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肢体残疾人全面康复需求现状调查

2014-08-21张金明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残疾人肢体康复

张金明

近年来,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政策法规;残疾人全面康复的工作体系、服务网络、业务格局逐步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普遍开展,残疾人的身体功能和生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显著增强,残疾人全面康复需求不断得到满足[1]。青年肢体残疾人的康复服务水平和服务范围也在不断得到提升。然而,我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起步较晚、康复服务水平较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残疾人全面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水平之间存在差距。青年肢体残疾人有着正常的智力、工作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是社会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但由于其行动不便,在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生活、无障碍环境和参与社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掌握青年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状况,可以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 有关概念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存在严重障碍,日常生活或社会活动受到持续性限制的人[2]。残疾人是一个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困难的社会群体。由于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环境的障碍,残疾人普遍处于弱势地位 。

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2]。

康复是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包括通过残疾人相互支持,使残疾人能够实现和保持最大程度的自立,充分发挥和维持体能、智能、社会和职业能力,充分融入和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

残疾人全面康复需求包括医疗康复、功能训练、教育培训、就业服务、托养服务、辅助器具、无障碍环境、社会生活、信息资讯等方面 。

2 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对象为2012年1~6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15~34岁青年肢体残疾人。调查方法以结构式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调查内容包括肢体残疾人的基本信息和主要康复需求。由住院科室的主管医生将问卷发放给符合调查条件的调查对象并负责问卷回收。问卷中每个问题提供多个选项,多项选择;调查对象不能书写时,可由他人代笔帮助填答;问卷匿名;调查数据采用频数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调查对象共有237人,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肢体残疾类别、致残时间、生活自理情况见表1。

青年肢体残疾人全面康复需求的内容和调查结果见表2。

表1 青年肢体残疾人残疾类别、致残时间和生活自理情况表 n,%

表2 青年肢体残疾人全面康复需求情况表 n,%

3.2 医疗康复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手术和药物治疗”者最高,选择“传统医疗”、“残疾评定与诊断”者也超过半数,各选项比例较为接近,其中选择“手术和药物治疗”项比例较高。

3.3 功能训练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运动功能训练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者最多,分别为87.8%和82.3%。可见,肢体残疾人的功能训练需求主要集中在运动功能训练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本数据显示,运动功能训练需求的比例与生活自理能力需求的比例很接近。

3.4 教育培训需求

由于自身运动功能的障碍和周围环境的限制,肢体残疾人接受教育培训有着诸多不便和困难,但他们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依然比较强烈,普通教育需求比例达55.7%,职业培训需求达59.9%。调查发现,普通教育需求更多集中在年龄较轻的肢体残疾人中,他们有职业培训需求的比例最大。

3.5 就业服务需求

就业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活动、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主要途径,是残疾人社会价值的体现。残疾人的就业服务项目和环节很多,就业评估是残疾人就业前必经的环节。就业评估结果能够更好地指导残疾人就业、找到适宜的岗位。本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安置需求比例远大于就业评估需求,两者分别为74.7%和26.6%,而没有就业服务需求者只占2.1%。

3.6 托养服务需求

本次托养服务的需求调查,主要了解托养服务的方式而非内容。本调查发现,青年肢体残疾人有托养服务需求者多为重度残疾者,其生活自理能力较低;居家托养和集中托养的比例分别为19.0%和30.8%。重度残疾人在残疾人群体中比例为29.62% 。

3.7 辅助器具需求

残疾人辅助器具是指能够有效防止、补偿、减轻或替代因残疾造成的身体功能减弱或丧失的产品、器械、设备或技术系统。本调查结果显示,需求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行动辅助器具(84.0%)、生活辅助器具(60.3%)、学习工作辅助器具(40.9%)、假肢或矫形器(13.1%)。行动辅助器具需求比例最高的结果符合肢体残疾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这一特征;其次是生活辅助器具和学习工作辅助器具。

3.8 无障碍环境需求

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和信息交流无障碍,也包括社会态度方面。这一结果反映出,肢体残疾人对自身居住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的无障碍需求最为强烈,居家环境和社区环境的无障碍需求分别为70.5%和72.6%,而态度环境无障碍需求为24.9%。

3.9 社会生活需求

本调查结果显示,青年肢体残疾人渴求得到家庭成员支持者非常普遍(80.6%),反映出这一群体对家庭的依赖和渴望程度较高。在婚青年肢体残疾人绝大多数对婚姻稳定需求强烈(92.7%),反映出这一群体对婚姻存续危机的焦虑;60.4%的未婚青年肢体残疾人有成家需求;39.6%未婚青年肢体残疾者因各种原因表达了无成家的愿望。

3.10 信息咨讯需求

本调查显示,青年肢体残疾人对康复知识的需求最为强烈(94.1%),反映出这一群体对肢体功能的恢复与提高仍有很高的期待,希望通过获取康复知识,改善肢体运动能力。残疾人的相关政策是残疾人获取社会保障和各项福利的依据,肢体残疾人对政策的关注和需求反映出他们对自身状况的关心和对社会的关注[3]。49.8%的调查对象希望获得法律知识。

3.11 文化体育需求

文化体育的需求范围比较宽泛,因此本研究通过“参加临时性文体活动”和“成为正式文体会员”两项指标来反映文化体育需求的状况。近年来,残疾人的文化体育更加得到重视。肢体残疾人对文化体育的需求,从侧面反映出这一群体对社会参与的需求程度。调查显示,有“参加临时性文体活动”需求者达95.4%。

4 讨论

青年肢体残疾人的需求带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与其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残疾程度、致残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由于青年肢体残疾人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运动功能方面,因此运动功能训练成为他们主要的康复需求。对于青年肢体残疾人的服务,应该着眼于“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4]。这就需要加大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肢体残疾人的认识,消除偏见。事实上,很多青年肢体残疾人有聪明的头脑、丰富的知识、积极的心态和服务社会的热情,其中不乏有着良好教育背景者,只是他们在肢体活动方面有些障碍。因此,应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教育、就业等各种机会,发挥其优势。

当前青年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多样而强烈,而为各类残疾人提供的各项康复服务网络不够健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服务机构数量少、技术人员匮乏、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等现状制约了为青年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 。这种旺盛需求与服务能力不足形成鲜明对比。这就需要加大政府和社会对肢体残疾人的关注和工作力度,通过卫生、民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各级部门共同努力,建立工作机制,从社区基层入手,做好基础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展服务,从而逐步缩小需求与服务之间的矛盾。例如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的人力资源,掌握青年肢体残疾人的数量、分布、主要需求等基本状况,建立服务档案;依托社区内外人力、设施、场地等各种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宣传、倡导、咨询、转介等服务[5]。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旨在在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框架下,通过政府补贴、专项津贴和特殊救助等多种形式,实行普惠保障、特惠保障和专项保障相结合的制度安排,满足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6]。同时,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建设适宜的服务设施,健全专业的服务队伍,创新服务技术和手段,营造无障碍的服务环境,形成组织管理有序、技术支持到位、服务网络完善、规范标准健全、保障措施得力、监督检查有效的残疾人服务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学习读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24-38.

[2]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残疾人康复咨询教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5.

[3] 张金明,刘宇赤.试论国际社区康复与我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J].中国康复,2012,27(6):478-480.

[4] 国际助残.社区康复基层工作人员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25-32.

[5]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4-19.

[6] 张金明.197名残疾人全面康复需求与服务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3):296-299.

猜你喜欢

残疾人肢体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我骄傲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