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人生并点亮蜡烛——高收视下“宫斗”与“家斗”剧的道德底线坚守

2014-08-15李子李静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宫斗婆婆矛盾

李子 李静

(1.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北京100024;2.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天津300387)

近几年,“宫斗”剧和“家斗”剧成为最火的电视剧。2011年以来,打开电视,随处可见“四爷”和“十三”、“十四”、“十七”等诸位阿哥与“若曦”、“甄嬛”等众多嫔妃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婆婆、岳母、媳妇、丈夫们为各种家庭琐事纷争不断。铺天盖地的“后宫风”中后宫嫔妃之间的尔虞我诈、“婆媳潮”中家庭婆媳、夫妻间的矛盾斗争吸引着千万观众,剧中角色坎坷的命运走向,纷乱复杂的人物关系、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也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热衷谈论的话题。

一、风光无限的“宫斗”与“家斗”剧

(一)“宫斗”剧之风光

所谓“宫斗”剧,一般是指以不同朝代的后宫作为故事发生的环境,以描写后宫嫔妃等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命运起伏为主要题材的古装剧。情节上以争宠斗恶、阴谋算计、勾心斗角为主要特点,故被业内外以“宫斗”称之。

“宫斗”剧近两年火速上位成为内地荧屏新贵,对其发展最大的影响应该来自香港。2004年,香港TVB的《金枝欲孽》,讲述的是清代嘉庆帝后宫中惊心动魄、血肉模糊的纷争,播出后引起轰动,很快又风靡东南亚,并对日后的同类剧集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被业界人士称之为“宫斗”剧的“鼻祖”。2006年湖南卫视将《金枝欲孽》引进,受到观众的极大追捧。此后,大陆生产的同类剧集陆续登上荧屏,2010年前后的《宫心计》、《美人心计》已渐成气候。2011年更是有多达16部古代宫廷剧获批发行,《宫》、《步步惊心》、《武则天秘史》、《唐宫美人天下》等剧的播出进一步使此类剧蔚然成风,至《后宫甄嬛传》则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后宫甄嬛传》播出之后,受到观众的极大追捧,“甄嬛”热潮席卷大江南北,甚至还出现了模仿剧中人物对白风格的“甄嬛体”在网络上广泛流行,而观众的强烈收视热情也促使各地电视台争相轮番重播该剧,令其几乎牢牢占据了电视荧屏的半壁江山,一时风光无限。

(二)“家斗”剧之热潮

“家斗”剧实际属于家庭伦理剧类别。由于其表现重心集中在家庭成员,如婆媳、夫妻、亲家、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上,因此被称为“家斗”剧。家庭伦理剧“以家庭为表现对象,以社会和时代为故事背景,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透过一个或一组家庭中发生的错综复杂的事件,探讨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传承、裂变与升华,在还原个体家庭生活的过程中,艺术地映射出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变迁”[1]。

凭借对大众生活的贴近性,此类电视剧一直是备受市场欢迎的卖座剧集。向前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引起万人空巷的《渴望》,以及90年代热播的《牵手》(1999年),再到2000年后的《中国式离婚》(2004年)、《新结婚时代》(2006年)、《双面胶》(2007年)、《金婚》(2008年)、《马文的战争》(2008年)、《蜗居》(2009年)、《王贵与安娜》(2009年)、《婚姻保卫战》(2010年)、《媳妇的美好时代》(2010年)等,都掀起过一波波收视热潮。

总的来看,2010年以前的家庭剧,不同生活背景的双方家庭成员间在观念上的矛盾、两代人生活方式上的碰撞、由锅碗瓢盆等鸡毛蒜皮引发的生活中的摩擦是这些剧集中的矛盾冲突焦点。2011年后,随着《裸婚时代》、《老牛家的战争》、《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不能没有家》、《娘要嫁人》、《妯娌的三国时代》、《继父来了》等数十部此类作品相继播出,家庭内部的战争全面升级,婆媳、继父、妯娌等家庭成员间的争斗弥漫着十足的火药味。

二、“宫斗”、“家斗”供销两旺的根本动因

“宫斗”剧和“家斗”剧为何会不断受到市场热捧?通过对这两类剧的本质特征、受众心理、制作和播出方的需求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观众爱看、电视台爱播、制片方爱拍,生产、播出和消费三方都对其有着巨大的需求,是由三股力量共同促成了“家斗”和“宫斗”剧供销两旺,一片红火的局面,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贴近生活——现代人家庭、职场生活的折射和隐喻

“家斗”和“宫斗”剧的题材和内容,从本质上来讲是现代社会激烈的职场竞争以及家庭生活环境的折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强的贴近性。

“家斗”剧中的人物角色都是你我身边平凡、普通的老百姓,如《双面胶》中的胡丽娟是一名报社编辑,《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媳妇毛豆豆在医院做护士,老公余味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自己创业。剧中所发生的故事,也都是大众和许多家庭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如买房、生子、子女教育、医疗、婆媳矛盾等家长里短的日常琐事。此外,随着社会日趋多元化,各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相继涌现,多元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冲突越来越明显。电视剧创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变化,并积极地将它们投射在作品之中。《双面胶》中东北婆婆和上海媳妇间的矛盾,《新结婚时代》里“凤凰男”和“孔雀女”背后所代表的城市和农村两个家庭间的冲突,《夫妻那些事》里老一辈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与年轻人追求自由、享受生活的现代丁克观念之间的碰撞,无不反映了当下普遍存在且使人们备受困扰的诸多问题。

“宫斗”剧中的人物和环境虽然离现实社会较远,但各嫔妃在深宫中不择手段、费尽心机地排除异己,稳固提升自己的地位,获取专宠,不断晋级至“皇后”、“皇太后”,赢得无上尊荣和最终的“成功”,俨然是现代社会中职场、官场生存状态的“古装版”演绎。现代白领们面临的求职、加薪、失业、同事关系等职场问题都可以从后宫中找到相似的情境,甚至不乏有人将此类剧集看做职场生活的教科书。

“家斗”与“宫斗”剧通过对现代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家庭和职场的描写和反映(也包括隐喻),使剧中的人物、情节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对于观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容易使大众对其产生亲近感和代入感,因此这两类剧集的长播不衰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剧情抓人——矛盾冲突吸引眼球、拥有稳定受众群

“宫斗”剧和“家斗”剧从本质上来讲并非近两年的新产物,此前也不乏大量以前朝后宫的权谋倾轧和家庭婚恋生活为主题的宫廷剧与家庭剧。而近些年“家斗”和“宫斗”名称的出现,表明这两类剧集均已从以往的后宫剧和家庭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以“矛盾”为主要情节、“斗争”为主要内容成为此类电视剧最突出的特点。

复杂的人物关系、跌宕的故事情节、强烈的戏剧冲突赋予了这两类电视剧较强的悬念性和观赏性。观众对剧中角色的命运、事件的发展方向、问题的解决办法、故事的最终结局产生极大的好奇心,促使其保持对剧情的密切关注。这一突出特点使有关家庭生活和宫廷生活的电视剧拥有广大且较为稳定的受众群体,为其播出后的收视表现提供了基础保障,成为拉动收视的利器。因此,各电视台也都十分偏好此类剧集,竞相争夺优质剧目的首播权,并通过不断重播来充分开发利用其潜力,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造成一时间荧屏上同类剧集的泛滥。

(三)模式成熟——生产相对简便可控、投资回报较有保障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具有天然的商业属性,这一属性必然使其生产紧追市场需求。家庭伦理剧和宫廷剧的市场基础好,受众群稳定,获利空间大,电视剧的生产方、投资方自然趋之若鹜,以期获得良好的市场回报。

对于生产者来讲,此类电视剧已经逐步类型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制作模式,在人物设定、情节发展以及叙事结构上,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编剧写作时可依照既有模式,较快地完成剧本创作,保证剧情有足够的冲突、悬念和吸引力。在拍摄和后期制作中,此类剧集也不需要复杂的场景、特殊的道具、炫目的特技等。尤其是家庭伦理剧,在棚内搭出几个关键场景就可以基本满足拍摄所需。而“宫斗”剧主要表现的是人物之间的互相算计,以室内为主,较少有战争等大场面,故在投资上也比历史大剧要少很多。制作成本可控,投入相对较低,模式化的生产方式也可有效缩短制作周期,加快资金的回收速度。

总之,生产简单易操作,销路较有保证,市场空间大,投资回报率高,商业模式成熟等因素吸引了大批资金和生产者积极投入,造成了供给旺盛。

三、高收视下的不同声音

虽然“宫斗”和“家斗”剧不断掀起收视热潮,但就在观众乐此不疲地将情感投入后宫嫔妃之间的尔虞我诈和家庭婆媳、夫妻间矛盾斗争中的同时,社会各界对于这类电视剧,却也产生了广泛的争议。有观众调侃说,“如今的家庭剧,婆媳按谍战整,夫妻按打仗整,兄弟姐妹按军阀混战整”。对此种现象,也有许多专家和媒体表达了隐忧,认为剧中家庭成员之间你争我夺、纠纷不断,搞得鸡飞狗跳、家无宁日,颠覆了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不利于良好价值观的传递和正确道德体系的重建。而“宫斗”剧中的情节曲解历史,后宫嫔妃心狠手辣、工于心计的过度描写以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有成功,没有是非”等观念对大众的误导等备受诟病。2012年,《人民日报》就罗列出后宫剧“缺乏历史感”、“肢解历史”、“胡编乱造”的“几宗罪”[2]。另外,广电总局还在2011年底下发文件,禁止在晚间19-22点黄金时间内播出“穿越剧”、“宫斗剧”,并于2012年10月前都不接受该类题材的立项申请,对此类剧集的生产及播出进行了限制。受此影响,2012年获得广电总局发行许可的古代宫廷剧仅有5部,较2011年的16部有了明显的下降。概括起来,对该类剧集的不同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消极的生活状态和冷漠的人情关系

一些“宫斗”剧和“家斗”剧让观众们看到的是一个沉重、焦躁、冷漠的社会镜像。如在《婆婆遇上妈》中,女主人公罗佳的婚姻成了一部混合血与泪的悲情故事——从婚前婆婆的极力反对甚至以跳楼相威胁,到婚礼上两家人大打出手,再到婚后被婆婆欺辱和污蔑,然后是丈夫的背叛。在故事里我们看不到爱情的美好,也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婆婆的阴险、丈夫的懦弱、女方家人的强势和霸道,让我们看到一个极度扭曲的混乱家庭。电视剧《家产》,看似安定祥和的大家庭里却隐藏着各自的重重心机。三个儿子为了争得更多的家产明争暗斗,使尽招数,而孙子、甚至未过门的媳妇也在一旁煽风点火。尽管几乎所有电视剧无一例外地以大团圆结尾,但结尾的星火温暖显然抵挡不了充斥于数十集剧情中的冷漠和暴力。而《后宫甄嬛传》中,宫中众人间更是以敌意、打压、陷害为主旋律,即便是昔日情同姐妹的好友为了争宠上位,获取荣华富贵也渐渐疏离,最终不惜反目成仇。这些电视剧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充满斗争、矛盾的家庭环境和冷漠疏离的人际关系,将我们身心停靠的港湾描述得如此混乱不堪,家庭、朋友所能给予的温暖和支撑在此荡然无存。

(二)扭曲的人性与极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一些“宫斗”和“家斗”剧的创作中,作者为了让故事更富有张力,戏剧冲突往往夸张到极致。家庭关系中因为婆媳关系最为敏感,婆媳矛盾也往往会成为“家斗”剧的主要卖点,因此一些偏执怪异的婆婆形象便在荧屏上泛滥。如在《裸婚时代》里,婆婆要求怀孕的媳妇在上班时穿土气的大棉鞋,为防止媳妇穿高跟鞋,还专门在上班时间以送汤为借口去监视。在《夫妻那些事》里,婆婆求孙心切,瞒着媳妇在汤里放从江湖医生那里买来的助孕药,更进一步翻箱倒柜对夫妻的私密卧室进行搜查。《婆婆遇上妈》里的婆婆又是把头撞破,又是把腿摔断,只为拆散夫妻二人。婆婆的形象因为戏剧冲突的需要而不断被妖魔化,匪夷所思的行为和夸张过激的反应让故事在不断升级的狗血剧情中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在不少该类剧中,不通情理的人往往不只婆婆一人,偏执的婆婆肯定会遇到一个针锋相对的媳妇或者是强势的丈母娘。多疑的妻子肯定会遇到主动而不计后果的小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因为互不相让而演变成巨大的冲突等设定几乎成为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夫妻间、亲人间、朋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没有基本的包容和忍耐,这种极端化的表现家庭问题的方式,无疑会引发观众对生活的无奈和无限的苍凉感。

(三)实用主义、狭隘价值观的引导

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造成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和矛盾,也难以避免地使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焦虑和挣扎,也会对曾经坚守的观念产生困惑和怀疑。然而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一部分电视剧创作者并没有为观众提供一种正向、积极的思考与行为方式,反而充分表现了功利至上、自私狭隘的价值观念。

虽然“家斗”、“宫斗”剧数量众多,在这些作品里,却很难看到让我们为之感动,拥有高尚人格的人物形象。而且剧中造成问题激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矛盾双方都仅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剧中的主要人物都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缺乏相互间基本的体谅和宽容。后宫中嫔妃们在残酷斗争中,为打击对手而进行的各种行为,更是体现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价值判断标准。这些电视剧中充满了太多自私、狭隘的人,信奉着实用至上的功利主义,善良、真诚等美好的品德被排挤得无立足之地,责任和奉献精神等传统价值观念也被淡化。

四、结语

所谓的“家斗”与“宫斗”剧,实际上就是家庭和宫廷类型剧。这两类电视剧历来广受观众喜爱,也产生过不少优秀剧目和经典作品,通过对真情、对美好人性的歌颂带给观众温暖和希望,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但是近年来,不少该类剧目为了增加戏剧性、悬念性,将矛盾冲突作为一种吸引眼球的手段,一味制造冲突、放大矛盾,生硬地给剧中人物造成阻碍,人物间“斗争”的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和加深,以至于成为此类剧集的最大特征,故才被业内外冠以“家斗”与“宫斗”之名。

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笔者并不是认为,目前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一片混乱,该类型的剧集一无是处,同类题材的好作品当然也有很多。而是想借此来提醒自己和同业,要在尽最大可能吸引受众、获取市场价值的同时,时刻不忘自身的社会责任和自我的价值坚守。绝不能步默多克“黄色新闻”之后尘,利用大众的猎奇心理作为获取最大利润的手段。

作为业者,应该充分地了解:媒介的一种重要属性就是社会的公器,而不能仅作为个人或小集团获利的工具。即使是在美、英、韩、日等国家,对过多的、极端的反映家庭暴力、社会冲突、乃至于匪警凶杀等内容的电视节目也是有所限制的。

作为业者,也应该明晰:直面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业者的社会责任,也是保证该类电视剧集长盛不衰的基础。而如何把握好市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平衡关系,是电视剧创作者的一门专业的、也是道德良知建设的重要课题。坚持传递良好的社会价值观,传播温暖和正能量,同获取高收视和高回报的市场价值两者之间并不是一种矛盾的关系。相反,充满人文关怀和高尚情怀的精品剧集,本身就具备吸引并征服观众的能力。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媳妇的美好时代》、《婚姻保卫战》等剧,都采取了轻松幽默的方式描述生活中的难题和困境,展现出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充满达观、昂扬、温馨的基调,带给人们希望、温暖和感动,同样也获得了市场的肯定。

总之,摆脱“家斗”剧中过度夸张走形的鸡飞狗跳、乌烟瘴气和“宫斗”剧中不择手段的尔虞我诈、相互倾轧,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来阐释人际关系,传递爱心美德,宣扬健康的价值观和成功的标准,是此类电视剧应该坚守的创作方向,也是新时期电视人的历史使命。有位作家曾写道: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是既要直面矛盾,又要点亮蜡烛。作为大众精神产品的生产与传播者,让我们用良知共勉。

[1]杨爱君,王海波.二十年家庭伦理电视剧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3).

[2]张慧瑜.“宫斗”热与个体化时代的生存竞争[J].文化纵横,2012(4).

猜你喜欢

宫斗婆婆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在宫斗剧中你能活到第几集
宫斗剧风靡映射了什么
别把婆婆当成妈
美国军情系统闹“宫斗”
巴西危险的“宫斗”
献给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