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京津贫困地区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2014-08-28高军生

科技与创新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人口密度主导产业贫困地区

高军生

摘 要:环京津地区与首都之间巨大的经济落差严重影响了这一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和同步发展,因此,政府应通过政策、经济和行政等手段,探索消除环京津贫困带的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环京津地区的贫困问题,构建区域和谐社会。无论从当下,还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消除环京津贫困带都是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前提,是政府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环京津;贫困地区;主导产业;人口密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2-0130-02

多年来,京津冀地区一直都处于相对独立的发展状态,北京、天津对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微乎其微。如果说浙江、江苏等地区在上海经济的带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那么北京的“空吸现象”却导致了“环京津贫困带”的出现。经济落差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大批以贫困人口为主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北京、天津城市中的贫困阶层和贫困居住区,这不仅影响首都的社会安全和国际城市的形象,同时也逐步拉大了北京、天津与其周围贫困地区的差距,严重地影响了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和同步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1.1 地域范围

在河北省的西部、北部及其与北京、天津相邻的地区,有一个贫困人口非常集中,面积为8.3×104 km2的地带,包括承德地区、保定铁路以西的太行山区、沧州黑龙港流域、张家口的燕山和坝上地区等。由于冀北地区的贫困县与京津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环京津贫困带是指京津以北连片的承德、张家口两市所辖的全部县区和保定的涞源、涞水、易县等,共计24个区县。

1.2 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初期,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带的32个县与京津二市的15个远郊县基本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30多年后的今天,两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却出现了巨大的差异。2009年,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带的县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91 315.9万元、4 132.5万元和2 754.5万元,仅为全国贫困县平均水平的76.7%,75.3%和96.4%.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带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全国贫困县的平均水平。

2 环京津贫困带存在问题分析

2.1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

在环京津贫困带中,仅张家口区域内的荒漠化面积目前就已达到了9.953×105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7%;康保县风蚀土壤面积占到了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1%.环京津贫困带降水量小,旱灾发生频率较高,加上区域可供水资源在减少,地表水供给能力逐年降低,使永定河和潮白河流域向北京地区实际供水量在逐年减少——20世纪80 年代以前为1.23×109 m3,80年代减少到5×108 m3,而1997年实际流入官厅和密云两库的水量仅为3.89×108 m3。

2.2 区域资源开发强度大

区域内的水资源主要是滦河、潮白河、永定河和拒马河等河流的地表水,由于该区域属资源型缺水地区,因此这些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在95%以上,即使在丰水年也无河水入海。区域内主要是以冶金、能源、纺织、烟草、食品等对资源依赖性较强的行业为主导。随着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该区域内的资源短缺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煤炭资源几乎枯竭,而冶金行业的原材料则依赖区外的输入。

2.3 区域内人口密度过高

环京津贫困带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140人/km2,人们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当地的土地出现严重退化,区内所有可利用的土地几乎全部被人们所开发、利用。在现有耕地中,绝大部分是因旱、涝而难以保收的中低产田,基本旱作农田和水浇地只占到该地区耕地总面积的25%.在现有草场中,绝大部分都是严重退化的草场,人工草场和得到人工保护的可利用草场只占到草场总面积的8%. 土地资源的过垦,导致了区域内大部分县区的土地纯收益下降。

3 探索环京津贫困带解决途径

3.1 “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就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关键是要消除体制上的障碍,建立一套长久、稳定、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对环京津贫困带实行“造血型”扶持与“输血型”补偿相结合的策略,并制订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政策,明确合理的生态补偿内容,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使外部的“输血补偿”有效地转化为贫困县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3.2 协调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能否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于能否形成较为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实现各区域经济向跨地区共同市场的转变,就必须打破当下行政区划割裂开的单个经济模式,不断创新京津冀三方的合作制度,这既是河北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入京津冀都市圈和壮大自身实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提升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形象的关键,因此,区域各级政府应在产业、信息、旅游、科技和环境等领域为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共同努力。

3.3 强化自我发展意识

与南方相比,环京津贫困带内的经济发展思想还未彻底解放。在经济发展中,“等、靠、要”的思想不能有,而应强化区内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并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努力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有强势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高伟明.张家口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1).

[2]刘桂环,张惠远,万军,等.京津冀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04).

[3]亚洲开发银行,河北省政府.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5.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人口密度主导产业贫困地区
村级主导产业对增强村级经济及农民增收的探讨
中国人口结构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向下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关于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思考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厦门市流动人口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