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2014-08-31宋文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精神科优质护士

宋文英

(四川省攀枝花市三人民医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61)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要求高质量医疗救治的同时还要求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实施优质护理[1]。精神疾病患者大多对疾病缺乏自知力,伴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智能等障碍,且很多患者是被动住院,常有抵触情绪和行为,接触交谈及合作性差,部分患者思想行为失常,可能发生过激的危险行为,甚至会自残自杀[2-4]。因此,护理人员在采取对症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护理工作[5]。本研究对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予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精神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以优化护理工作模式时间为节点,将所有患者分为传统模式组和优化模式组,每组各有患者120例。传统模式组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25~69岁,平均(42.8±3.9)岁,患者就诊疾病有精神分裂症46例,情感、心境障碍抑郁30例,老年痴呆29例,其他精神疾病15例。优化模式组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3~65岁,平均(43.3±4.1)岁,患者就诊疾病有精神分裂症45例,情感、心境障碍抑郁3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28例,其他精神疾病15例。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护理方法

1.2.1 传统模式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传统模式组患者在传统护理工作模式下接受护理康复治疗。

1.2.2 优化模式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优化模式组患者在优化护理工作模式下接受护理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① 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不仅要关心护理人员的心理、生活及工作,还要使护理人员建立积极向上、勇于进步的精神面貌。鼓励护理人员在业余时间进修,设立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专科护士进修本科教育,并鼓励高年资本科护士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并攻读硕士学位,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多组织与先进单位的交流互动,学习国内外的优秀经验;定期组织内容广泛的培训,学习优质护理文件精神,提高专业水平,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引进高年资、高学位、高职称的专业人才,加强科室护理骨干力量,提高科室护理整体水平; ② 定期考核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在不影响科室正常护理工作的前提下,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接受技能操作水平考核,严把质量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护理质量。尤其对于刚进科的护理人员更应加强关注; ③ 转变护理理念。加强护理服务意识,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6]。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关心患者,主动满足患者心理、生活等方面的要求,由过去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护士要善于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和病情变化,消除患者及家属的负面情绪,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 ④ 优化排班。按照老带新的要求,实施组长负责制,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由高年资高职称护士担任小组长并指导低年资护士。小组在高年资护士的带领下,负责10~15张床位,每位护士负7~8位患者。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并进行生活护理、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指导等。做好交接工作和夜班查巡工作,及时发现存并排除安全隐患,注意观察高风险患者,做好交接班工作; ⑤ 积极开展精神康复活动。本科室所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往往病程较长且呈衰退状态,情感淡漠、生活懒散、缺乏自制力,故需要重新唤起患者对生活的热忱和兴趣,重建自尊和自信。这就要求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注入新的内容。首先,每日清晨服药后组织家庭型聚会,由恢复情况好的患者主持,通过练习合唱、游戏、讲故事笑话、观看新闻报道等使其感受到家庭式的温暖,寻求自身价值;其次,实施以患管患模式,每个病房由恢复状况最好的患者充当病房室长,管理日常的生活卫生,对表现良好的室长和病房予以表扬和奖励,提高患者的自我认同感,增强其恢复信心;再次,由专业护士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制定工娱医疗计划,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此外,加强心理护理,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心理护理措施,包括集体心理护理和个人心理护理,在进行各项康复训练的同时穿插进行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平等的沟通,使患者身体、精神得到同步恢复,避免自杀、自残、外逃等事件发生; ⑥ 加强健康教育。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健康宣传模式,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精神状况,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宣传疾病相关知识,并多次反复宣传以确保患者掌握;定期召开集体健康教育,由专业医师和护士宣讲,同时安排同一疾病恢复状况良好的患者进行演讲,消除患者可能存在的对治疗的排斥感,增强其恢复信心。

1.3 评价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比较优化模式前后患者、家属、及患者的主治医生对患者所得到的护理的满意度,问卷包括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能力、病区管理、服务态度、工作能力及患者对护士信任度,每份问卷最后有主治医生对患者接受护理的评价及意见。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外逃、自杀、重残等意外事件和患者及家属的投诉事件的发生率。用精神科标准教育计划表[7]调查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接受情况进行评分,得分范围18~54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个等级,分数46~54分为优秀,分数38~45分为良好,得分32~37分为一般,分数≤31分为较差,优良率为优秀率和良好率之和。比较患者1个月后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好转、无效3个等级。显效:治疗效果好,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好转:临床症状稍微减轻,但仍需治疗;无效: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好转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及医生满意率调查

优化模式组中,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3.3%(116/120),医生满意度为98.3%(118/120);传统模式组中,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88.3%(106/120),医生满意度为85.0%(102/120)。统计学分析显示,优化模式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意外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率比较

优化模式组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7%(2/120),投诉事件发生率为0;传统模式组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为9.2%(11/120), 投诉事件发生率为5.0%(6/120)。统计学分析显示,优化模式组的意外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优化模式组对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显著高于传统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例

2.4 1个月后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经过1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后,优化模式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疗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了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8]。精神科患者的发病原因复杂,涉及家庭、工作、情感等多方面原因,患者合作度差,病程较长,单独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目前临床多采用对症药物治疗及护理康复治疗相结合,取得了一定效果[9-10]。随着人们对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导致治疗效果降低,住院时间延长,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11-12]。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并优化护理工作模式,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时间为节点,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2组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结果显示,优化模式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模式组;优化模式组的意外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模式组;优化模式组对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显著高于传统模式组;经过1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后,优化模式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13-15]: ① 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支持护理人员进修提高专业素养,同时严格考核制度,保证了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②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使患者消除在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体会到家的温暖,有利于提高疗效; ③ 本院采取了许多相关护理措施,比如早晨用药后家庭式聚会、以患管患、工娱疗护理等,这些均能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有利于患者恢复; ④ 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患者在治疗及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避免病情恶化。

[1] 吴艳, 马贵君. 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10): 1198.

[2] 孙薇, 于侠, 李英.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9): 22.

[3] 侯丽华, 周湘梅, 罗思欢. 做好精神科安全护理管理防范医疗纠纷发生[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17): 2268.

[4] 姜萍.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8): 965.

[5] 常履端. 精神康复科护理管理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8): 499.

[6] 刘学茹. 精神科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探索和实践[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7, 12(l): 56.

[7] 班瑞益. 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14): 1957.

[8] 何利, 吴变利, 王晓霞.临床保障中心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08(25): 133.

[9] 香菊, 米国琳.创建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做法与效果[J].精神医学杂志, 2011, 4(5): 365.

[10] 江春艳.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6): 157.

[11] 李菲菲, 李志新, 吴艳.精神科医护人员与住院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19): 2295.

[12] 石港, 周永静.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3): 100.

[13] P Bogaert, S Clarke, R Willems, et al. Nurse practice environment, workload, burnout, job outcomes, and quality of care in psychiatric hospital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pproach[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13, 69(7): 1515.

[14] 韩永惠.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方法和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l, 3(6): 236.

[15] 应晓薇.优质护理模式在基层医院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11): 62.

猜你喜欢

精神科优质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