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山灯戏的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

2014-08-29王克利

艺术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保护现状发展策略文化产业

王克利

摘 要:社会在发展,文化在繁荣,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地变化、更新和拓展。这给梁山灯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独占舞台的现象一去不再复返。所以它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新的审美需求,则是当前摆在我们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梁山灯戏 保护现状 发展策略 文化产业

一、 梁山灯戏概述

梁山灯戏是重庆市梁平县区域内的地方戏,本地人也称 “包头戏、端公戏、胖筒筒调”。早在明代正德年间,它就从民间的玩灯和秧歌戏母体中脱颖而出。灯戏艺人将“玩灯”中的舞蹈动作和“秧歌戏”的说唱表演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扭、拽、跳”等简单的舞步和朴实的唱词边跳边唱,表达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后来薅秧歌的骨干调就成为梁山灯戏“胖筒筒调”灯弦腔的原胚。

清中期,梁山灯戏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蜀中竹枝词中记载 “唱灯随处是歌楼,曲子无腔易转喉。传说官班明日拢,开场先看小包头”。“随处是歌楼”足以说明当时民间竞尚灯戏的盛况。解放后,“破四立新”使得众多民间艺术被视为封建余孽而惨遭破坏,梁山灯戏亦未能幸免,戏台拆除,剧本和道具焚毁,戏曲艺人惨遭迫害。直到20世界7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得以翻身。梁平县文化部门积极采取抢救措施,走访、收集和整理梁山灯戏相关资料,并成立了梁山灯戏剧团,将梁山灯戏演职队伍从精神滑坡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重新对其进行调整、充实、巩固、提高,回归了梁山灯戏的“演出本位”。

虽然梁山灯戏是一种地方小戏,但其声腔“梁山调”自成体系,影响了长江中上游地区12个省数百个县的地方戏曲。如:湖南花鼓戏等地方戏曲都吸收了梁山灯戏的音乐和戏曲语言等艺术元素。1992年梁山灯戏受邀参加了中央文化部在福建泉州举办的“天下第一团”全国戏曲稀有剧种展演获得了优秀剧目奖。2001年梁山灯戏剧目《招女婿》《卖驴》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群星奖展演,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2006年梁山灯戏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至今,梁山灯戏剧团逐步创作了像《抢公公》《三个和尚》《麻辣亲家俏媳妇》等大量的优秀灯戏剧目,并多次参加省内外展演,荣获了不同等级的奖项,为我县的文化工作赢得了荣誉。

尽管梁山灯戏演出得到一定复兴,但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和繁荣,它受到了多元化文化大潮的冲击,上演日渐式微,生存和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二、梁山灯戏的保护现状

1.演出市场萧条

梁山灯戏作为一门舞台艺术,演出是其最为本质的存在形式。但是近年来文化多元化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兴的文化艺术品类,使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逐步退出了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它在政府的扶持下,尽管偶有新剧上演,时有佳作问世,但也是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只是为了赢取奖项,并未得以演出常态化,失去了市场,处于需要 “保护”和“抢救”的窘况。

2.传承后继乏人

首先,梁山灯戏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新创剧目,而新创剧目必须依靠优秀的灯戏创作人才。目前,梁山灯戏剧团没有专业的创作队伍,上演的剧目往往是在传统剧目和故事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缺乏新意。面对现代文化市场,其内容、音乐和舞美等都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得不到良性发展,急需培养创作人才。

其次,梁山灯戏受到了新兴文化艺术的冲击,失去了观众,淡出了市场。演出不能常态化,经费没有保障,仅靠偶尔演出的微薄收入,灯戏艺人只能糊口,不能养家,面对现代化社会的种种诱惑,演员纷纷弃艺转行,另谋生计,剧种整体陷入濒危境况,恶性循环。目前,梁山灯戏剧团已名存实亡,在职专业演员4人,2012年新招聘的15名年轻学员已陆续离开剧团,另谋他业。灯戏传承可谓学徒难求,后继乏人。

三、梁山灯戏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梁山灯戏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观众新的审美需求,是当前摆在我们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积极地加强对其理论研究及实践的探索,从其本身去寻找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在重视传承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科学创新,俘获观众,开拓市场。

1.开拓市场,创造舞台

演出是梁山灯戏的生命,也是其生存的重要条件和实施对其保护的最好手段。不演出、演出少、没人看、等扶持,它再珍贵,再受重视,也难逃被市场抛弃的劫难。因为演出日渐趋少,会导致其文化环境和氛围荒漠化,民众的审美思维惯性逐渐偏移以及对其艺术欣赏的行为习惯逐步被其它新兴艺术所取代。只有保证其频繁上演,才能避免其人才流失,确保其表演风格与演出形态得以直观、具体、完美的呈现,以及其技艺得以良性传承,还能唤醒观众对它的尊崇,从而培育梁山灯戏氛围。因为这种氛围能让越来越多的观众慢慢地从心灵上去贴近和呼应梁山灯戏艺术,进而使其重回人们生活的视野,成为人们审美习惯中的内容,才能实现梁山灯戏的繁荣与复兴。具体做法有:

(1)梁平县境内盛行“红白喜事”盛请民间歌舞乐队渲染气氛的习俗。梁山灯戏的传承和保护可以借助这一演出平台,送戏下乡,先推广再提升,逐步开拓市场。因为梁山灯戏作为梁平县境内土生土长的艺术,农村有其较好的观众基础和生存土壤,它的方言说唱表演形式,生活化的艺术语言和题材,质朴耐看,容易吸引观众和赢得市场。

(2)借助梁平县生态涵养区打造时机,将梁山灯戏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梁平县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以梁山灯戏为依托,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升华自己的活动质量,互惠互利,实现共赢。在梁平县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村上演梁山灯戏,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文化项目,还可以让游客通过这一动态表象,认知区域文化,体认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审美风尚、行为礼俗、伦理价值等人文精神,延展旅游活动的内涵,使旅游活动向纵深度开掘和挺进。除此之外,梁山灯戏具有大众化和娱乐化的特点,游客可以借助观赏的机会,缓减生活压力,实现自我本真的回归,这也是旅游的本质体现。

对于梁山灯戏而言,将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即能使演出得以常态化,又能维护和保持其艺术的繁荣,这无疑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策略之一。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客对梁山灯戏表演风格、曲体唱腔、文化内涵和精神的感知、认识、接受和宣传,无形地扩大了它的影响,能使更多的人为观赏梁山灯戏而来,激活了灯戏和旅游市场。需要注意的是要适时根据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与时俱进,在传承和保护好灯戏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创作新的灯戏剧目,确保灯戏市场和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3)构建梁山灯戏打破行政区划确立文化区划,中止地方细化实施文化整合的 “大戏曲”理念,使其走出传统剧场,与电视、电影等新兴文化媒介联姻,从而做好梁山灯戏数字化发展战略工作。因为科学合理利用电视、电影等新兴传媒工具,能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优美的梁山灯戏,能使梁山灯戏走出梁平,跨出重庆,走向全国。同时还能对推出优秀灯戏作品及演员,实现灯戏市场开拓,恢复灯戏良好的文化生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抓好产业开发,注重吸收专业的经济师和营销人员加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梁山灯戏要想走产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借鉴和吸收审美经济学理论,将其纳入产业化运行链条中,利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和市场营销策略对其进行合理、科学地包装和开发,来实现它与市场营销的有机整合,从而达到赢得观众,激活市场的目的。

2.强化队伍,树立品牌

市场是梁山灯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剧目则是它与时俱进,传承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对梁山灯戏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市场和创新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缺一不可的。

首先,扶正必须固本,注重灯戏人才培养,尤其是创作人才培养。面对繁荣的现代化文化市场,梁山灯戏要想站稳脚跟,就得学会两条腿走路,科学革新,适应市场。所以培养和引进梁山灯戏的创作人才,对其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梁山灯戏创作人才,要有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能科学地借鉴其他剧种创新经验,来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要在通俗与高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基础上,使完美的艺术形式与时代生活内容紧密结合,传统剧目与现代剧目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坚持灯戏本体,丰富表现手段,实现科学创新,才能在当今文化一体化肆掠的大环境下,为其赢得腾挪发展的空间。

其次,积极做好与当地艺术院校联合互动工作,将梁山灯戏引进课堂。在传授学生的同时采取科学的激励机制组织民间乐队优秀演员走进课堂学习梁山灯戏。通过正规的梁山灯戏培训,不仅可以丰富和优化民间乐队的节目内容,提高其演员的表演技能,保障演员收入,还可以在灯戏剧团编制紧缺的困境下为其培养和挖掘优秀的灯戏演员奠定基础,吸收传承人,壮大队伍,培育灯戏氛围。从而使其走出一条较为开阔的社会化运作与传播的路子,来确保其良性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做好剧目储备,注重品牌效益。梁山灯戏的传播要以本区域为中心,辐射周边文化相似的省市。在采取灵活多样的推广和传承模式的同时,注重及时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做好优秀剧目储备工作和优秀演员的选拔包装工作,确保其良性可持续发展。此外,要学会走商家品牌与文化品牌联姻双赢之路,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连体化、合一化。

总之,梁山灯戏并非无根之木,它的优秀唱腔和艺术魅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是传承发展的精华和支柱。虽然做好梁山灯戏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我们群策群力,从其本身去寻找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对其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艺术青春,重振其艺术雄风,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黄珠瑜,向时明,王柱全.梁山灯戏[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2]潘鲁生.中国民间艺术发展趋向[E].新浪博客,2006.

[3]秦刚,黎洪,蔡静.地方戏与旅游产业的互动性生存[J].贵州大学学报,2012(2).

作者单位:梁平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猜你喜欢

保护现状发展策略文化产业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我国野生植物保护现状及措施建议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