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2014-08-31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血糖

刘 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六病房,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糖尿病导致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升高。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是脑血管病4大危险因素之一,而缺血性脑卒中则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1]。高血糖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有显著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几率和病情的预后也和非糖尿病患者有很大不同[2]。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比非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难度要大。本研究对80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不同护理措施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45~76岁,平均(55.3±8.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标准,且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3]。80例患者中多发性梗死46例,单发腔隙梗死18例,大面积梗死1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因病灶部位及大小不同而异,多表现为肢体不同程度瘫痪或痛温觉异常、运动或感觉性失语、构音障碍、饮水反呛和咽下困难等。所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患者35例,合并冠心病患者22例,合并高血脂患者8例;患者的空腹血糖6.9~22.0 mmol/L, 其中7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低血糖或酮质血症表现。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5岁,平均(55.6±8.5)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6岁,平均(54.8±8.7)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脱水、降血压、降纤酶、调节血糖、改善脑循环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① 健康宣教。每周1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满足患者对糖尿病和脑卒中相关信息的需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依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有针对性地讲解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皮肤感染、心肾功能损害等的关系和相互影响,讲解以上并发症的症状和预防措施,强调患者要重视糖尿病的治疗。向患者及家属演示血糖自检的方法,嘱咐患者肢体及语言功能训练和饮食的具体注意事项; ② 心理护理。每周2次,由专业的心理医师教授情绪调解的方法。协助患者树立对困难和挫折的正确认识,使其主动调节和改善心理状态和情绪。纠正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心理误区,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接受胰岛素治疗时的特殊情绪,向患者介绍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组织观看糖尿病防治的录像,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恢复较慢,有些会留有后遗症,少数患者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因此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鼓励家属采取积极帮助的正确应对方式,防止对患者放任自流或过度保护等现象发生。鼓励患者亲属和朋友以及社会志愿者组织经常看望患者或通过打电话、网络联系等方式增加其安全感,减轻患者的无助心理; ③ 饮食护理。脑卒中患者多有吞咽困难而需鼻饲,故应准时、定量,保障供给所需热量,避免引起餐后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4]。根据患者的标准体质量、病情轻重、营养状况及饮食习惯,估计出每日所需总热量,合理安排饮食。饮食要求低盐、低脂肪、优质蛋白,少吃或不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等,配以高纤维素食物,防止便秘; ④ 控制血糖的护理。按照医嘱对患者及时使用胰岛素,并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以防出现低血糖或高渗性昏迷。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胰岛素剂量,若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可用温开水冲服白糖或进食馒头、饼干等;若情况较为严重,则可应用50%的葡萄糖行静脉注射[5]; ⑤ 脑梗死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遵照医嘱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训练计划,进行肢体主动或被动功能训练; ⑥ 并发酮症酸中毒护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尿酮体、尿酸、血酮体、血糖检测,及时确诊以便对症治疗或抢救; ⑦ 出院指导。出院前告诫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按时服药,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监测血糖,定期复查,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1.3 效果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瘫痪肢体肌力在4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好转,瘫痪肢体的肌力提高;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瘫痪肢体肌力在1级以下[6]。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χ2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 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2组护理临床效果比较 例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内科急症,而糖尿病导致的脑血管病则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据报道,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概率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0倍[7]。脑卒中急性期血糖升高在临床中也十分常见,有文献[8]报道,无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加重均与血糖增高密切相关,且加重程度与血糖增高水平呈正相关。由此可见,糖尿病和脑卒中在疾病发生和预后上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需要结合多种措施并采取综合性的策略,而降低危险因素和避免并发症尤其值得重视。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卒中危险因素,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其次,脑卒中患者大多对疾病认识不足,容易发生心理疾患,适当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树立其对困难和挫折的正确认识。血糖的监测和控制是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加强血糖监测能够有效防范低血糖事件发生,降低患者因血糖浓度异常而导致的组织损害[9]。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使用胰岛素,及时识别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如心慌、大量出汗、饥饿、眩晕、嗜睡等,并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饮食护理对患者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低盐、低脂肪、优质蛋白的饮食有利于疾病恢复,配以高纤维素食物,可以改善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的便秘[10]。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相结合的综合护理策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5.0%, 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周雪华.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糖变化与预后关系及护理干预[J]. 中国药业, 2012, 21(A01): 298.

[2] 李小松. 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对比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5): 978.

[3] 孙宜芬, 苏卫军, 黄海英.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19): 8.

[4] 李清敏, 李芹英, 王秀美, 等. 2型糖尿病与手术后脑卒中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16): 1483.

[5] 梁志丽, 邓黎, 王少波, 等. 糖尿病和脑梗死后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探讨[J].吉林医学, 2013, 34(10): 1841.

[6] 于本芬. 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24): 3159.

[7] 侯巧红. 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5): 205.

[8] 张琼, 刘玲玲, 张芳. 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33): 201.

[9] 程晓丹, 陈雪莲.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1, 9(11): 974.

[10] 栗占捧. 2型糖尿病并缺血性脑卒中128例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1, 13(5): 180.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梗死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