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析

2014-08-18邰炜

关键词: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邰炜

【摘要】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这些中坚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最为有利的思想工具,也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和大时代面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得如此之单薄。当代大学生有较为优秀的文化及技能品格,但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却存在或多或少的缺憾。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受到西方各种思潮和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呈现多边形和变异性的特点。因此,在当代大学教育实践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大学教育工作应该站在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角度,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真正塑造一批政治上靠得住,思想上有定力的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56-02

江泽民总书记曾有一个最为著名的论断:“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不光适合于经济社会发展,也非常适合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也对于创新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出过重要的批示和论述。可见,高校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大计,是必须严格把握和开展的重要工作。开展好高校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高等教育与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努力培养一批有坚守宗旨意识、站稳政治立场的新生代大学生。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校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得以长久治安的根本,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得以全面、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是当代大学生安生立命的基本。在大学教育实践中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主要是结合大学教育课程的实际,结合大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选项教育,在教育观念方面、内容方面、方式方面、体制方面,创新教育模式,主要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开放性,要在尊重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尊重人的自由,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之上,促进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健康发展和转变,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健康指数。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两个维度

经笔者多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大致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来看。创新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包含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逐渐递进,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这过程中,穿插了西方较为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二是从高教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模式方式方法上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当前教师主要采取的模式是两个模式,首先是教授性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即在传统的灌输式学习中结合具体的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模式主要是能够很好地继承我国较为优秀的古典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并在继承中得到弘扬和发展;其次是在大学教授的引导下,学生开展自主式或者叫做自主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依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中有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依靠这样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和结构,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在高校教育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举措

笔者认为,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务必要着重从完善制度、服务学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就业,建立以人为本等方面着手研究和开展。一是结合高校实际和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征求大学生意见建议,建立一套保证思想较为优秀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引导机制,以在制度上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水平挂钩的制度保障。目前大学校园实行的自主择业或者双向就业制度,之间几乎完全是按照市场的规则来选择和引导,没有从思想道德这个软环境方面加以强化,致使就业导向具有极大的功利性,缺乏真正的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现行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固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但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无法杜绝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和不公平竞争行为,没有完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就业领域的社会公平、公正。二是努力在高校和大学生中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服务学生为目的”导向,使高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会脱离实际和社会现实,让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自觉地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和锻造自己的优秀品质。三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养成及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工作切入点,采取各种方式,大力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生、自我净化,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自己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自我,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童静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

[2]王淑云.教师人格塑造的价值追求[J].教育研究,2014(1)

猜你喜欢

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