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8-18黄亚

文教资料 2014年5期
关键词:情境语言英语

黄亚

(睢宁县第二中学,江苏 睢宁 221200)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是启发学生心智、提高学生素质、发挥创新精神的前沿。但目前所谓的课堂无非是让学生听听、说说、做做,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家庭、学校的日常生活,一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可要求学生表现时就错误百出,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有崭新的教育观念、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还要有较强的创新激情和毅力,有不断进取、追求、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创新精神,不为教而教,不为教材、教案所奴役,敢破敢立,舍同求异,将课堂教学真正作为创新实践的主要阵地。

一、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英语新教材要求教师必须学习最新教育理论,由课程知识的被动传授者转变为主动的调适者、研究者和创造者,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学生主动进行英语知识体系的建构。一句话,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角色,充分把学生视为发现、探究、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行为主体。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标新立异,想问、敢问、会问。一方面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以便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源于探究,探究必有“问题”,“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一个好老师常常以问题为突破口,推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灵感”,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如在教学牛津英语7B Unit3 Reading“The ghost in the park”时,我播放恐怖的声音或声像资料创设情境:Listen to the noise.It is so strange.I feel frightened.Are you afraid? What do you think of it?同时设问:“Is it a ghost?”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快速阅读课文找答案,之后再提出一系列问题:What was the ghost?Why did the little cat sound like a ghost?...

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角度,为学生学会提“问题”做出示范,还要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问学生答”。就是说,教师要转变角色,由施教者向引导、促进、激励者转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努力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课堂活动参与人物的立体化,也就是说有 “三维”:学生、教师、篇章中的人物,在参与人数上有个体、小组和集体。这就打破传统的师生线性平面,体现学重于教、生重于师、用重于书。课堂气氛支配教学活动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容忽视的是兴趣培养。而中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听说灵敏,英语课必须针对这些特点,千方百计地创设语言情境,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之中,生动活泼地进行多种语言练习,营造愉快的课堂环境,使教学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快乐,引导学生记住语言知识。例如:初一学生对用作解释语言认知意义的直观手段感兴趣,所以教 “Could you help me,please?I can’t...”时:

弯腰做欲扛起讲台桌状,问学生:“Could you help me,please?I can’t carry it.”“Sorry,I can’t.”收集、背负十几个书包,做出压歪了肩头的造型,问:“Could you help me,please?I can’t take them to my room.”“Certainly!Let me help you.”

三、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的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和对问题的解答历史。在中学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问题要能引起学生质疑、探究、发现的兴趣,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当学生对这类探讨性问题产生兴趣时,就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如在教time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可能回答:“It’s a circle.It’s a plate.It’s a playground.”接着教师可在圆内画一个小圆点,再问学生。此时他们会回答:“It’s a face. It’s a cake.”等。最后,教师在圆内画上长、短针并标上数字,这时学生便马上领悟到:It’s a clock.从而可以引出问时间的句型:What time is it?What’s the time?这时老师可以继续问学生:“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What time do you...”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ask about and say time.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探讨性问题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表演对话为学生提供了互动的机会,开发和挖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潜力,激发了他们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活力。从简单的见面打招呼入手,让学生在表演中运用语言,加强内心的体验,缩短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之间的距离。创设对话表演情境,有机地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内化所学知识。一旦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就会自觉主动地预习和复习。创设情境既丰富了学习内容,又拓宽了语言运用的渠道。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结合起来,感受到纯正地道的英语,极大地弥补直观教具的不足。多媒体手段可以使课堂充满新鲜感,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展开多向思维。如在学Food and drink这部分内容时,把人们在餐馆点菜、用餐、结账的生活场景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在看、听的过程中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明确语言运用的场合,取得学生翻看书本达不到的效果,也省却教师抽象啰唆的语言描述讲解,优化教学环节。

英语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如在创意制作课件 “Where are you from?”时,我设计了“See a map of China”板块。在这一板块中,教师可将全国风景显现在课件中,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每个地区的名字并简单地叙述地方的风土人情。这样学生便可在这一课件呈现的课堂活动中,复习旧知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在教学中忽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让学生在题海中“磨炼”应试技巧,导致一些学生“死读书”、怕交际,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英语教师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本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将英语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活动,积极探索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创新。

猜你喜欢

情境语言英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护患情境会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