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措施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2014-08-31王海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髋部患肢下肢

王海燕

(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深静脉血栓(DVT)亦称血栓性静脉炎,是髋部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系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患肢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患肢肿胀及疼痛等症状[1]。研究表明,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常因术前行患肢牵引、术后长期卧床、患肢制动以及合并肥胖、糖尿病等,易导致DVT的发生,严重者可致残甚至因继发肺动脉栓塞危及生命[2-3]。因此,采取何种有效护理措施以降低髋部骨折骨折术后患者DVT发生率,已经成为众多骨科护理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预防髋部骨折术后DVT的形成,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骨外科收治且拟行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05例,包括男64例,女41例,年龄43~80岁,平均(69.4±8.5)岁;手术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0例,AO空心钉内固定术5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42例,糖尿病29例,冠心病24例,高血脂2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2组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手术类型及内科并发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等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3 综合护理干预

1.3.1 术前护理: ① 心理疏导。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争取家庭支持系统的支持,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激发患者重新恢复健康的愿望,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② 健康教育。向患者反复讲解DVT形成的原因、后果等疾病相关常识,使其重视自身健康情况,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各种治疗[4]; ③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对有抽烟史者劝其戒烟,告知其尼古丁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吸烟可影响血液循环,影响骨折愈合。合理饮食,禁止高胆固醇食物; ④ 对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有无手术史、严重外伤史等易诱发术后DVT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5],术前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及血糖,待各项指标控制合理后再行手术,其他高危因素或手术时间较长者,采取针对性地药物预防措施; ⑤ 术前锻炼指导。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指导其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对暂时不能进行主动锻炼的老年患者,应协助其进行被动锻炼,能够进行主动锻炼者,应指导其进行健侧肢体关节功能及患侧股四头肌等长舒缩活动及足背的伸屈活动[6]。尽量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使全身肌肉最大限度得到锻炼,避免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1.3.2 术后护理: ① 术后抬高患肢,使患肢与创面夹角为20~30°, 保持引流管畅通,不可将软枕垫于腘窝及小腿处,以免髋部过度屈曲,最大限度减少局部压迫,以免影响静脉回流[7]; ② 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充液体,以稀释血液,减少血栓形成; ③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DVT形成。向患者强调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鼓励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开始进行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及踝、膝关节的被动及主动伸屈活动,每个动作收缩、舒张各5 s, 3次/d,每次10 min,以后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和次数[8]。鼓励并指导患者以健侧下肢及双肘为支撑点做抬臀动作,或上肢悬吊抬臀,以减轻局部压迫,锻炼臀部肌肉,间隔2 h进行1次; ④ 行髋关节置换术者术后应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以促进回流及减少静脉淤血,尽量督促患者早期下床行走,若病情不允许早期下床,应间隔2 h更换卧位1次[9],并进行主动功能锻炼; ⑤ 避免血管损伤。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部位,穿刺部位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禁止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若输液不畅,不可多次挤压输液管道; ⑥ 物理治疗。术后尽早使用足底静脉泵。足底静脉泵能够对足底及小腿依次按顺序进行间歇充气,被动挤压下肢静脉,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淤血,提高血浆内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从而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勒立巾等[10]对30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使用足底静脉泵,结果表明,术前使用足底静脉泵者DVT发生率(1%)明显低于未使用足底静脉泵者(7%), 表明足底静脉泵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DVT的发生; ⑦ 病情观察,术后严密观察患肢颜色、皮肤温度,注意有无远端动脉波动及淤斑发生等。因解剖原因,左下肢静脉回流速度较右下肢缓慢,故对患肢为左下肢者更应严密观察。

1.4 观察指标

出院前向2组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价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依从率,得分80分以上为疾病知识知晓或健康行为依从好。2组患者于术后10~30 d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有无术后DVT形成,观察下肢有无疼痛及肿胀情况,观察2组患者住院天数。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及功能锻炼坚持率比较

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及功能锻炼坚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疾病知识知晓、治疗依从性及功能锻炼坚持情况比较[n(%)]

2.2 2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疼痛及肿胀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下肢疼痛及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见表2。

表2 2组术后DVT、下肢疼痛及肿胀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 论

DVT的发病机制包括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及静脉壁损伤3大要素。髋部骨折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由于患者年龄偏大,常合并多种疾病,且加上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患肢制动等因素,导致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大大增加,髋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高达36%~60%[11],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靳立巾等[10]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合并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术前1个月有手术史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在左下肢者术后DVT发生的几率均较高。冯玉新[5]对6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进行健康教育、调整饮食结构、评估各种高危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术后抬高患肢及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等措施,结果证实,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仅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对照组,表明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进行高危因素有效评估并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极为重要。本研究针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诱发DVT发生的原因,对53例观察组髋部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如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加患者对DVT发生原因及后果的认识,并激发其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进行积极治疗,有助于降低DVT形成的风险因素;而术后对患者进行早期锻炼指导,应用弹力绷带、弹力袜及足底静脉泵等,均是促进静脉回流、减少静脉淤血的有效方法,配合药物预防性抗凝则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结果表明,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及坚持功能锻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DVT发生率、下肢疼痛及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依从率,降低术后DVT形成及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从而促进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

[1] 岳云霞, 康介馨, 秦卓君.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2, 18(8): 1123.

[2] 王万军, 李秀萍.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2): 26.

[3] Baser O, Supina D, Sengupta N, et al. Impact of postoperativ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on Medicare recip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 or total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y : AJHP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 2010, 67(17): 1438.

[4] 黄凌, 江君, 陈玉琴.气压治疗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8): 142.

[5] 冯玉新.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3): 226.

[6] 文爱欣.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吉林医学, 2013, 34(23): 4862.

[7] Lee Y K, Choi Y H, Yc H, et al. Does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fect rehabilitation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J]. Yonsei Med, 2013, 54(4): 1015.

[8] 刘佳.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3): 491.

[9] 广红玲.护理干预对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6): 108.

[10] 靳立巾, 张玲, 马文静, 等.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 2012, 41(13): 737.

[11] 谢命莲.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1, 40(34): 3532.

猜你喜欢

髋部患肢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