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报编辑职业特征论析

2014-08-15陈小平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文稿学报学术

白 雯,陈小平

(1.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65;2.武汉工程大学 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4)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职院校学报是一个发展着的期刊群和学术期刊类别,其青年编辑队伍建设,关系到这一期刊群的建设与发展。毫无疑问,青年编辑对职业特征的认知偏差,不仅有碍于高职院校学报的成长壮大,而且极易造成编辑职业倦怠,影响编辑职业人生的合理规划。

笔者在一项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学报的青年编辑对编辑职业特征存在着种种不尽合理的认知,如“高职院校学报社会影响不大,编辑工作价值不高”“学报编辑都是学校的边缘部门,成长空间狭小”“编辑就是为他人做嫁衣,奉献他人,淹没自己”“编辑工作程式化,个人才智难以全面发挥”……这类职业体认,均存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情绪化问题,如果缺乏必要的职业特征研究与认识提升,青年编辑难以理性对待编辑工作,构建自己的从业理性。

二、编辑职业是人生价值实现的载体

职业是从业者依据社会分工,在特定岗位上为社会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从业者在从业活动中,一方面,可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源,另一方面,也可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资源。在当代,任何职业都可以在达到谋生目的的同时,达到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其间的问题在于,我们基于何种认识,以何种态度、何种理想去面对自己的职业,从环卫工到科学家莫不如此。高职院校学报编辑亦然,这一个职业完全可以使从业人员在完成职业使命的同时,达到人生价值实现的目标,它是编辑人员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或者载体。

高职院校学报与高职院校呈同步协调发展态势,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一种类型,在中国仅十余年的发展史,高职院校学报期刊群的历史与之基本相适。要着重思考的是,我们为高职教育、为高职院校及学报做了什么,还应该、还可以做什么,怎样使学报真正成为学校的园地、桥梁、窗口,怎样使学报的功能最大化。

任何职业、职业岗位都有特定价值和需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否则,不可能成为一种职业和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在岗位工作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直面来自主客观两方面的种种挑战,否则,难以适任岗位工作。就高职院校学报青年编辑而言,高职院校学报的社会认可度不尽理想,办刊资源相对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对工作环境和条件一味抱怨,遇到困难消极应对,很难适应发展着的学报工作要求,也难说他就一定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要求。笔者在从事编辑工作期间,也曾有过抱怨、有过沮丧,在不断深入的实践中,逐步体察到抱怨、沮丧等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主观,来自对编辑职业的认知误区。高职院校及其主办的学报正处在特色培育的过程之中,其价值的彰显尚须一个过程。应该看到,目前的社会影响不大,“价值不高”,不等于未来的影响不大,“价值不高”,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及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通力合作下,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学报已崭露出良好发展态势,社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已成为必然。历史赋予高职院校学报青年编辑极佳职业机遇,我们没有理由悲观,没有理由消极面对自己的工作,恰恰相反,我们职业正处于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应以饱满的热情拥抱这极具前景的高职院校学报事业。

教育部曾名明文指出:“高等学校学报工作是高等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1]“高校学报、连续、集中、全面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载体,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发现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是塑造学术形象、创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2],这从制度上明确了编辑人员的岗位性质。尽管少数高职院校暂未落实,但这类院校不可能改变国家政策,更不可能改变学报编辑工作特征的事实存在。青年编辑如何找准青年编辑成长的着力点……对这些问题由于未能认真思考,就把问题归咎于外部环境,势必陷入负面情绪状态,走不出这种状态,难以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更难以在岗位工作中完成任务、完善自己。编辑工作既是编辑人员生存方式,更是编辑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极佳的途径或载体。

三、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特征

(一)高职院校学报编辑职业有特殊性

国家决定从2002年起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将此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统一规划之中。[3]国家的这个决定标志着编辑职业走向专业化、社会化。还应看到的是,高职院校学报是学术期刊、是高校学报类期刊,它具有学术期刊、高校学报的特征,这种特征与其它类别的编辑职业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它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具挑战性,更具职业魅力。高职院校学报与其它学术期刊、其它类别的高校学报相比,又有自己与生俱来的特殊性,它合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脚步,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简称第一线)展现着自己的特殊价值,传承、创造科技文明,是中国学术期刊、高校学报类期刊体系中不可取代的一支生力军。如果说科技研究可划分为基础理论与基础技术、中介理论与中介技术、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那么,高职院校学报则是隶属于后者的传播媒介,编辑从业人员的工作应贴近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从科技社会贡献的一般规律看,他们的工作价值与其它学术传媒可以比差异,难以比高下。当下的高职院校学报尚存在某些不尽人意之处,不等于将来不能充分显现它的价值,在这类学报特色培育的进程中,更是青年编辑施展才华的有利时机,是开创直面第一线的学术传媒新局面的历史节点,学术传媒发展史赐予了青年编辑成长成才的机遇。

(二)学报工作蕴藏着个人成长的重要资源

有人认为,高职学报是学校的边缘部门,成长空间小,其实不然。学报编辑部人手少,人际环境相对简单,为青年编辑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心理环境,为他们成长赢得了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少受外界的干扰。全程参与组、审、编、印、发、通、管、编务过程,可以全方位的锻炼自己,这是很难得的工作机遇。

高职院校学报与本科院校学报一样,有着丰富的学术资源,尤其是在特色培育强劲需求背景下,学报工作为编辑完成工作完善自己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利于个人与学报的共同成长。编辑审编作者文稿,就是学习、占有学术资源的过程,是资料积累的过程。如果编辑善于发现已有的资源价值,深挖感兴趣的专业问题,那么,编辑的学术水平必将不断提高。学报编辑部能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报工作是学术工作,学报编辑部学术氛围浓厚。编辑审读文稿的过程就是与作者思想交流的过程,它可以激活感性经验,启发灵感,使编辑萌生新观点、新想法,对新的论文创作十分有益,有利于编辑朝学者化方向发展,有助于增强编辑的职业认同感,同时,有助于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4]期刊质量的提升,学报将会有更好的工作平台,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科研工作的逐步深入,学报服务学校和社会的能力增强,学报的应有地位将会逐步突显。

青年编辑应充分利用编辑部丰富的学术资源、浓厚的学术气息,良好的工作环境开展科学研究,包含编辑学研究,努力向编辑学者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要求的良性互动。[5]青年编辑在面对外部环境的重围时,要调整认知,克服不良心理状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向作者学习,一篇不被录用的文章,也有可借鉴的地方,其间毕竟有作者的独家感悟,看到作者的不足,可使自己避免同样的错误;向审稿人学习,认真揣摩审稿人的意见,消化吸收审稿人意见,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向编辑同仁学习,提升自己的素养,包括组稿、策划、论文评鉴、文稿编校能力,努力提升学报出版质量和个人服务刊社的能力。

(三)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人们通常认为“编辑工作内容简单重复,学术含量低,价值不大”,其实不然。编辑工作并不仅仅是形式处理,不只是按照出版规范进行文稿处理的工作,对一篇学术文章进行编辑处理,编辑只有深入到作者的研究情境,深入到作者的文稿内容,与文稿“对话”,才能对文稿的科学性、创新性、价值性、可接受性进行考量,形成编辑的评鉴意见,进而对文稿进行处理,这个过程就是编辑参与学术研究的过程。从来稿到刊发,编辑参与初审、判断文稿价值、选择审稿人、内化审稿人意见、形成修改意见等过程,无不体现出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为完善文稿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亲为修改更是如此,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的修改,都关系到文章语义层次的理解和处理。

以审编文稿工作为例,审编工作是编辑的核心工作,关系到期刊的生命,编辑的一文一议(评)、一时一议、一人(审)一议,跟中医的一人一方、一时一方、一医一方有其类同性,它表明实践中的审编工作是具体发生的,不同选题、不同文体、不同方法、不同材料系统构成的学术文章需要抓住来稿的个性,并用具体的标准和视角来审视。审编文稿有大法(规律),但无定法。一名合格的学刊编辑,必须在实践中积累多样化来稿的审稿经验,仅仅占有一般评鉴理论与方法,难以胜任工作,在高职院校学报尤其如此。高职院校学报是综合性期刊,来稿涉及到多领域和多专业,因而编辑工作涉及的学术专业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编辑所接触的更多的是与自己研究专长不同的学科领域,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科分化和综合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给编辑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这就要求编辑必须注重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在新一轮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学报编辑工作更具挑战性。

(四)编辑是科技文明的传播者

学报刊发的文章是科学研究的文章,是科研成果的社会化形态。科研成果社会化展示的价值性、必要性判断是编辑的重要任务,这个过程中,编辑承担着传播科技文明的使命。

科研系统既需要富兰克林,也需要电源接插件的研发者,既需要基础理论、基础技术的大师,也需要千百万在第一线直面问题的科技工作者。[6]高职院校学报比较多的关注科技应用,关注来自第一线的科研信息、来自第一线的研究动态、来自岗位工作中的新技术、新技能、新方法、新思路,重点展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劳动。当然,高职院校学报面向行业和地区第一线,不等于只具有服务第一线意义。学报刊发的文章毕竟是创新性成果,创造性地解决第一线问题,总有其理论、技术前提,总有其特殊的思路或方法,特殊的手段或技巧,因而其价值取向虽直指第一线,但价值绝不止于“那一个”问题或“那一类”问题的解决,它可以为更高层次的理论研究、技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动力,提供再研究的新思想和技术资料。

在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报的编辑需要有独到的学术品味和编辑加工能力,善于将“第一线”科技问题及其解决的方法呈现给社会,善于选准用好学术资源,在特定领域传承文明。在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高职院校学报的编辑工作,是极具社会意义的工作。

高职学报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关爱,青年编辑的成长也同样需要呵护。我们呼吁社会关爱青年编辑,提高对编辑劳动付出的认可度,特别是保护青年编辑从事该职业的积极性与热情,让他们充分认同自己从事的职业,我们应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于高职院校学报事业,促进高职院校学报青年编辑队伍建设。青年编辑也应树立切合实际的个人职业理想,将个人理想与编辑职业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在编辑职业活动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教育部.高等学报管理办法[Z].教备厅〔1998〕3号.

[2]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Z].教社政〔2002〕10号.

[3]那拓祺.我国实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意义和主要内容[J].出版科学,2003(2):36.

[4]占莉娟.高校学报青年编辑职业困惑的认知调适[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3(3):26-28.

[5]徐晶.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健康职业心理的培养[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4-116.

[6]王启和.高职院校学报在学术期刊中的特定地位与发展道路[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3):1-3.

猜你喜欢

文稿学报学术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致敬学报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