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辟网络道德教育之蹊径——评耿红卫《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研究》

2014-08-15徐子杰

焦作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著作问卷道德

徐子杰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大学教师应该是躬身写书教学生,而非是买书教学生[1]。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耿红卫教授就是把写与教结合为一的一位忠实践行者,他出版学术著作5部,参编著作8部,所写之言尽为其研究之言。《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研究》是在他主持的“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及对策研究”、“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的路向研究”等多项河南省社会科学项目的基础上,深入实践,呕心沥血,几经修改于2013年8月付梓出版的又一力作。

《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研究》(新华出版社)以网络道德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存在于青少年之中的各类网络道德现象及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贴近青少年生活现实,深受研究对象的喜爱。作者一气呵成、文笔流畅,使我在阅读过程之中犹如在炎炎夏日口干舌燥之时饮一捧清澈透凉的山泉水一样酣畅淋漓。通读全书,感到其观念新颖、思路清晰、亮点突出,对于实施德育工作的一线教师及网络德育研究者极具启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躬身实践致真知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该著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与精准的数据分析相结合,作者深入新乡、安阳、濮阳、焦作等多所初高中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2240份,问卷法的核心在于问卷的编制、被试的选择、结果的分析。本书中运用的问卷在编制上设计得科学合理且设计内容广泛,该著作的最后附录了七类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一、二、三针对的是第一章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现状而设计的,分别面对学生、教师、家长三个不同的主体,调查问卷四、五、六、七分别针对于第二、三、四、五章的研究内容;从被试的选择上来看,作者选取了四个不同城市的不同程度的中学生,学生在文化程度、地理区域上有较大差异,被试对象覆盖面较广,避免了以偏概全的论断,因此问卷的可信度较高;除此之外,在测试项的设计上,作者避免了过于学术化、专业化、晦涩难懂的措词,所有措词都适用于各类主体,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被调查者对测试项的理解偏差。本问卷的测试项完整,如在问及家长对孩子上网了解的问题上,设计了“经常、有时、很少、从没上过、不清楚”这五个答案,而并非简单地用有和没有来代替,如果没有“不清楚”这一项,就会降低问卷的有效率。最后,在问卷的分析上,作者不是针对整个问卷给出结论,而是在每一个问题的统计与描述之后做出细致的分析,并剖析出存在的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不仅仅单一地对每个问卷中的问题作分析,也做到了把不同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例如“家长对孩子上网情况的掌握和对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有一定出入,学生的数据要高于家长的数据[2]。”在对比分析之中又发现新的问题,使得文章的分析结果更加深刻与全面,躬身实践致真知是耿红卫教授最真实的写照。

2.切中肯綮辟蹊径

当前,由于网络德育问题是在网络飞速发展之中产生的新问题,它不同于传统德育,所以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全面完善,只是一些零零碎碎不成系统的研究,这其中的研究空间还十分巨大。但是,目前也不乏关于青少年网络德育研究的著作,如檀传宝的《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福建教育出版社)一书主要是从“网商”与学校德育教育方面来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与措施的;蒋海生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构建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一书则侧重于研究如何调动青少年的主动性并对其进行多方的引导。相比之下,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耿红卫教授所著的 《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研究》一书对于问题的研究具有切中肯綮的特点,他分别从网络文化、网络游戏、网络道德缺失、网络社交方面指出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其他同类著作对于问题的分类更加详细。然后又针对以上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青少年德育的措施。其中有对网络道德主体提出的要求,也有对学校德育工作者、政府、社会、家庭提供的建议;有道德层面的,也有专业技术及法律层面的措施。方法策略不是明确的操作性规定,方法策略只有得以贯彻实施,才会变为最真实的力量。而耿红卫教授在其著作之中开辟的途径因贴近青少年生活现实、系统而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强大动力,推动青少年网络德育问题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3.全局专题齐发展

本书全局专题齐发展,理论实践共构建,最后达到了并蒂花开别样红的显著效果。全书共分五章,全局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第一章从全局角度出发研究网络德育问题,是对后四章的一个概述,第二至五章分别从网络文化、网络游戏、网络道德缺失、网络社交方面进行深入的阐述,每一章基本上都是按照概述现象与特点、调查分析结果、构建针对性策略的模式来进行的。宏观发展与专题研究齐头并进,第一章从宏观全局出发,对网络对于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做了细致的阐述,让读者先对网络德育问题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再从四个小专题出发进行研究,让读者进一步深入到问题的最深处。全局的发展给专题问题的研究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而分专题式之中的每一项策略的实施都会推动整个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真理来源于实践,近年来,作者对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德育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国家正式期刊《教育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亲自主持多项与其相关的课题,奔波在各地的初高中收集一手资料。这些理论与实践共同凝聚成了这篇学术性与实用性两者兼顾的好教材,而这样的研究方式对于语文教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来说更是一次最真实而有力的研究写作指导。

耿红卫教授用孩子的眼光解读自身的教育实践,正如他的小女儿所言:这本书是她能看懂并且觉得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同样,我坚信这本书也会被更多的青少年所喜爱并对他们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这是其他同类著作望尘莫及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对青少年网络德育工作的重视,为青少年打造一片纯净的成长沃土,在当今是尤为迫切的。教育工作者阅读这部著作,对于改变自己传统的德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网络德育观念大有裨益;除此之外,读此著作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一定能够从教授宏观发展与专题研究的阐述方式、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方法、科学严谨、认真细致的研究态度之中收获颇丰并受益终生。

[1]叶澜,杨小微.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

[2]耿红卫.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27.

[3]檀传宝.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蒋海生.青少年网络道德构建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著作问卷道德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