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护理制度对颅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2014-08-31张碧先王建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颅脑分组护士

张碧先, 王建华

(1. 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四川 资阳, 641300;2.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 手术室, 四川 绵阳, 621000)

颅脑手术是临床外科常见手术,重症患者较多,且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术后病情变化幅度较大,加之术后需放置各种引流管,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因此对护理人员在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等方面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根据本院颅脑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颅脑外科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2013年7—12月颅脑外科对护理人员实行分组护理制度,并与2013年1—6月实施传统责任制护理时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分组护理制度对颅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颅脑外科共开放床位40张,护理人员19人(包括护士长1人),均为女性,床护比1∶0.475。年龄20~46岁,平均(29.8±6.5)岁;护龄3个月~28年,平均(10.4±4.3)年;学历:本科10人,大专6人,中专3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7人,护士3人,实习护士3人。全年护理人员人数固定。

1.2 方法

本院颅脑外科2013年7—12月实施分组护理制度,首先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将所有护理人员结合本科特点按照临床工作经验、实际工作能力、学历、职称及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1],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3个层级,再分为3个责任小组,每组6人,负责13~14张床位,床护比1∶(0.43~0.46),全程负责本组所有患者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沟通交流及出院指导等全部工作。可根据实际患者数及工作量弹性调整护理人员人数。每个护理小组设1名护理组长,下设责任护士3名、助理护士2名。其中护理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要求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及管理协调能力[2],负责对本组管理的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发现护理问题及时制定护理措施,并负责分配、指导本组下1级护理人员进行工作,监督、检查本组护理质量,如病房管理、危重护理、专科护理等方面纳入小组护理质量工作检查,并负责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指导[3];责任护士由主管护师或高年资护师担任,负责本组患者具体的护理工作,同时完成基础护理工作、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工作,并指导助理护士进行工作。助理护士由护士或实习护士担任,负责完成分管床位患者的生活照顾及基础护理工作。每个护理责任小组的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各负其责,上级护理人员可以指导及协助下级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工作,但下级护理人员不能独立完成上级护士的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由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构成,达到优化组合、层层指导及逐级质控的最终目的。

1.3 评价指标

分组护理制度实施后,以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评分标准为依据,对病房管理、危重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及护理文书各方面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随机选择200例颅脑手术患者发放本院颅脑外科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沟通交流、业务技术及巡视及时性5个方面,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度。另选择2013年1—6月间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作为分组护理制度实施前的对照数据。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分组护理制度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分组护理制度实施后,病房管理、危重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较实施前提高(P<0.05或P<0.01),见表1。

表1 分组护理制度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2.2 分组护理制度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分组护理制度实施后,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沟通交流、业务技术、巡视及时性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见表2。

3 讨 论

所谓分组护理制度,就是将同一病区的护理人员(按照工作经验、能力、职称等)和床位分成多个小组,使每个小组内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按高中低素质搭配,组内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任务时,职责明确,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集中精力了解所分管患者的情况[4], 并对患者认真实施护理,同时注意组间分工协作,有助于小组成员工作能力的共同提高。临床研究表明,分组护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5]。顾明莉[6]对210例骨科患者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责任制护理模式,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质量考核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徐琪等[7]对住院患者实施分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结果表明,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状况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工作模式。黄守春等[8]对烧伤科18名护理人员实施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后,输液呼叫铃声次数明显减少,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分组护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的优势有如下几方面: ① 能够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组内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各负其责,确保每个护理环节节节相扣,特别是对开颅术后的危重患者来说,护理要求高,难度大,护理组长要亲自制定护理计划,除了亲自参与护理工作外,还要将其他护理任务按照难易程度分配给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对难度大的护理任务做好指导和监督,以弥补下级护理人员在护理经验及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不足[9], 使其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正确进行相关护理,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每个护理小组所分管患者的护理工作任务都是在护理组长的指导和全组护理人员的共同合作下完成的,分组护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② 调动护士积极性。由于分组护理制度的实施,小组成员按照工作能力、管理协调能力、知识水平、沟通交流能力等综合因素的高低分配工作任务,使人尽其才,充分体现了不同能力护理人员的临床价值,满足了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有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内在潜能,增强其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改变了以往护理人员按资排辈的传统做法。这种良性竞争意识有助于促进护理人员之间形成积极进取的良性竞争局面,从而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也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随之增加,而患者的满意度反过来又进一步满足了护理人员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10], 使护士能更加认真努力地工作,对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护理队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③ 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分组护理制度明确了护理人员的个人责任,使护理人员不再被动等待呼叫,而是增强了主动服务的意识,巡视病房次数增多,增加了观察病情及与患者沟通的时间,有助于密切护患关系。

表2分组护理制度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与实施前比较,*P<0.05。

[1] 张爱华. 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肿瘤外科中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4): 146.

[2] 陈艳, 汤琪春, 谭祥娥. 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6): 451.

[3] 潘虹, 池成涛, 刘殊双. 小组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10): 1651.

[4] 王琰, 刘雯. 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14): 662.

[5] Dehaghani A R, Akhormeh K A, Mehrabi T.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on job satisfaction among nurses in Al-Zahra Hospital of Isfahan[J]. Iranian Journal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 Research, 2012, 17(4): 290.

[6] 顾明莉. 小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35): 106.

[7] 徐琪, 张佳琦, 王静, 等. 实施分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2): 63.

[8] 黄守春, 黎艳, 肖榕婵, 等. 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30): 98.

[9] 陈月娟, 江雪珍. 病区分组护理制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24): 171.

[10] Park H A, Min Y H, Jeon E,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electronic nursing records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models an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 Studies in Health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cs, 2012, 180: 1206.

猜你喜欢

颅脑分组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