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高校诚信教育对比研究

2014-08-15汪倩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学校

汪倩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历代都把诚信视为立人之本,立业之本和立国之本。在现代社会,诚信依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仍是现代人立身处世,兴家旺业所最为需要的,更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的价值基础,获得国内和国际认同的道德通行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关于诚信缺失的行为却屡屡发生,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也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手段也越来越多,令人堪忧。

一,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在他们身上更加彰显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这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日益增强,但是也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多数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也采取了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但诚信危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却表现的日益突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学习诚信方面: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应付考勤,考核作弊等等现象都已经屡见不鲜,虽然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些行为是不对的,但大家都这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第二,在人际交往诚信方面:大多数的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不能做到以诚待人,在老师,家长,同学面前一套,背后一套,用谎言和奉承的方法争取对自己有利的信任,向同学借钱借物也不能按时归还;在谈恋爱的过程中,用欺骗的方式同时脚踩几只船。第三,在经济诚信方面,坐火车,看电影时逃票,故意拖欠学费,编造假话向家长骗取生活费,虚报家庭情况获取国家助学金用于高消费,信用卡手机卡等欠费透支之后弃之不用,向熟人或同学的推销假冒产品等。第四,在就业诚信方面,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伪造课程成绩,资格证书,获奖证书,在校期间的任职和表现,面试时为符合招聘单位录用条件而编造虚假信息,与多家单位签约,挑选更好的单位,然后再与不愿意去的单位毁约。

而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原因: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趋利性诱发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以及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日益严重。第二,家庭原因: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庭伦理的传统观念观和父母“能力之上,望子成龙”的育人观念导致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有些家长甚至纵容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而父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诚信缺失的一些具体行为和表现,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第三,学校原因:这也是最为直接的原因。当前,我国高校的诚信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同社会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育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吸引力,教育方法也比较简单,惩罚性等负面的教育居多,缺乏人文关怀,高校教育和考核模式的统一化也是诱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高校关于诚信制度的建设也相对滞后,诚信档案制度不完整,诚信公开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彻底,诚信激励制度不健全等也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第四,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当代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错位和信念弱化导致了他们心理机制的矛盾和失衡,利益需求与满足压力增强,从而做出错误的诚信缺失的行为;利益权衡过程中的投机心理,侥幸心理与从众心理也助长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

二,国外高校的诚信教育

在美国,诚信教育从本科生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针对学生的各种不诚信行为,都制定了相应的条例来进行制约。并且具体到定义、表现形式、处罚规则、申辩程序等各个方面。而美国高校的“诚信荣誉制度”也是高校诚信教育的最大特点。通过签订“荣誉守则”使学生们从心底里真正认同学校的规定,遵守规定并且监督别人。此外,从教育形式和内容也是灵活多样,种类繁多。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美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也功不可没。

日本对诚信教育非常重视,他们成功借鉴了中国儒家的诚信思想。日本高校的诚信教育十分重视诚实品格的教育,注重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日本高校诚信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并将诚信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父母也能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的诚信行为起着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则是要求学生要诚实,正直,诚信,学校开设道德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辅导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同时,“新加坡的道德教育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将儒家文化中的忠心,孝顺,仁爱,诚信等品质,融入其多元化的社会,建立了东西方文化一体化的公民道德教育。”并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诚信意识和诚信习惯。高度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联系,重视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这不仅有利于为大学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健康,全面的成长.

在瑞士,则更加体现出了国家对于诚信教育的重视。高校对于诚信教育的研究是建立在立法的基础上的,在这里都是在基本法律保障的基础上,让诚信教育成为高校必须遵守的准则。1970年,世界上最早制定的民法典之一《瑞士民法典》在瑞士国会通过,该法典就将诚信原则定位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三,中外高校诚信教育的对比研究

中外高校的诚信教育在制度,内容和途径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首先,就中外诚信教育的制度而言,国外的诚信评价及监督机制非常健全,对于不诚信的行为都有量化的标准。从机构设置,政策制度,运行流程,职责分工等都十分规范,内容完善具体,要求系统规范,程序科学合理,运行也非常顺畅。就美国来说,高校通过“荣誉制度”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并且对于不同的欺骗行为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在瑞士,诚信教育是学校必须遵守的准则,这些都是有法律来作为依据和保障的。而我国的诚信教育制度目前上不是非常健全,在执行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

其次,就教育内容而言,国外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并且借鉴了外国的优秀文化。日本在诚信教育中充分借鉴了我国儒家思想中诚信和信义的观点,“儒学在日本多年的传播和发展中,它所推崇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已完全渗透为日本民族的心理,直接影响着日本人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新加坡的诚信教育则突出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性,“让东方传统价值观中的重人,重人际关系,重个人内心的精神修养和西方价值观的重民主,重科学,崇尚知识和理性相互搭配平衡”新加坡的品格教育也是其诚信教育的一大特点,整个社会都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来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美国的通识教育地位也高于课程教育,是美国各高校的必修课。而我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内容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和民族性,旨在树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大学阶段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再次,就教育的途径而言,西方的教育途径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社会和学校合力,为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共同努力。在美国,新生开学出都会举行形式多样的学术诚信教育校园活动,向学生发放学术诚信手册,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手册,签署学生诚信保证书,荣誉誓言等等,定期开展“学术诚信周”,散发传单、校报、校刊,图书馆和网站等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被广泛使用。在日本,将诚信等道德思想渗透于大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方面面。“日本学校有一种伦理课,诚实、善良、向上、奉献、谦让、名誉、正义等品格的培养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日本大学生及中小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道德手册,名为“心的笔记”。这本道德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记载着各种道德规范,其中诚实是重要内容之一。他们从小就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其形成基本的生活习惯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活动能力。”新加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也是绝不局限于一个方面的视野进行诚信教育的,而是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从学校到家庭,从金融业到教育行业,全部都为创建诚信的社会环境积极主动地贡献着力量。而在我国,则更加注重知识的传递和理论的教化,中国教师往往注重单纯的特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传递,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和国外一样,注重道德能力的实践,以养成道德性为目标。

四,国外高校诚信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中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国外大学对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对我国诚信教育有着诸多的启示。

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大力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和诚信教育经验。我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都优秀的传统文化,像儒家和法家思想中的诚信观等等,儒家诚信观点认为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格;法家也极其重视诚信,认为诚信是社会人际交往的纽带。所以才有了流传至今的一些关于诚信的典故,如商鞅的“立木取信”等等。国外一些高校的通识教育和品格教育等都是我国诚信教育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其次,拓展和丰富教育方法和途径。目前,我国的诚信教育教育方法和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在学校的诚信教育中,除了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之外,还有高校的诚信教育,其主要表现为开设的“两课课程”。教学方式也只是单一的讲授灌输式,也没有很好的关注到个体学生的差异,不能很好地因人而异的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的教育,从而导致我国诚信教育实效性的不足。而在国外的高校,学校有专门给的工作人员负责学生的诚信教育,他们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关于诚信教育的活动,定期向学生宣传诚信观,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和工厂,敬老院等地进行实地教育,是学生们真正从内心体会、认同并且接受诚信教育,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

再次,营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在我国,诚信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而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已被忽视。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父母不仅不能够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有力的家庭保障,有些家长甚至纵容和鼓励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而在社会大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失信现象,如学术论文抄袭事件,行贿受贿事件等等都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在我国,社会,家庭和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而在国外,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添砖加瓦,家长会定期向学校了解学生的诚信状况,时时和学校沟通,共同讨论学生的诚信教育,社会也形成了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

第四,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我国,虽然国家和社会对诚信教育的日益重视,我国大学的诚信教育也在逐步完善中,但收到的实际效果却是不尽人意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是越来越多。从国外高校的经验来看,我国的诚信教育缺乏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对于大学生的失信行为,相应的惩罚机制不能很好地落实;而对于诚信行为的奖励机制也不够完善;社会的监督机制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建立健全我国关于诚信教育的相关法律体系,用以保障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也是营造良好诚信环境的有效方法。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新华社, 2012.

[2]李东阳.国内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及对策[D].河南工业大学,2012.

[3]付艳.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危机与对策研究_从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看我国高校学术诚信教育[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

[4]冯颜科,崔延强.国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及其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5]谢沁怡.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诚信建设之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6]张颖香.基于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探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2).

[7]钱福良.基于文化视角与国际经验的大学诚信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12,(20).

[8]包文.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3,(02).

[9]徐娟.诚信教育视域中日本对儒家诚信观念的借鉴[D].辽宁师范大学,2010.

[10]罗成翼.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11]刘蕾.国外大学诚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诚信大学生学校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学校推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