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钉螺交配行为的信息素传递研究

2014-08-20陈玺陈婧柯文山王万贤袁莉吴海萍陈博陈文华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钉螺交配流向

陈玺,陈婧,柯文山,王万贤,袁莉,吴海萍,陈博,陈文华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

0 引言

钉螺(Oncomelaniahupensis)是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的唯一中间宿主,控制钉螺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疫病的发生.因此,钉螺生物学与种群的控制成为血防控制研究的重要环节.目前有关钉螺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杀灭方法等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1-5],有关钉螺交配行为中信息素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而在昆虫学研究中,此类报道和论述颇多[6-8].为此,我们就钉螺繁殖过程中的觅偶、追踪、趋近、交配时的信息传递方式和过程作了初步研究,为探寻钉螺交配时可能的信息吸引方式和相关物质提供有益资料,为将来钉螺的有效信息控制提供参考.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实验用湖北钉螺(成螺)采自湖北省武汉市天兴洲;实验环境的温湿度,用温湿度传感检测仪(Digital In/out Thermo Hygrometer)测定,常温即实验室自然温度(24.8℃),恒温(25℃)在人工气候箱(GXZ型智能光照培养箱,宁波江南仪器制造厂)中进行.

1.1 钉螺感觉异性的趋近行为和重新交配实验 将正在交配的♀♂钉螺分离后,间隔2~4cm放置在底部有水5~8mm的培养皿(Φ75mm×20mm)中,观察钉螺重新趋近和交配情况.

1.2 环境对信息传递的影响实验 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将野外采集分检的♀♂成螺各10只,♀♂间间隔一段距离,分别置入实验磁盘(27cm×19cm×2cm)两端,实验盘分为无水无泥盘(裸盘)、盘底有5mm去氯水的水盘和盘底有1.5cm厚的潮湿泥沙的泥盘3种形式,观察记录♀♂成螺趋近交配情况.

1.3 信息传递流向实验 实验环境同信息传递实验,♀♂成螺各10只.另在实验盘中放置10.0cm×4.5cm玻璃指管,将未交配♀♂螺和正在交配♀♂螺人为分离开后,♀♂分置于管两端.以小风扇造成气流由玻璃指管一端进入另一端流出,形成气体单向流动(下称空气传导);以医用纱布分别放入玻璃指管盘两端的水中,一端纱布从高于实验盘处引入水,一端纱布从低于实验盘处排除水,形成水体的单向流动(下称水体传导);观察记录♀♂成螺趋近交配情况.

1.4 信息追踪实验 将正在交配♀♂螺人为分离,分别放入♀螺或♂螺实验泥盘(27cm×19cm×2cm),观察描记其爬行轨迹.当其爬行一段距离后,依所设4种距离,从爬行起点放入交配分离的另一异性钉螺.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后放入钉螺的觅迹追踪情况,统计其不同距离追踪重新交配数.

1.5 数据分析 上述实验重复3次,交配成功率平均数在处理之间差异统计用Stastics10软件中的邓肯检验与方差分析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钉螺的趋近和求偶 将正在交配的♀♂钉螺分离后,观察到的钉螺重新趋近和交配情况见表1.

实验观察表明:正在交配的♀♂钉螺分开后,在20min内重新趋近对方成功交配者,依距离远近不同所需时间不一样,如间隔2cm时需时最短为4min,最长为20min,平均10min;间隔4cm时需时最短为13min,最长为18min.钉螺交配前,雄螺较为主动,如在2cm和4cm两种间隔共20例中,♂向♀移动者共10例,占供试钉螺数的50.0%,占移动钉螺数的83.3%.而♀向♂移动为2例,占移动钉螺数的16.7%.2.2 环境对交配成功的影响 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将野外采集的♀♂成螺分别置入实验磁盘两端,♀♂间隔距离6cm,观察记录♀♂成螺趋近交配情况,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裸盘的交配成功率最低(10%),泥盘次之(30%),水盘最高(50%);在成功交配的钉螺中,交配分离者(SM)比未交配者(NM)的交配比例高(60%/30%),反映出不同环境(盘型)♀♂螺相遇的机率不一样,或者说信息传递有差异.裸盘两性相遇机率低信息传递不易,水盘相遇机率高信息传递容易.

2.3 信息传递流向实验 为了证实不同环境对♀♂交配信息传递的影响,设置了无气流无水流条件下的交配信息传递(S)作为对照、水流和气流由♂向♀流向(表3)和由♀向♂流向的传递实验(表4).

表3 ♀♂钉螺在水、气流向由♂流向♀条件下的交配

从表3可知,无水无泥盘中,气流从♂流向♀与无气流对钉螺交配无影响.水盆中,交配成功率则有明显提高,但气流和水流之间无明显差异.泥盘中,交配成功率受水流影响(30%)明显高于气流影响(20%).

表4 ♀♂钉螺在水、气流向由♀流向♂条件下的交配

从表4可看出,气流由♀流向♂时,交配成功率在无水无泥盘中由10%提高到30%,水盘中由30%提高到50%,泥盘中由30%提高到40%.水流由♀流向♂时,交配成功率在水盘中由30%提高到70%,泥盘中由30%提高到80%.因此,媒介流向明显影响钉螺交配成功率,且水的影响最大.

表5 在30min内♀♂钉螺的追踪率

2.4 信息追踪实验 分离正在交配的♀♂螺,分别放入♀螺或♂螺于实验泥盘让爬行一段距离后,再从爬行起点放入交配分离的另一异性钉螺,统计其追踪重新交配情况,整理实验结果于表5.从表5可以看出,在所观察的时间内,几乎全是♂追踪♀,间距小追踪率高,间距大追踪率低;其重新交配成功率也依距离由近及远,呈现出由高到低的现象.

3 结论与讨论

有关钉螺觅偶、交配行为的研究报道很少[9-10].本实验研究发现:

1)环境影响钉螺的交配.从所设的3种盘型实验来看(表2),钉螺交配成功率表现为裸盘<泥盘<水盘.在成功交配的钉螺中,交配分离后重新交配>未交配.反映出裸盘信息传递<泥盘<水盘.同时也表现出钉螺对接触过的异性螺,可能有一定时间的记忆,或者会维持一定时间的行为惯性.

2)钉螺雌雄之间交配前识别的可能机制.本实验发现,雄螺有主动移向雌螺的特性(表1、表5).气和水的流向试验中,两种媒介由雌螺流向雄螺的交配成功率明显高于由雄螺流向雌螺(表3和表4);有水的盘中钉螺交配成功率明显高于泥盘,且水流媒介的影响比气流的影响更大(表4).这些结果表明,钉螺觅偶、追踪等交配前的识别可能通过信息素;信息素可能仅由♀螺发出,其发出量与时间长短正相关(从距离与交配成功率可知),♂螺可接收♀螺发放的信息;信息素溶于水,主要通过水传递,传递的方向与水流同向,♀螺信息素可由爬行轨迹留存.而实验过程中的♀向♂的趋近、追踪现象可能应属“偶遇”,而不是♂信息素的作用.

总之,本实验结果表明,钉螺在一定距离内具有追踪、趋近、重新交配的行为.这种行为与信息素的释放、传递和感受有关,且受外环境的影响;♀是信息素释放者,♂是接收者.然而钉螺“求偶”交配过程有关信息素的特性及识别和传递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水是钉螺信息素传递的载体.水流速度的快慢与信息素的传递距离有关,当然,也与信息量有关,距离远则量少.这也许能从另一侧面解释钉螺分布或者说血吸虫疫病的发生区域,多在流速缓慢的河溪和池塘湖泊以及沟渠密布地区,这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1]周晓农.实用钉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66,148-168,249-320.

[2]罗志红,魏望远,李志军,等.洞庭湖区外洲环境变化对钉螺分布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4):387-392.

[3]王小红,蔡永久,王金昌,等.鄱阳湖湿地钉螺种群生态变化的初步调查Ⅰ:干旱因子对湿地钉螺分布的影响[J].江西科学,2013(4):450-452.

[4]周艺彪,陈更新,彭文祥,等.湖沼型地区钉螺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1):42-45.

[5]张慧娟,郭家钢.三峡建坝对库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24(3):236-239.

[6]薛艳花,陆俊娇.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学研究与应用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4):80-83

[7]王煜,贺婷婷,刘保玲.楸螟行为观察及性信息素粗提物生物活性测定[J].应用昆虫学报,2012,49(2):482-485.

[8]KONG Xiang-Bo,WANG Hong-Bin,ZHANG Zhen.Determination of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an EAG active component in the sex pheromone gland ofSemiothisacinereariaBremeretGrey(Lepidoptera:Geometridae)[J].Acta Entomologica Sinica,2012,55(2):162-167.

[9]李赋京,秦光明.武汉地区钉螺交配和产卵情况的观察[J].动物学杂志,1964(6):221-227.

[10]吴海萍,张磊,陈婧,等.湖北钉螺交配行为及方式的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18(5):354-357.

猜你喜欢

钉螺交配流向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2016—2021年池州市贵池区新发和复现钉螺情况分析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一种快速鉴别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雌雄性的方法
小溪啊!流向远方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
十大涨幅、换手、振副、资金流向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流向逆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