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探究——结合“卡夫丁峡谷”理论

2014-08-15景玉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卡夫中等收入陷阱峡谷

景玉祥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一、卡夫丁峡谷与中等收入陷阱

马克思恩格斯卡夫丁峡谷理论是关于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经典论述,它对于指导生产力落后国家如何跨越资本主义的艰难时期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指导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以及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仍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卡夫丁峡谷含义及背景

“卡夫丁峡谷”是古罗马卡夫丁城(今意大利蒙泰萨尔基奥)附近的一个峡谷。公元前321年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时期,萨姆尼特人在这里包围并击败了罗马军队,按照当时双方交战的惯例,战败的军队理应从长矛交叉构成的“轭形门”下通过,以示对战败方的耻辱。通过“卡夫丁峡谷”一语即由此而来,意即遭受奇耻大辱。马克思在这里指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苦难。

俄国与其它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俄国除了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这种农村公社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组织。这种村社制度在农奴制废除后,俄国的发展是直接进入资本主义痛苦的发展过程,还是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两条道路在俄国展开了十分激烈的争论。1881年2月16日,查苏利奇在给马克思的信中请马克思谈谈他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前景,特别是他对俄国农村公社命运的看法。她在信中对马克思说:“你比谁都清楚,这个问题在俄国是多么为人所注意……特别是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党所注意……最近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见解,认为农村公社是一种古老的形式,历史、科学社会主义,——总之,一切不容争辩的东西,——使它注定要灭亡。鼓吹这一点的人都自称是你的真正的学生,‘马克思主义者’”。“假如你能说明,你对我国农村公社可能有的命运以及世界各国由于历史的必然性都应经过资本主义生产各阶级的理论的看法,给我们的帮助会是多大。”[1]637查苏利奇希望马克思能对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去向写一些东西,谈谈他对俄国农村公社命运的看法。“早在1880年12月,马克思曾答应俄国民意党执行委员代表、该党机关报《民意报》编辑尼·亚·莫罗佐夫对有争议的俄国村社前景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一直未兑现。马克思接到查苏利奇的信后,就着手准备回答她所提出的问题。”[2]139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马克思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是可能的,生产力要有一定的发展,可以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联盟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通常的历史顺序是允许或可能有这类改变的,也就是首先在落后国家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这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发展生产力,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发挥后发优势。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指明了在吸取资本主义肯定成果的同时,对世界上其它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艰难困苦也要引以为戒。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二)中等收入陷阱含义及背景

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它指的是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3]5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拉美国家,类拉美的东南亚国家和东欧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特点是,具备科技革命创造的优秀成果的后发优势,大多有广袤肥沃的土地,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矿产资源等,凭借这些优势这类国家在经历了一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后,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接踵而至的环境问题突出,“贫穷的城市化”,收入差距拉大,严重依赖外资,劳动力成本上升,政治体制的束缚,甚至引发的社会动荡等等严重阻滞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在今后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停滞不前,有些国家虽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些列的改革,经济有所增长,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依然脆弱,仍然存在重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因此这些国家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某个地区和国家独有的,它是个世界性的现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已进入中高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如何吸取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规避“中等收入陷阱”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在指导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的信中指出俄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1]451可使俄国不经历资本主义所经历过的卡夫丁峡谷。马克思提出俄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方法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借鉴。

(一)制度与生产力

社会制度的跨越不等于生产力的跨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就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立‘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道路”,[4]87俄国十月革命直接跨过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这只是制度的跨越。俄国未经资本主义充分的发展,生产力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仍处于落后阶段,因此,俄国并没有完成从生产力的跨越,历史证明俄国要跨越卡夫丁峡谷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中遇到的苦难,就必须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是俄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没有根据自己的国情来灵活运用马克思的思想,致使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导致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进入了停滞阶段,没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制度上实现了卡夫丁峡谷的跨越,但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严重滞后,仍是个一穷二白的国家。中国要成功跨越“卡夫丁峡谷”避免资本主义走过的痛苦时期,就要结合自己的国情,制定符合自己发展的方针政策,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中国的经济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社会制度的跨越并不等于生产力的跨越,生产力的成功跨越仍需要进行艰苦不懈的努力。中国在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也出现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一些表象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泡沫,官员腐败等问题。因此,中国要成功跨越在生产建设中遇到问题仍须不断地实践探索。

(二)“吸取肯定成果”

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的信中说道“和它同时并存的资本主义生产在给它提供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它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1]438马克思在这里指出俄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可以吸取资本主义发展的优秀成果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这只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设想,他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因此在吸取资本主义肯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由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资本主义国家不会轻易把它的优秀成果奉献于落后国家。因此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明成果要拿来为我所用,人类历史上遇到的艰难困苦要引以为戒。

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充分的资本主义发展,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令人欣羡的成绩,对这些文明的优秀成果可以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转化吸收,从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少走弯路。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人类历史上并没有给我们成功借鉴的经验,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的问题表象,而这些问题表象也是一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遇到的问题。因此,中国在今后发展道路上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引以为戒,避免重走弯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吸取人类文明的肯定成果与吸取人类历史上的痛苦教训同样重要。

三、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方法论

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要充分认识世界上其它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问题,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竞争与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引擎,对推动放活,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推作用。时刻坚持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规律,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区分

马克思在《德意志历史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扩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5]51马克思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建立起来后,各个民族都被融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各个民族与世界是密不可分的。世界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类拉美的东南亚国家和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在发展中所突显出来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例如生态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泡沫等等。与此同时,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自己独特的国情问题,例如巴西的“野蛮资本主义”方式,前苏联与东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印尼与菲律宾历史遗留的土地问题等。因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在发展中遇历的各种问题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供了借鉴,同时也要根据中国本国的具体国情来制定发展战略。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二者的紧密联系已不可分割。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问题类似的表象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之一,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世界这个整体发展而单独发展,中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不同国家的发展是以个别的、特殊的发展形势体现出人类历史的一般发展规律,因此,各个国家之间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见,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与遭受的苦难具有世界性与民族性,中国经济的发展要结合国情从全局谋划。

(二)竞争与创新的内外推动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竞争与加大力度自我创新是规避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内外推动力。各个国家为了在世界市场立于有利地位,必然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中国家要利用发达国家的“肯定成果”必然不是易得的,因此,为了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个国家在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同时,也更注重自我创新的投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环境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面对残酷的世界性市场竞争,中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市场的优胜劣汰,有利的促进的国内产业的整合,大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然而,在各个领域的自我创新能力仍是今后整体发展的一块短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生态环境的破坏,官员腐败,土地纠纷,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显现,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很可能导致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中国对外开放参与世界竞争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抓住机遇促进内在动力的优化、调整,避免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老路,充分利用内外环境的促进作用,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避免走资本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时所遭受的苦难。

(三)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各种问题,例如经济危机引发的出口疲软,内需不足造成经济增长放缓;官员腐败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平;强拆强征地引发的群体事件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问题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看问题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不能准确地判断分析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引发的问题并非只是经济发展与否造成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与中国的体制与社会是分不开的。

中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转型的同时也要警惕“转型陷阱”,防止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畸形化。“‘转型陷阱’的主要表现则是改革或转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锁定了改革或转型的进程,将某种处于过渡状态且有利于其利益最大化的体制因素定型化,并导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6]126“转型陷阱”是“中等收入陷阱”改革的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矛盾,这种既得利益集团锁定改革的进程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它将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孙立平先生认为要走出“转型陷阱”就必须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汇入世界主流文明的方向不能动摇”、“以政治体制改革再造社会活力”、“在民众参与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顶层设计”、“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凝聚改革共识”[6]140-143。中国改革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规律,正视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创新、实践改革的新思路,走出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境。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之一。

(四)结论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表象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遇到的困境有相似之处。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在发展生产力与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方面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中国结合本国国情吸取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坚持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规律,正视遇到的一切问题,坚定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定能够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韩云川.卡夫丁峡谷问题再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2,(2).

[3]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来自拉丁美洲的案例研究[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2.

[4]张凌云.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孙立平.“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J].开放时代,2012,(3).

猜你喜欢

卡夫中等收入陷阱峡谷
太行峡谷之冠——八泉峡
峡谷里的悄悄话
峡谷阴谋
马岭河峡谷
卡夫收购联合利华告吹
木炭鱼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
卡夫:在环境信息公开的问题上与绿色和平存在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