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期待”作文教学“激·优·提”三步法浅探

2014-08-18都音

文教资料 2014年5期
关键词:视野习作作文

都音

(杭州市省府路小学,浙江 杭州 31000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某些学生经过多年学习,习作水平提高缓慢,而且习作依然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学生习作兴趣普遍不高,学习处于被动位置,为“写”而“写”,习作缺乏个性与创造性。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忽略了学生这个写作主体,习作教学没有弄清学生习作的动机与期待,更忽略了有效激发、调整、提高学生的习作动机与期待。简而言之,忽略学生自身的习作期待是当前作文教学低效的症结之一。

“期待视野”由德国理论家姚斯提出。《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的“阅读期待”,就是源自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对新的阅读内容进行心理建构的预想。我们认为,“期待视野”理论同样可以应用于作文教学,并提出“习作期待”的构想,认为学生的“习作期待”因学生的语文素养、心理体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它是学生对习作的心理需要与预想。笔者把期待视野理论引入课堂,调查学生的习作期待,整合习作期待视野下的作文教学,探求新课程下基于习作期待视野的作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与基本策略,从而提高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把握学情,合理预设,激活习作期待

1.充分把握学情,贴近学生期待。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把握学情,并找准作文教学的起点。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习作期待,把握学生目前已具备的知识框架结构,以及不同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接受水平,并依此确定公共习作期待。

2.根据习作期待,构建合理预设。

教师在找准并立足学生习作期待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进行习作教学设计。合理的预设应是习作期待与习作内容的“接合”。如果学生的习作期待超越了教学内容的水平,即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对习作就会失去兴趣;如果习作期待远低于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要求过高,学生就会无法接受。只有当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即习作期待与习作内容“接合”时,学生才能顺利地实现意义建构,教学效果才会较好。

3.创设期待情境,激发习作期待。

教师依据习作线索和内容,用课堂言语、肢体语言、借助多种媒介或组织学生表演、开展活动等方法烘托气氛,提供与习作有关生活场景、故事背景,适当地旁征博引,制造悬念,目的是激起、唤醒学生的习作期待,还原生活体验,更好地与作文内容对话,形成最初的有关习作的期望和猜测。

我有意识地把有些习作安排在活动后进行。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安排了一堂“感恩父母”主题队会。在队会上,家长和孩子一同表演节目,孩子们自己创编了小品、诗朗诵、相声等节目,将自己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点滴表演了出来,表达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节目表演后,家长们纷纷表达了激动的心情和对孩子们的期望。看着孩子们有的在兴奋聊着刚才的表演,有的在互相交换看爸爸妈妈给的寄语,还沉浸在和父母的情感交流中。活动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在接下来的作文课中提问:“想不想跟爸爸妈妈也说说你们的心里话?“好啊,好啊!”“那么我们现在就拿起笔来,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把心里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写下来吧。”学生的习作期待被有效激发了。

二、“优”——动态生成,完善思路,优化习作期待

1.强化“创新期待”,抒发个性感受。

习作期待不仅有定向期待,还有创新期待。不同的学生因为生活的和习作期待的不同必然导致对同一篇作文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与构思。学生不希望总是老一套,而愿意看到别出心裁的内容、意想不到的情节、某些奇特的手法,不断变革、充实、丰富和重构自己的习作期待。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打破“定向期待”,发展“创新期待”,这是促进学生自我求知、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过程,并激发学生不吐不快的强烈习作欲望和兴趣,形成强烈的写作驱动。

2.调整“期待视野”,拓宽写作思路。

当学生认为作文内容与自己的习作期待有较大的心理距离,就会产生期待挫折现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调整习作期待,使得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结合作文内容的难易,调整自身的习作期待,更好地完成习作内容学习。对于某些学生认为比较常见的、简单的作文题材(习作内容低于他的习作期待),我们应挖掘其中隐含的,学生没注意到的因素,调整学生原有的习作期待,使之发现新的东西,进行合理想象,创作灵感应运而生,作文思路顿时开阔。对于较难的作文题材(习作内容高于他的习作期待),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内化为自身经验消除期待挫折。

学校新开辟了生态园,生态园里种植了小南瓜、蛇瓜、鸳鸯梨等各种瓜果蔬菜植物。我要求学生经常仔细观察,看着植物一天天怎么变化与长大,我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植物写观察日记,也可以写其他想写的内容。习作课上,我让学生先独立列出写作提纲,明确文章主题,有疑问和想法的可以和老师个别交流。在学生独立构思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状态,进行及时指导。学生小王问我他能不能以童话的方式写写生态园里发生的有趣故事;语文课代表小张悄悄跟我说,她前段时间看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书,认为看了这本书,再看看生态园的小南瓜,想发表观点。对于他们的想法,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同时还关注那些作文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建议他们可以先写好一个事物,按照观察顺序进行描写。

教师提的作文要求是开放的,学生的选择余地较大,这是基于每个孩子习作期待的差异,让孩子们都能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有利于学生“创新期待”的发挥。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个别交流,以便及时发现和调整学生的“期待视野”,达到比较好的习作效果。

3.充实习作期待,拓宽自我视野。

教师要积极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活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使所有同学都让原有的习作期待与师生提供的期待视野碰撞,在习作期待的碰撞中,教师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扩大视野进行整合,积极引导学生勇于、善于吸收借用他人的理解、灵感,在更高层次上形成创造性思维,完成超越自我视野的过程。

观察生态园这篇作文,在学生个体构思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班级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够了解别人的构思,另一方面能够从别人的习作构思中受到启发,调整或完善习作。把学生最后的成稿习作和之前的习作构思相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学生习作思路拓宽了,构想合理了,创新题材增加了,涌现出一些视角独特的文章。比如想象作文:《我心中的生态校园》、《蛇瓜妹妹的一天》;哲理类习作:《沉默的南瓜》、科普类习作:《生态园里的小秘密》,等等。

三、“提”——多元评展,分享成功,提升习作期待

1.多元鉴赏评判,提升习作预期。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写作热情,从而提升学生已有的“习作期待”,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可以实施多元评判方式,如可以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通过互评互改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舞台。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既可得到大家的关爱、帮助和鼓励,又可展现自己的成功,使他们受到鼓舞,增强信心,形成新的期待。

2.多种成功展示,积蓄预期能量。

通过班级佳作宣传栏、校园网学生作品展览栏目等为学生提供作品展示的空间;可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写作、踊跃投稿,争取发表,与家人分享。使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进步的机会,心里充满成功的喜悦,进而不断积蓄习作预期的能量。

猜你喜欢

视野习作作文
居· 视野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