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本科生科研项目参与度看大学生科研意识培养

2014-08-18杨发崔海娥苏瑜瑜范睿

关键词:科教兴国科研大学生

杨发 崔海娥 苏瑜瑜 范睿

【摘要】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积极向上、创新力强、创造力丰富等众多优点,本该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在课堂中所学所得灵活地运用到各类实验中去,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并通过这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平台,在老师的启发下加以拓展,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让自己从单一型到复合型、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动脑型到手脑并用型、从简单的知识了解到灵活的知识运用转变,从而成为当代科技飞速发展时代的创新型人才。但是,事实却是,自由宽松的大学,成了一些大学生安于现状,不追求更高目标的温馨小屋。鉴于这种状况,我们小组采用抽样法对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参与度,参与意识与心理心态进行调查并对结果加以分析总结,切合联系实际,给出合理的建议,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将大学生这个有生力量充分运用,进而为培养出更多的现代优秀复合型人才建言献策。

【关键词】大学生 科研 科教兴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89-01

1.大学生科研主动性意识的研究和培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渗透到作为社会生产力三要素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之中,迸发出无穷的劳动能力和生产能力。它全方位地渗透并覆盖着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和生产关系的各领域。因此,探究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培养科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该积极的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索、去追求、去发现,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的发掘并利用,不断地创新和创造,以广阔的网络资源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作为外援,稳扎稳打,积极参加专业的、严谨的学术交流,参与锤炼自己手脑并用的实践,把课余时间利用在思考与探索,发现与创新上,充分利用大学时代这个不可多得的时机去充实自己。然而,经过“十年寒窗”才进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们,大学的自由却使他们走上了弯路——自我控制力的不足,独立生活的经验不够,导致他们易安于现状,创新能力较弱,对未来的态度也十分迷茫。针对不同群体、不同生源地、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抽样调查和就地参访的方式了解其科研的认知度及其自愿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度,得出较准确的结果。

2.大学生科研主动性和意识培养的内容

调研发现,大学生对待科研的热情度不是很高,主要是其认知度不高,认为科学研究难度太大,离自己很远,应该属于老师和研究生的活动范畴,而且成功率很低,参与其中不但占用课余时间,还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学业。一些低年级大学生甚至认为以自己的学识尚不足以参加科研活动,等到以后再参与,当然,这样的以后,往往随着课业的增多以及学习难度的提高,压力的增加很难实现。总的来说大学生对参与科研项目的热情和参与度不够,很难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目前,各高校确已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及能力,然而,单方面地向学生提科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项目,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其真实的科研心态、科研想法以及参与其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使得此项工作进行的不是很顺利。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对科研的认知度

很多大学生不了解科研,认为只有科学家或是教授的研究才能够称得上是科研,本科生搞科研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或以为科研就是单纯的科学实验。习惯了教条式的学习方式以及成绩至上的“书呆子们”进入五彩斑斓的大学生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大学生活该怎么度过,何谈科研。

(2)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迷茫

初到大学,难免兴奋,大学的自由与中学时的束缚形成巨大反差,让很多大学新生失去了目标,变得热衷于享受自由,放松自己,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斗志和激情,变得困惑和迷茫。

(3)科研难度巨大,成功率很低

从小我们都知道爱迪生造电灯泡、居里夫人提炼镭等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成功的事迹。“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想而知,科学家需经历多少困难和失败,付出多少汗水才能获胜。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对科研望而却步,科研难度大,想成功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一旦不成功,时间白白流逝,就会影响到学业,那索性不参与。

(4)大学生的科研气氛很难形成

大学生活,丰富多元;大学生,兴趣各异。加之,平时课堂与生活中,对科研的涉及也是凤毛麟角,科研气氛很难形成。

在了解了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以后,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1)建立导师和学生的互动机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1]。首先,学校和老师应做出表率,积极向学生宣传科研对大学生的积极意义,并通过科研报告及时向学生介绍科研的最新动态与先进的科研成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启发,扩展知识视野、大胆创新、大胆突破。平时在校内多举行创新思维大赛,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创造力。老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用新的教育方式点燃学生对创新的热情。

(2)大学生应该自己克服困难和不足,积极参与,促进自我发展。首先,应该加深自己对科研的认识,多看关于科研的书籍资料,增强自己的科研认知度。其次,应当端正自己的科研态度,参与科研项目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历练,认真对待,热情投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科研时,不该一味地只求结果,而应细细品味其中的过程。此外,大学生要能不被暂时的安逸和自由所阻,重新为自己确立目标,不断尝试,磨练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大学生要勇于承认失败,不怕失败,科研路上坎坷不少,但我们不该退缩,我们正年轻,要将浑身的正能量散发出来。遇到困难积极地向老师请教但不过分依赖老师,注重发掘自我,勇于探索、力求创新。

3.本次科研项目的意义[2]

(1)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也能在平时的科研活动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参与科研项目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可以让大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可以在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的同时磨练和提高大学的综合素质。

(2)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是学用结合的需要。透过科研,学校可以研究自己的办学特色,推动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高办学水平。科研兴名校,学校在打造科研名牌,树立学校品牌的战略中,教育科研起的作用是关键而不可替代的。培养大学生科研兴趣与能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科研质量,从而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特色凸显。

(3)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响应“科教兴国”战略。“少年强则国强”,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主要以济实力和科研实力为主体,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无疑为国家的富强投入了一份有生力量。

参考文献:

[1]庄写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索性思考》 高等函数学报 2004.05

[2]杨牧磊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大理学院学报 2008.07

猜你喜欢

科教兴国科研大学生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广东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科教兴国和创新之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