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州:搭建四大平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4-08-15

农民科技培训 2014年8期
关键词:崇州市经理人土地

四川省崇州市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以提高务农农民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以来,崇州市立足自身实际,围绕解决“谁来经营”、“谁来种田”和“谁来服务”的问题,探索构建了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以新型的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服务和农村金融服务等四大服务为支撑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搭建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发展、政策扶持“四大平台”,创造了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960人,其中农业职业经理人1460人。

二、主要做法

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就得从提高经营水平入手,大力培育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有效地解决“谁来种田”问题。为此,崇州市按照“因需而培、培而有为、为而有效”的原则,大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CEO)。

(一)搭建培养平台,实现因需而培

一是建立选拔机制。坚持突出培育重点,采取自愿报名、乡镇推荐,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资格审查,选择合适培养对象。二是完善培训条件。聘请“一校两院”(川农大、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专家学者,遴选市、乡、村三级技术人员,组建30人的培训教师团队,形成专家学者、农技推广人员互为补充的教学师资队伍,建立定期教研制度,编印培训教材;建成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管理中心1个,实训基地2个,确保农业职业经理学习有场所、实践有基地。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围绕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需求,创新建立了职业农民“双培训”机制,由市级教师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对职业农民进行“面对面”指导、“手把手”示范,让职业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四是建立导师制度。整合市级和基层农技专家组建了农业技术指导组,在全市分12个片区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一对一“保姆式”教学指导和跟踪服务。

(二)搭建管理平台,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评定管理。崇州市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评价委员会,制定农业职业经理人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每年评定一次,对符合评定条件的颁发《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同时,探索实践了农业职业经理资格等级评价管理机制,对取得《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的,根据其诚信度、生产技能、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等,给予初级、中级、高级农业职业经理资格等级评价。目前,全市取得初级农业职业经理资格的有68人,中级农业职业经理资格的有9人。二是强化人才管理。建立市农业职业经理人才信息库,对获得资格证书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采取实名登记,建立个人档案,全部纳入人才库管理,及时公开诚信、技能、管理水平等信息。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考核机制,采取动态管理,实行准入及退出制度,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或连续两年未上岗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退出人才库管理,并取消或降低其等级资格。三是分乡镇或区域组建了农业职业经理人之家(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交流平台,着力提升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能力素质。目前,已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之家10个。四是建立人才交流机制。采取土地股份合作社公开竞聘农业职业经理的方式,鼓励农业职业经理人不受地域限制,在全市区域内自由竞聘,实现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双向选择,通过市场机制优化农业职业经理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

(三)搭建发展平台,实现培而有为

崇州市通过积极发展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的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品牌服务和农村金融服务等四大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创业和发展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有创业意愿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机农技能手、经商人员等到农业一线创业兴业,成为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新型农民。目前,全市已在21个乡镇的144个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361个,入社土地面积21.33万亩,入社农户9.46万户,全部聘请了农业职业经理人。

(四)搭建扶持平台,激发创业热情

一是设立农业职业经理人专项培训经费,将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对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的财政资金投入。二是结合崇州市实际,整合四川省、成都市等各级扶持政策,健全农业职业经理人政策扶持体系,给予产业、科技、社保、金融等扶持,如农业职业经理人开展水稻规模生产,享受水稻规模种植补贴政策;农业职业经理人购置农机的,在原有补贴基础上提高10%等。通过政策扶持,进一步稳定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激发了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的热情。

三、几点体会

(一)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崇州市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引导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形成内生动力,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管理,聘请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担任生产经理,签订产量、费用、奖赔协议,并建立灵活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业专业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有效地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

(二)解决了“怎样种地”的问题。通过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使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实现向“科学种田”转变,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保障了粮食生产面积不减、产量和质量“双提升”。一是提高了粮食产量。据对2013年由农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土地股份合作社种植水稻产量调查统计,水稻亩产平均561公斤,明显高于四川省、成都市水稻平均单产水平,比农户入社前平均每亩增加52公斤。二是促进了农业增收。据测算,2013年全市土地股份合作社每亩增效10%~20%,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提取公积金和农业职业经理收益后,入社社员平均每亩多收入100元以上。

(三)培育了现代新型农民。一是崇州市探索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分散的农户纳入社会化大生产体系中,培养了一批从事种植、销售、加工等生产活动的农村实用人才,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创造了新的生产力,促进了农业信息、金融信贷、生产资料以及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二是通过完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管理体系,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就业就地化、职业化、产业化、组织化,实现了素质和收入“双提升”。2013年,农业职业经理人平均每亩收益150元,平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

四川省崇州市农村发展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崇州市经理人土地
我爱这土地
崇州市:六项措施促进就业创业
崇州市:当先锋扛红旗 重实践办实事
崇州市:扎实做好援企稳岗和稳就业工作
崇州市医保局“三步骤”积极推进贯标工作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