员必须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疏导不良的心理障碍,以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从而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做到这些需要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了解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尽早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护理心理评估除了常用的观察法、访谈法外,量表评定法在心理护理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5]。不同性别患者心理状况有所不同,除了恐怖与精神病性男女差别不大外,其余症状男性均高于女性,这与女性善于诉说、容易哭泣、善于求助等途径宣泄不良的情绪有关,还由于社会对于男女角色的分化有所不同,男性的社会压力较女性大,一旦家庭中的男性支柱倒下,往往带来整个家庭的崩裂,而且社会文化将男性定义为勇敢无畏的形象,当其面临困难的时候倾向于自我调节的方式,外界对于男性的关心和安慰较少,这也是造成男性患者心理健康程度低的主要原因[6]。所以医务人员不应忽略男患者的心理特点,要多与其交流沟通,能在人少或比较安静环境下更为适宜。

不同年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不同, 45岁以下年龄组较45岁以上的患者躯体症状重,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较45岁高,与年轻人身体的耐受性和生活压力较大有关。不同文化程度的血液病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比例不同[7],文化程度越高,越担心病情变化、预后及治疗效果,经常阅读有关书籍,对疾病预后不乐观,出现恐惧悲观沉默少言、抑郁自我封闭等心理[8]。由于对疾病的治疗情况比较了解,对所产生的并发症有所心理准备,表现为躯体症状较文化程度低者轻,朱珂等[9]通过对患者单因素分析,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在健康保健知识和应对疾病的心理素质方面接受的教育较多,所以疾病给心理带来的冲击较小,躯体症状较轻。患病时间不同对恶性血液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影响,患病半年内和1年以上的患者较半年至1年的患者在躯体症状、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都有较明显或非常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患者刚诊断和治疗时,不能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和对治疗环境的不熟悉,表现为少言、自闭,随着对环境和医务人员的熟悉,对疾病的进一步了解及症状的缓解,心理压力趋于减轻,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化疗,由于没有明显的好转或者缓解后复发,加之经济负担的加重、对死亡的恐惧,又表现为压力增大,各个症状加重。反复住院化疗,心理应激反应加重,许多患者产生消极心理[10]。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变对肿瘤的错误观念和思维方式,消除无知和绝望,减轻对肿瘤治疗方式的紧张、担忧和焦虑及这些不良情绪引起的躯体反应,激发患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责任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12]。对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护患沟通,同情、关心、体贴患者,对症状得分较高的患者,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及不同的治疗时段,给予不同的疾病知识宣教,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让患者的情绪宣泄出来,给予患者持续的情感支持、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提高其承受能力[13],采取“面对”应对策略更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利于疾病的康复[14],并充分利用信息源,让病友互相介绍治疗体会,把病情缓解长、预后良好的患者介绍给其他病友,进一步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多给患者生存的希望。健康教育时应注意增加医疗动态和创新内容,使患者意识到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可有更多的治疗方法及治愈个体,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5]。

[1] 杨燕妮, 李梅君, 孙晓晶. 10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 49(11): 106.

[2] 郑淑梅, 王霜秋, 马静.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 13(6): 1087.

[3] 管健. 血液病患者心理健康程度的调查研究[J].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11(1): 5.

[4] 田金满, 杨荣雪, 张婧婧, 等. 血液病患者住院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及对策[J]. 河北医药, 2010, 32(4): 500.

[5] 周郁秋. 护理心理学[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51.

[6] 常子奎, 管健, 张金霞. 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及社会支持研究[J]. 中国医院, 2003, 7(7): 63.

[7] 吴道仙, 邓春晓. 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 现代医院, 2008, 8(4): 44.

[8] 黄展芬. 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 13(7): 95.

[9] 朱珂, 杨颖. 恶性血液病患者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11): 3631.

[10] 王子轩, 王彦. 46例血液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3, 6(1): 51.

[11] 杨镜明, 陈洁.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治疗[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4, 17(6): 319.

[12] 韩效林, 吴隼, 李敬东. 心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2): 342.

[13] 李丹琳, 肖丽英, 李尊巧. 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水平分析[J].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1, 9(5): 370.

[14] 沈世银. 整体护理对血液病患者化疗的心理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1): 200.

[15] 王子轩, 王彦. 血液病患者健康知识与心理状况相关性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03, 19(7): 539.

猜你喜欢

血液病恶性程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