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生活情境促进物理教学

2014-08-21董泽雨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导体生活化创设

董泽雨

新课程提倡“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们物理教师要善于寻找蕴含物理知识的生活实例、现象,并以这些实例或现象作为教学素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物理情境,从而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一、利用学生认知上的缺失,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没能引起学生理性思考,教师应在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设疑,例如,教学《做功与内能的改变》时,可作如下设计:同学们,天冷了,搓搓手,有什么感觉?学生实践,说感觉。接着,让学生分组做来回折铁丝的实验,体验折弯处的温度,让学生思考:铁丝的弯折处为什么会发热?从而,引入学习探究的课题。

苏教版教材在每章节中都安排了物理活动,引导学生提问及探究,这些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我们教者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素材,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使之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学习热学知识时,可让学生分析:为什么铝制水壶壶底有凹凸的同心波纹圆,同心波纹圆起什么作用?在沸腾的油锅里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现象,而沸腾的水里滴入油滴,却安然无恙,为什么?冬天,窗户玻璃上会出现露珠或冰花,而夏天没有?让学生分组讨论、争辩这些问题,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利用物理小实验,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学中,尽量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器具,来做探究物理知识的小实验,这样简单易行,好操作,也方便学生参与。比如,学习了杠杆平衡条件之后,可安排学生探究“不良商贩短斤少两揭秘”活动。活动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秤砣称同一物体,结果,秤砣小的,称出的物体质量示数大。

在学习电流的热效应时,可让学生收集一些坏了的电饭煲和取暖器。教学中,我们出示了烧红的电炉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动手拆开破旧的取暖器、电饭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

生活化的物理教学,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生活的活水,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灵气和个性,提高了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

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把学生不易觉察的现象,借助电教手段充分显示出来。如,学习《导体与绝缘体》时,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很抽象,可通过一组FLASH动画,生动展示导体内部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在电压作用下,他们很容易在导体内定向移动,而绝缘体的原子核外电荷却被束缚在原子核周围,不易移动。通过动态显示导电过程,揭示物理实质。

在《令人烦躁的噪声》教学中,我先放一段古典民乐,学生听得如痴如醉,然后再放一段汽车急促的刹车声及黑夜中的嘈杂声,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学生对“若水平部分摩擦力为零时,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结论,可让学生在用玻璃球替代小车实验的基础上,运用课件将几种情况分别用视频说明:在不同摩擦力下小球的运动情况,最后一种摩擦力为零的情况,小球可匀速运动下去。通过这样分情况显示,学生很容易得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总之,我们的物理课堂必须放开,让学生在课内动起来,选取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具,进行科学探究,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紧密相关,使物理教学与生活体验相联系,牢固树立“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服务生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朱铁成,张晶.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0(1).

[2]刘名江.如何创设高效愉悦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

[3]俞丽萍.物理课堂中“生活化情景”的生成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2009(1).

(责任编辑易志毅)

猜你喜欢

导体生活化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汽车电线用导体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应用自适应交叉近似算法快速计算导体RCS
双导体系统电容的计算
相对论速度下导体杆内的动生电动势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